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蹄疫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如牛、羊、猪、骆驼、鹿等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易感染动物约有70多种...



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如牛、羊、猪、骆驼、鹿等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易感染动物约有70多种。其临床特征是患病动物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溃疡,在民间俗称“口疮”、“蹄癀”。口蹄疫是国际兽疫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传染源发病或处于潜伏期的羊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空气、灰尘、病畜的水疱、唾液、乳汁、粪便、尿液、精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褥草以及接触过病羊的人员的衣物传播。感染发病率几乎为100%。一般来说,成年羊患口蹄疫的死亡率在5%~20%之间,羔羊的死亡率为50%~80%。

传播特点口蹄疫传染途径多、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痊愈羊可带毒4~12个月。口蹄疫通过空气传播时,病毒能随风散播到50~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症状该病潜伏期1~7天,病羊体温升高,初期体温可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脉搏和呼吸加快。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严重病例可在咽喉、气管、前胃等黏膜上发生圆形烂斑和溃疡,上盖黑棕色痂块。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口黏膜变化较轻。山羊症状多见于口腔,呈弥漫性口黏膜炎,水疱见于硬腭和舌面,蹄部病变较轻。病羊水疱破溃后,体温即明显下降,症状逐渐好转。

做好免疫接种羊口蹄疫发病急、传播快、危害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强制免疫,对所有羊进行O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

免疫程序种公羊、后备母羊每年接种疫苗3次,每间隔4~6个月免疫1次;生产母羊在产后1个月或配种前,约每年的3月、8月各免疫1次;羔羊28~35日龄时初免,间隔一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疫病处理羊口蹄疫是国家规定的一类传染病,发现患有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的病羊,都应当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由政府采取疫情处理措施。包括确诊、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关注 造福畜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