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翼城】 曹 村

 

曹村没有姓曹的,为何冠名曹村呢?...

 
行走·翼城
曹村没有姓曹的,为何冠名曹村呢?何东汉老人认为村里很久以前有曹姓大户,故名,后来曹姓人家举家外迁或遭不测全家覆灭,所以现在村里没有姓曹的人家。又有人说是因为村子所处地势如牛槽,所以得名“槽村”,后讹为“曹村”。



何东汉老人



何东汉和老伴李月英

何东汉老人写《曹村村志》,横格信纸,密密麻麻写了三十多张,说是村委会要。文中的一些资料即来源于老人写的村志。





 

娘娘沟
娘娘沟里有娘娘庙,娘娘庙里有神泉,神泉出神水。如今,娘娘塑像早已没有,娘娘庙已经塌完,只剩了半面石墙,神泉也被掩埋。但村里人讲,每年清明节,仍有人到娘娘沟取神水。据说,娘娘送子,十分灵验,喝了娘娘沟的神水,既可孕育,又可治病。



娘娘庙遗迹





治啥病?女人不说,只笑。

娘娘是什么人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曹村有一个生满头疮的女子,嫁不出去。嫂嫂安排她每天到沟里放羊。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嫂嫂觉得她只放羊太清闲了,就又安排让她纺花。一开始给她带二两,纺完了,带四两,又纺完了,半斤,八两,一斤,拿多少纺多少。嫂嫂很惊讶。要知道,一个女人一天能纺半斤花,就了不得了。嫂嫂就想探个究竟,偷偷到沟里去看。只见头疮女坐在石头上哼歌呢,羊儿们都悠闲地吃草呢,满坡的蒿草上都挂着棉卷,满沟里都能听见纺车的嗡嗡声,却看不见一架纺车。嫂嫂吃惊不小,知道小姑子已经不是凡人了。



娘娘的纺花车子?

头疮女放完羊,抱着线团回到家里,嫂嫂心中害怕,讨好地说:妹妹想吃啥好饭,嫂嫂给你做。头疮女说:我啥好饭也不想吃,就想吃碗干饭。

嫂嫂做好干饭,端到头疮女跟前。头疮女对嫂嫂说,你把碗放这儿,你跪在那边,不要抬头。嫂嫂心惊胆战地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只听到轰隆隆一声响,急抬头时,已经不见了头疮女。





修娘娘庙的时候,先选了一处好地方,砖瓦木料都备好了,第二天要动工,匠人到了地方,却找不见砖瓦木料了。一路找去,都整整齐齐摆在娘娘沟呢。大家才知道,娘娘自己把庙址选在了这里。



可一夜之间,那么多的砖石材料,是怎么搬到娘娘沟的呢?大家才发现家里的牛马驴骡、猫狗鸡猪都累得还在睡觉着呢。

牛羊建庙,有庙的村子基本都有这个传说。



崔明松是向导,他也没去过娘娘沟。费了好大的劲,满坡里瞎闯,不断打电话询问,才找到娘娘庙。返回时,依然找不到路,又在荒沟里闯荡了老半天,才终于找到一条貌似是路的路。

一路上见到好几个夹子,上面用树叶浮土掩着,应该是夹兔子的。







玄奘寺
 

寺,叫做玄奘寺。



寺已坍塌过半。正殿房背后完全塌了,南殿已经没有。院内杂树丛生,难以近前。







殿门题额极其模糊,已经认不出了。据何东汉先生记载,玄奘寺建于明代,北殿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正门额上金字题“西域圣人”,左偏殿题“大雄殿”,右偏殿题“泰雍殿”。南大殿陈列十八罗汉,中门上蓝字题“梵王宫”,左门蓝字题“海水澄兹”,右门蓝字题“西域圣人”(存疑)。西廊房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门额题“修鳞养翼”四字,是寺管的住所。







村里有人还能讲出寺的样子,但曾经的壮观已无法重现。

寺旁是村里的学校,寺前是学校的操场。学校撤并后,没了学生,以前的校长唐桂萍住在学校里,操场种成了地。



庙叫什么名字,都说不上来,就叫它庙。立于清乾隆龙飞三十一年的石碑上刻的也是“增修本庙碑记”,内文有“樊子言如自馆来欲余撰曹村庙碑序”语,都没有提到庙的名号。



唐铧讲,他在史志上看到过,曹村庙名为“玉皇庙”。

庙里原有戏台,拆掉后盖了新舞台。新舞台高大宽敞,但村里人都念叨老戏台多好多好。



曹村以前每年清明前后起大会,就在娘娘沟的娘娘庙里。后来娘娘庙被拆了,大会就改在村里大庙里。方圆几里几十里的人都去曹村赶会看戏。



后来大庙作了学校。崔慧讲,她父亲曾在这里教书,晚上没人敢在庙里住,只有他父亲胆子大,就住在大庙里。他父亲在大庙里住了两年,腿疼了两年。后来不在庙里住了,腿也不疼了。崔慧母亲说,就怪在大庙住的过。她父亲说:我住大庙是为了教学生,神也不会为难我。

我也觉得神不会为难他。



休息一下


崔才利家老房子



喜庆



遗留





福禄



低调的炫耀



福德神祠





古董



忠信之屋

120米深的老井















崔明松家


崔明松家老宅门匾上题“博陵旧家”四个字。查阅资料得知,汉代至隋代时期,崔姓为“七宗五姓”之首,民间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公认崔姓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而尤以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最为强盛,崔姓主要堂号有博陵堂、清河堂等。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有“盼不到博陵旧家,血泪洒杜鹃红”唱词,崔莺莺家族也是博陵崔氏。





崔明松说,家里屡遭贼盗,贼娃子啥都偷。



都偷走了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然而留下的,也都坏了。































耙齿



蚕匾



纺车



套脖、夹板等



纺车









唐桂萍
唐桂萍曾是浇底乡里有名的女校长,教学好,管理好,名气大,得奖多。



据说,唐老师很好学,和面时面盆旁摊着书,切菜时案板上摆着书,吃饭时饭桌上翻着书。

她上课不带教案,都在脑子里装着呢。

她能背下整整一本成语词典。

退休后,唐老师仍住在学校里。每天下午,一群六七十岁的老大哥老大嫂们就来坐会儿,打打牌,聊聊天,惬意得很。



尾  声


饿了,到西村邹登胜家吃碗浆水面。




    关注 黄米苏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