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过个周末

 

电视仍是最主要的娱乐,社交靠腿就可以了。...





开门即是田野的乡村,没有雾霾。

坐高铁,朝发夕至,便把北京彻底甩掉了。

于是在农村过了一个周末。

农村的周末有啥?与其说这里有啥,不如说说这里没有啥。

这里没有地铁,没有车流、人流,没有商铺,没有广场,没有电影院;没有巨大的广告牌和漂亮的橱窗……总之,没有任何刺激你消费的东西。

待在这里就是觉得:没什么太多东西是需要你花钱的。除了最基本的“需要”,你不会有太多的“想要”。

这里的人完全不懂雾霾是什么,也几乎不看新闻。坐在家里,烤着电火炉,开着央视新闻频道,看到俄罗斯国防部的飞机掉了,只感觉离自己很远很远。

中央六台在放《冰河世纪2》,猛犸象眼看着就要被砸死了,可是老头已经看睡着了。

打开手机,刷下朋友圈,忽然觉得特别陌生:平日看着那么自然亲切的一些东西,忽然变成了“不知道是什么的鬼”。

比如:创业是个什么鬼?比如在朋友圈晒个猫咪是为什么?过个圣诞节为什么要那么高兴……以及各种各样的变得陌生的文艺范儿。

总之就是: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无关



一桥飞架东西,农村现在也是个大工地。

来到农村,你才会知道,人简直就是深深受环境影响:北京的空气里流动着一股奇怪的能量,你只有进入那个能量场,才会觉得朋友圈里的那些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而躺在农村的木板床上,半夜听着一只不知道是什么的动物在不断地挠门,你会突发性觉得那些东西都是匪夷所思的。

所以不要怪农村人不关心政治、新闻、国家大事了,真的是和环境无法对接,真的是没有那个语境。



一个空巢老人的家

在这里,男人想的是怎么“苦钱”;有钱太太想的是明天和谁搓麻将。

孤寡老头想的是老太太;母亲想的是上哪给大龄剩男儿子(25岁)找个媳妇儿。

主妇想的是一日三餐,以及看好几个满地打滚的孙子。

电视是最普遍的娱乐活动,社交靠腿就可以了。总之大家看上去都很闲,却也都没闲着。

一个叔叔从我记事起,他就一边走路一边嗑瓜子,昨天我看到他,他在毛毛细雨中走在田埂路上,果然还是在一边走路一边嗑瓜子。

一个阿姨十七年前坐在货车里“偷渡”去了西双版纳卖T恤衫,据说了赚了一百万。这会儿回到家里盖房子,忍不住告诉我:傣族的新年竟然是在四月,“那些人牵着大象,拿着筛子、簸箕、箩筐、花,要庆祝三天三夜”。

一个空巢老人,去另一个空巢老人家串门,结果人没在家,他只好又走回来了。

而一个无儿无女的老单身汉,最近终于搬到了镇里的福利养老院。待了一阵子后,他回来偷偷告诉邻居,他还是想回来拿出最后的两万元积蓄,盖一间瓦房,以后“死了好有地方摆”。

这里的时间特别慢,一天很长。夜里一到九点,就自动困了。

聚众扯家常,是最快乐的事情。另外做点猪血丸子、晒腊肉、酿米酒也是很好的娱乐活动。街尾一个智商欠缺的寡妇给驼背的女儿熬了紫米粥,主妇们都善意地齐夸:这粥真是熬得好,杉杉(寡妇名)能干得很呢。



电视仍是最主要的娱乐

其实村里人是有钱的。我们这里从明朝就是冶金中心,一直都很会做点生意,常常笑称是湖南的“犹太人”。这几年,村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盖起了40-80万的小洋楼。

如今,大多数村民们早已免去了种地的辛劳,但追逐金钱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所有人都在比拼盖房,哪怕家里都只有一两个空巢老人“守屋”,也要盖上六七百平米的大屋,以免抬不起头做人。

临走时一个阿姨超有觉悟地说:钱多了没有用,“人”才是花钱买不到的,我就喜欢“人”,误了婚姻和孩子,才是误了一生。她又掏着心窝窝说:在婚姻中,凡事别吵架,吵架比不吵更累。“他实在懒得动,你就少玩一会儿,帮他做了吧”,“我们都是这样的,这周围的人也都是这样的呢”。

听着这超有觉悟的嘱托,我心想,为何她的所思所想,竟和自己不谋而合:难道时光的冲刷,终究会把不同际遇的人生,推向类似的终结?

据说,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毫无规律可循地演化到了今天。人生原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并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意义,能够适用于所有人——所以,人生的意义,其实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那么,我们终其一生,是不是在不断寻找和更新“人生意义”的版本?而你的“人生意义版本”又从何而来,你真正审视过它怀疑过它吗?

也许,我们最终都将心安理得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这,却并没有什么不好。

两天后,带着家乡的嘱托和特产,搭承一个半小时的高铁到了长沙,长沙下了雨,空气清润,却不冷。

夜风清凉宜人,看着城市的灯火,看着被雨水洗刷洁净的街道,关于城市的记忆瞬间被激活,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带着从农村小缝补归来的人生意义版本,我将继续在城市里,努力地活下去。


    关注 出差笔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