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声余语"|教育不如炒菜

 

x26quot;教育不如炒菜x26quot;余 年 初不要惊奇,教育真的不如炒菜。

你可能会说炒菜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而教育却是非...



"教育不如炒菜"
余 年 初


不要惊奇,教育真的不如炒菜。

    你可能会说炒菜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而教育却是非常专业的工作,教育怎么会不如炒菜呢?

是的,炒菜的技术含量何止比不上教育,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厨师的地位也远没有老师的地位尊贵,无法望其项背。但是,现实的教育,就是不如炒菜。

炒菜追求营养,而我们的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很难提供学生成长的营养。直到今天,大中国成立近七十年了,才思考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妈妈做菜,一定会思考孩子身体健康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甚至微量元素的补充也会认真地琢磨。不仅是身体健康,心智健康也是妈妈做菜反复思考的问题。核桃能补脑,筒子骨补钙,每一个妈妈都了如指掌。妈妈们炒菜,会不断变换菜品,也会针对性地调整菜品。而我们的教材呢?几十年一幅面孔,永远难变的几道菜,很少补充新的内容。莫言说,他小时候学的内容现在还有,我们的中学散文,几十年了,教来教去,依然以《荷塘月色》和《背影》为主体。现实的教育,只有分数和应试的主题,没有对成长的关注和关心。除了考试就是考试,看了分数还看分数。所谓的改革诚如一位老师所言,就是白菜复白菜,白菜炒白菜。怎么样才能丰富学科的知识素养,要给学生奠定什么样的文化基因,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内核到底有哪些,这些问题很少人去思考,也没有人能系统去构建。

炒菜讲究口味,而我们的教育不管学生喜欢不喜欢,总是一种风味。风味单一,还强迫孩子们吃进胃。没有丰富的口味,吃菜的人会没有食欲;没有可供选择的口味,不同的人就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滋味。既要刺激食欲,让每一个人吃起来津津有味,也要因人而已,让每一个人都有喜欢的口味,不管谁炒菜,都会坚守吃者为上的宗旨。我们的教育呢?又有几个老师思考你的风格学生们是否喜欢?又有多少老师思考你的方法能否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我们更多的是用纪律来压制,用检查来约束,用考试来强迫。四川人来了,菜里不能没有花椒;湖南人吃饭,绝对不能少了辣椒。江浙人吃饭要放一点糖,东北人吃饭酱油不能少。炒菜,会因地因人地变换佐料,添加佐料,把握以人为本的规律。但我们的教育,情境设计总无计,师生互动就不动;学科渗透原地走,知识趣味随风吹;课本内容不添色,灌输方式就不改。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一切还是以老师为中心来布局,学生的个性与习惯,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没走向前台,更没走向中心。即便有些把“以生为本”喊得震天响的学校,也是以老师的设想为原点,把学生当成了作秀的工具。

不失营养,不丢口味。既要养身养心,还要吃得舒心,不管是家里做饭的妈妈,还是酒店掌勺的厨师,炒菜的时候都会自觉地坚持“吃得健康,吃得有味,吃后有回味”的规律。不仅如此,炒菜者还很客观,一道菜好吃不好吃,炒菜者都会寻求吃者的建议。只要吃的人不满意,炒菜的人都会虚心地改正和调整。可是,我们的教育,好与坏,优与劣,老师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学校根本就不尊重学生的想法。对教育的评价,往往都是按照学校指定的标准来说话,都是几个专家按照既定的标准来圈点,有的直接依据领导的指令来结论。学生,作为直接消费教育成果的主体,鲜有成为教育成果评价的主人。我修的什么路,你就只能怎么走,我们的教育评价一直就是被动服从,“你动就是妄动”的霸王逻辑。

教育,真的不如炒菜。今天的教育,就是一道饿了不想吃,吃了会有害的菜。

很多家长已经清楚现在的教育早已成了孩子成长可有可无的外卖,但我们的教育者还在固执地吆喝,把现有的教育当作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菜。

我很无奈,教育不如炒菜。

我弱弱地还是有期待,希望我们教育的未来不要再无情地重复过去和现在。不然,社会就会骂我们,一帮人总是在乱炒菜。



    关注 北师大株洲附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