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食」节之清明

 

相信时节,身怀温柔和沉默。传承饮食,手作甜蜜与深情。...



相信时节,身怀温柔和沉默。
传承饮食,手作甜蜜与深情。


图文作者:李倦容/慢慢

有时候,我们是如此热爱我们的国家。山河万里,一处古迹一句唐诗,见了便心生惆怅与壮志;家国千年,无论扬眉抑或低首,总能让人轻易落泪。而作为普通人,我们并没有什么长篇大论壮烈奇谈。对于这个国家的热爱,也许只是表现在每一道流传不朽,散布于神州大地千家万户的寻常食物之中。

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种饮食,时光有序,美味不止。一饭一蔬并不足以成为爱,但它一定是平凡生活中,支撑我们英雄梦想的必不可少。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岁时百问》

图为清明时节,一片溪水之上的落叶。
清明丨魏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收听-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天山的一曲《故郷物语2》)
清明·第五个故事




南方的春天各种野菜蓬勃生长。时近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开始采青——农历二月下旬开始的艾草和鼠曲草最为细嫩,采摘下来取其青色用来做米粿,祭奠祖先和神灵,是当地的传统习俗。先是将采回来的艾草洗净,加碱放在水里煮,因为碱有助于保持艾草的青色,再将煮好的艾草捣烂,掺和米粉揉成青面团;用春笋、香菇等炒馅,大家围坐在一起包艾草米粿。最后再上锅蒸熟,新鲜蒸好的草粿热气腾腾,咬一口皮有一种艾草特有的清香,安之很喜欢,尤其喜欢艾草做的面团,最好带一些还未捣烂的植物的纤维脉络最有口感。

已经到了清明,一早妈妈喊安之起床,她已经上街买了很多艾草果回来,今天大家要一起回乡下扫墓,安之外婆的墓。

安之没有见过自己的外婆。外婆在妈妈十几岁时候就已经去世,安之对于外婆的印象,只是一张张黑白相片里的那个慈眉善目面容清秀的中年妇人。她常常看着外婆的照片幻想,如果外婆还在世,会不会喜欢她?闯了祸爸妈生气的时候,她会不会帮自己?和表弟吵架的时候,她会向着谁多一些呢?

印象中有一年,安之和跟着大人们去扫墓。扫墓的地方在很远的山里。开了车还要走很久才能到。

虽然安之已经成为大孩子了,哥哥姐姐们也都工作了,清明节放假的时候,大家还是会赶回家里过节。

治明舅舅挑着一担祭品—像是金银纸钱水果一类的走在前头,后面依次跟着几位长辈,小辈的孩子们走在自家长辈们的中间。

安之和表妹表弟走在后头,他们一路上采野花,折柳枝“比武”,吃水果,好不开心。

大家到了地方,开始修整坟头的野草,用镰刀或锄头把野草都给铲除干净了,再摆上祭品,摆几杯清酒,小声地絮叨一些话,保佑后人们平安健康,安之会闭上眼睛,在心里对外婆说话。从小时候起,安之就常常想,她的想念和喜欢,外婆能听到吗?逝去的人,真的会在天上保护地上的人吗?

今年扫墓结束以后,大家回到祖屋里休息,吃过午饭,安之和妈妈说打算去半山的菜园子走走,妈妈答应了。

早上刚下过雨,这会儿雨早已经停了,太阳已经隐隐约约地露出脸来,晒着路上和空气里的水分,原先湿漉漉的路面慢慢蒸发,安之逐渐开始觉得有点热。

穿过菜园子,是安之曾和表哥表弟们来捉过蜻蜓的地方。

两边都是高大的树,很是凉爽呢。

前边路上忽然出现了一黑一白两只小猫,安之跟着它们,小黑(暂且这么称呼吧)看到了安之,开始跑了起来,小白看起来小一些,追了上去,安之觉得好玩,也追了起来,谁知两只猫开始跑得更快,前方出现了一堵长长的围墙。两只野猫穿过小路,准备从墙上的镂空花纹跳过去,安之赶紧跟上去,黑猫身体很矫捷,先从镂空花纹中一下就跳了过去,白猫有些心急,赶紧跟上,却稍稍有些卡住了,安之忍不住好笑,她跑上去想要帮白猫一把,发现旁边半开的铁栅栏大门,她迟疑了一下,决定往门内走。


门里头看起来是个种满了许多树的花园,一条幽长的小路走到底,出现了两个分叉口,路口是一左一右两座石像,树丛中能看到红的屋顶,像是有谁住在这儿,难道这是有人在这儿建的半山别墅吗?——建在远离市区的山里,在休假时才过来安心调养身体、体验山里的安静生活。

安之觉得自己有些唐突——这样闯入了别人未上锁的房子。她转身想离开。

欸?安之一转身看到路两边边开满了桃花和柳树,来时似乎没有见到啊。

(奇怪了,难道迷路了?)安之走了一圈,还是回到了有石像的分叉路口。

(左边那条路,能看到前边的红色屋顶呢。)安之挑了左边那条往前。

很快,一座黄色墙、红色屋顶的房子渐渐清晰出现在安之眼前。

屋前种满了矮矮的灌木和花儿。看来屋主人常常安排修剪呢。

安之想着过去敲敲门问问路。

走近一看,房子门口有一个沙发,一只白黄花纹的花猫,正在沙发上,蜷缩着身体睡着了。

(真可爱啊~)少女安之心里忍不住想着,她想上前抚摸,却又怕惊扰了它。她踮着脚轻轻地走上前去,发现沙发上有点点斑驳的血迹,再看一眼野猫,嘶——安之不由倒吸一口气,野猫的右前腿像是被什么利器割了一道深深的宽口子,血迹还未干,猫咪紧闭着眼睛还在熟睡中,用力地喘息,身体起伏得很厉害。

她只好轻轻地坐在花猫的旁边,害怕打扰到它。猫咪没有睁眼,伸了一个懒腰,往安之的怀里钻了钻,随即又蜷缩成一团。



安之的心一下变得软绵绵的(之前她还害怕猫咪会害怕得逃走、或者挠她呢)。

她就这么僵坐了一会儿,觉得自己也开始困了,打一小会儿盹吧。

主人回来了。一位大约六七十岁的妇人走进屋,她的头发已经全然白了,扎着一个圆圆的发髻,提着篮子,篮子里似乎放着一些新鲜的蔬菜和鱼。

安之赶紧说“您好!对、对不起!我迷路了……”

老奶奶盯着安之看,安之正抱着猫咪,无法起身呢。

“辛苦你了。”说着,老奶奶从篮子里拿出一束绿色的不知名的草,揉碎了敷在猫咪的伤口处,又包扎上纱布条。

“你进来喝点热茶、吃点点心吧。”老奶奶招呼着邀请她。

安之走进屋里,发现屋里特别得干净明亮。老奶奶烧好水,取出一个圆圆的陶制茶壶,拿出两个陶茶杯,用小小的铁勺子舀入几匙茶叶,再放入几朵茉莉花,安之在一旁安安静静地看着,觉得这个老奶奶非常地温柔慈祥。南方人好喝茶,哪怕是乡野之地也都习惯以茶待客。

老奶奶问了安之怎么进来这儿的,又问了安之住在哪儿、多大啦、家里的情况,安之也都一一作答。

这时,受伤的猫咪醒来,在安之怀里撒了个娇,用鼻子蹭了蹭安之,安之觉得鼻子一阵痒,咯咯地笑起来。

“这孩子昨晚回来的”,老奶奶说,“大概是和山里的天狗打架了吧。”

“天狗?”安之睁大了眼睛。山里真的有天狗这样的东西吗?

“是啊,比野猫子大一点,头全是白毛。是个脾气不好、喜欢打架的家伙。”

安之惊讶极了,随即她又想到天狗会不会来伤害老奶奶,“奶奶,您一个人住在这里吗?”

“嗯,算是吧。”

老奶奶认真地说:“很久以前开始,我就一个人住在这儿了,我住在这儿的事,并没有其他人知道,如果可以的话,请替我保守这个秘密。”

安之呆了一呆,她用力地点点头。

老奶奶笑笑:“只是不要告诉别人我住在这儿的事。只要保守住这个秘密就好了。”

说着她起身,把刚蒸好的艾草果子端上来。

她和安之像是没有任何年龄距离似的聊天,安之时而发愁、时而兴奋地讲起自己在学校、在家里的事情,逗得老奶奶忍不住哈哈笑。(真的长成了一个很可爱的孩子呢。)

说到最近要忙着高考的事情,安之开始惆怅:”这学期开始爸爸妈妈对我特别好,我犯了错也都不怪我了,总是做很多我爱吃的,生怕我心情不好影响考试成绩,可是我觉得很别扭,仿佛他们对我的好只是为了我的考试成绩。“

老奶奶认真地想了想,也觉得如此,但是她说:“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主要原因也还是爱你。”

……安之看了看表,已经快要下午4点了。“啊啊惨了!”回市里的公车早上10点和下午4点30分各有一班,这会儿妈妈他们该要着急了吧。

这时猫咪很懂事地,从安之的腿上下来,喵喵喵地叫了几声,之前见过的黑白两只猫竟然从门外进来了。

“跟着它们走就可以出去了。”老奶奶说。

安之轻轻地抱了一下老奶奶,“以后还能再来找你玩吗?”

不知为什么,她觉得有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老奶奶了。

……

安之跟着猫咪往前走,渐渐地,眼前又出现了熟悉的景色,已经到了她来时的那条熟悉的路了,她很快就走到了菜园子,回头望了一眼,却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清晰地记得老奶奶的模样了。

回去以后,安之觉得不能告诉爸妈,便和同桌刘笑笑说了这件事,在电话那头,笑笑想了一会儿,认真地说:“也许世界上真有我们所不了解的人和事呢?……哎,话说回来,人不该对陌生人推心置腹的。”

“不,我只是对自己诚实。”安之自言自语。

那天晚上,安之做了一个梦:

她梦见了外婆,外婆头发已经是银灰色了,穿着一件有很多扣子的花布衬衫,有时候她就坐在门前给安之梳头发,她温柔耐心地给安之梳头、编小辫儿,阳光落在她们的身上,安之眯着眼睛,觉得很幸福;

有时候她在厨房里忙碌,给安之做好吃的,安之围着外婆转圈,东看看西看看;

后来在梦里,安之变成了一个小小孩,外婆背着她,她靠在外婆的背上,听着外婆哼的催眠曲,她很安心地睡着了……
清明时令菜
清明粿




每到清明前几天,我们家的习俗是到野地里采野生的艾草或鼠曲草做清明果(粿)。艾草是一种具有浓烈的特殊气息的香草,生命力极强,山野地里、屋子前后随处生长着,人们将这种草洗净,经过水煮捣烂和配比调制的糯米粉、大米粉揉和,制作成绿色的米果,用来祭祀逝去的亲人和神明。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艾草特殊的气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鼠曲草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
艾草



鼠曲草(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配料表

  • 艾草 300克
  • 糯米粉/大米粉1大匙
  • 食用碱2匙
  • 内馅笋丁、猪肉丁等



详细步骤

1、将艾草洗净,和食用碱、清水一起煮熟;

2、然后将艾草取出,用刀剁烂或捣烂;

3、将艾草泥和调配好的米粉揉和均匀;

艾草泥和米粉的比例要拿捏得刚好,艾草过多,蒸熟后颜色过深发黑,艾草太少,口感太淡,颜色太淡,风味不足;有一个办法可以检验:取一小块揉好的面团放入开水中煮熟,看下颜色程度,太淡则加艾草泥,太深则加米粉/糯米粉。

制作甜味无馅的清明果

4、取一份艾草面团用来制作甜的清明果:加入适量糖水揉和均匀。

5、然后分成一个个小块揉圆,再用手握东西的方式握一下,成为一个蚕形。制作咸味有馅的清明果

4、需要提前将馅炒熟备用。一般使用五花肉、时令野菜(比如春笋、虾米)等切成末,炒熟加盐做成馅。

5、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的剂子,揉圆后展开,揉成一个小碗状,盛入适量的馅,将边捏合包起,再捏出花纹即可。

青团


春草揉作一团青,遥见阡陌几人行。何时归去田园里,闲炊小食忆清明。——《清明果》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红豆捣成细腻的豆沙加入猪油制成。包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便大功告成了。
清明的传统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为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五个,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元宵(又称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除了是节气,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有24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的习俗。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冬日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勃勃生机。用“清明”二字称这个时期,再恰当不过。

清明日的官方及民间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与寒食节息息相关,相传介子推曾对晋文公割肉保命,后隐居山林时,晋文公为逼其出山放火烧山而误使其死亡。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晋文公为纪念他,便下令在这一天禁火(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插柳,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插柳:清明插柳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二是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第三种原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荡秋千: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除此之外,清明节这天民间传统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日的传统饮食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江浙一带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

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常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后记


赶在清明的最后一天才写好故事,抱歉。从明天开始,好好做饭吃饭,好好写菜谱,争取做个不偷懒的人儿~^_^


    关注 懒人美食作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