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声"余"语|高效课堂的迷乱与误导

 

因为诟病如雨,批评如箭,教育界左冲右突,急于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也想立竿见影地证明自己的光荣正确,于是,以其...



高效课堂的迷乱与误导
余 年 初
因为诟病如雨,批评如箭,教育界左冲右突,急于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也想立竿见影地证明自己的光荣正确,于是,以其知识之功,创造了诸多概念,希望找出一个四海皆准的方向。

更因为自视清高,不屑合流,教育界缺乏一种彻底的反思精神,不愿意推倒已经破败的围墙,于是,以其功利之巧,发明了诸多模式,希望能更快更省地达成既定的目标。

高效课堂的出现就是在社会谴责的背景下教育界慌不择路,急于求证自己的产物。指望用高效指引,来说明自己的高明。

高效?课堂高效?

什么是高效?效率、效益还是效果?

效益,是投入与产出比较后的回报高低。如果指效益,即便结果优胜,师生其中的成本投入比如时间、精力还有物质是否有全面系统的比较?又如何比较?如果没有,何以说明其中的高效?

效率,是速度的快慢和同时间多少的描述。如果高效指向效率,快和多是否包含了质量的高低?好又多,快而好能否统一,如何统一,又该如何评价?

效果,什么效果?概念理解,还是思维掌握?逻辑推理,还是机械记忆?是分数、能力,还是素养、智慧?

无论怎么分析,高效都是一个含混模糊,无法精确比较,也无法系统衡定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无论什么“效”,都有一个滞后效应,即需要时间来验证。区间虽有长短,短如学习期间的考试分数,长如知识的创新应用,所有这些也不可能在一节课堂看出端倪,也不可能一节课堂分出高低。

还有,不说知识运用,即便应试的分数,也不完全取决于课堂的成效。意志与毅力,兴趣与爱好,理解与消化都不是课堂能够完全解决,但会直接影响分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还有,所有的“效”必须在学生中体现,高效课堂是群体的提升还是个体的进步?是否已经或者能够进行横向的比较或纵向的对比?

一笔糊涂账,不想不知道,深究吓一跳。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在高效课堂的指引下,出现了业界混乱,又极其一致的反科学教学,反规律教育现象。

混乱的是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混战。一致的是不需要强调就殊途同归的考试分数,甚至直接以高考的结果作为评判的核心标准。

有的人把高效等同于快与多。师生竟激情,像饥饿的人抢面包。同堂并携手,像乞丐争钞票。至于讲的对不对,准不准,精不精,宽不宽,没人深究,也没人细究;学的深不深,透不透,稳不稳,全不全,没人深思,也没人细想。

有的把高效当成了放松和放手,美其名曰学生自主。学生预习时间,学生讨论时间都成为考核高效的形式化标准。

更荒唐的是,有的把高效演化成了老师的煽情,并贴上似是而非的情景教学,启发教学的标签。老师在课堂手舞足蹈,学生在课堂热闹欢呼。一个以启发之名乱抛问题,一个以好学之名争先举手,本应冷静沉思的课堂搞得像演唱会一样声浪喧嚣。课堂以高效的名义变成了鼓掌的礼堂,搞成了滥情的秀场。

最后,在考核高效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还是以考试分数,升学指标来衡量。

高效课堂,以高效之名,直奔一线,剑指课堂。这是一个阴谋,一个不追理念落后之源的阴谋,一个不追教材缺陷之本的阴谋,一个不追体制之病、制度之疾的阴谋。问题在老师,问题在课堂;问题在实践,问题在一线。官僚逻辑,明目张胆!霸王作派,盛气凌人!

高效课堂,以高效之名,求分数之实,这是应试教育极致的疯狂,背后的逻辑就是多快好省的投机心理和农业思维。

遗憾的是,受伤害的老师还一起追风逐浪;疑惑的是,一些主流的媒体推波助澜;更无奈的是,教育主管部门竟然高举高效的大棒!

教育,是和风细雨,不需要狂风巨浪;教育,是润物无声,不需要倒海翻江;教育,是万里长征,必须服务于成长。理念要指向未来,内容要立足健康,课堂要富有灵魂,还必须闪现思想。

真正的教育,不需要时髦的概念,需要的是本质的规律。微课,慕课,翻转,高效,离开了规律的指引,就是一件花哨的时装。

今天的教育,缺少的不是机械的模式,缺少的是灵动的科学。标准,套路,框架,离开了科学的指针,就是一个自我毁灭的囚房。

回归核心,走向素养。用核心来定位,用素养来导航,这才是教育的方向,这才有真正的课堂。


本期编辑:办公室 孙晓静


    关注 北师大株洲附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