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沉淀下来的声音——宣恩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作为其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形式,虽萌生于山间地头,却承载着劳动者的喜怒哀乐,生动而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思想、感情、习俗、信仰等风貌。...



稻草



在最近的稻草人艺术节上很多人看到了薅草锣鼓。

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薅草锣鼓吧~





小A

这个好好看啊~

这个叫薅草锣鼓,这其中还有很多故事噢~



小编
薅草锣鼓
土家族是我国一个古老而富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薅草锣鼓作为其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形式,虽萌生于山间地头,却承载着劳动者的喜怒哀乐,生动而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思想、感情、习俗、信仰等风貌。“早早起,雾沉沉,层层浓雾不见人,东方一朵红云起,西方一朵紫云腾……”

     悠扬动听的山歌从远方传来。恰似从远古走来的土家妹子,清纯灵秀娓娓动人,这就是宣恩薅草锣鼓。那浓厚的乡土气息、朴实风趣的表演形式、高亢激越的唱腔,无不散发着奇特神秘的民族气息,在繁华喧闹的尘世中,这遥远的声音更让人陶醉!
宣恩县文化馆李培之

薅草锣鼓,渝黔一带土家人俗称“打闹”、“打闹歌”,在我们恩施州一带也有的叫“山锣鼓”,它由薅草劳动形式和田歌艺术形式两部分组成,是土家族的一种伴随劳动生产与音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


历史上,土家族地区山大人稀,单家独户劳力不足,加上野兽出没,窃食庄稼,伤害人畜。在这种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劳动环境中,土家族人形成了团结互助、结伴成群、协作生产的劳动风格,并配以锣鼓敲击,既可作为劳作的信息,又可以起到惊吓野兽的作用,还可以鼓舞劳动士气,提高劳动效率,久而久之,这一劳动艺术形式,就在土家人的田间地头产生了。再经过祖祖辈辈的口碑承传,不断得到完善,经过历史的锤炼,逐渐形成了风格独具的薅草锣鼓。


宣恩县文化馆  李培之

在结群薅草、挖土、栽秧时,一般由两位歌师傅领唱或对唱山歌,一人按节奏击鼓,一人应点敲锣,锣鼓间歇,歌声即起,轮流对唱,整日不歇。

解放后,生产方式为集体劳作,人们更重视打薅草锣鼓,“请好一个歌师傅,胜过十个劳动力”。农忙时节,歌师们应接不暇,组织和领导着数十人的队伍,扯起嗓子喊歌,甩开膀子擂鼓,气氛热烈感人,场面蔚为壮观。


薅草锣鼓歌师  冷浩斌

我们是哪里没打起哪里,去了好几个省,只要有人喊,就赶着去,那时候在牛栏边打锣,不是开玩笑的,以往唱的非常的好,薅草的人要都往哪里去, 锣埠一响那些人都起来了,一展齐鸣。我们在茶园坪打了九个锣埠,四五百多人,好大的场面,好不热闹。那一山就像猛虎下山,一个九斤重的我和另外一个还不太背得起,套在背上,打一锤响出十五,好厉害。我们就是这样唱了几十年。
     如今,薅草锣鼓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它始终与劳动相伴,始终与欢乐相随。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生产劳动方式的发展与变革,在土家族居住的地方,已经很难再听到“薅草锣鼓”了,“薅草锣鼓”正面临着失传和濒临消失的困境。




经过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及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2008年,宣恩薅草锣鼓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活态传承。这一记录土家族先民劳动、生活方式的传统民族民歌艺术,从此步入了兴旺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编辑:付静

审核:孟希承  于露露

您还可以继续看:

搓草绳 编草鞋丨追寻乡愁记忆

龙维民:农民企业家的为民情结

这样美的双龙湖   我猜你一定没见过!






    关注 宣恩电视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