我可以是谁

 

职业规划中,我们是否知道,自己可以是谁?...



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路遇三位正在工作的石匠,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位石匠非常无奈地说:“ 在干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第二位石匠兴高采烈地说:“ 我正努力成为一名最专业的石匠。” 第三位石匠心驰神往地说:“ 我在造一座最好的教堂。”

十年后,我估计第一位石匠年纪大了,体力远不如以前,所以让公司辞退了。第二位石匠成了一名资深的石匠,偶尔会给一些新入行的石匠做些培训。第三位石匠成为了一名建筑设计师,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



或许我们会说,三位石匠十年后的差别源于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规划”。但实际上,计划远没有变化快。我们的人生并没有剧本,我们的“职业规划”也没有地图。而这三位石匠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关于“我可以是谁”的问题有着完全不同的答案。

     我是谁?
这个问题似乎非常简单,但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真正认识和了解自己。正如张小娴说的,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高估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多问问别人眼中的自己。切忌不要自命不凡,但也无需妄自菲薄。

我要去哪?
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份工作。她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自己的能力所及。她能实现自我价值,顺便又能赚钱。其实,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业锚”!她是我们选择职业的心理定位。有意思的是,“职业锚”并非一成不变,她可能会随着我们的经历发生变化。所以,关注自己“职业规划”的人,一定会经常观察自己,经常询问自己:我可以是谁?

我要怎么去?
“职业生涯” 是一条并不好走的漫漫长路,无论我们最终选择去向哪里,我们都必须提前了解,在通往那个站点的路上会需要哪些“补给”和"行囊"。这些“补给”和"行囊"包括:心态,体力,知识,能力,资源,甚至是天赋。如何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完善和充实自己的这些“资本” ,并让这些“资本”成为我们可以随时出发的勇气,这一点非常关键。

主观的,客观的,任何一个人的“职业规划” 都不会一帆风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始终关注,经常地问一下自己,我可以是谁?即便今天的我们行囊空空并不完美,但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就会离心中的目标越来越近。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让我们在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前行。至少让今天的自己成为一个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 欢迎“留言”,聊聊你的职业规划;
  • 更多内容,请关注本公众号,点击“我的课程”:


    关注 乐观静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