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巨婴式妈妈”,不当也罢

 

标题有点耸动,却真实地来自我心。...



 写在前面 

开年的第一篇长更新,用了这么一个貌似危言耸听的标题,实非我所愿。然而,它确是我看完那个节目久久不能释怀的最真实根源,故依旧选择使用它,哪怕它看上去粗鄙了些,惟愿话糙理不糙。

《中国式相亲》从播出至今,已在各社交平台掀起数轮热烈讨论,从最开始对“巨婴”及其家人的围攻,到第二轮对上节目女嘉宾的层层扒皮,再到第三轮“带父母相亲有什么不对,嫁人本来就是嫁给一个家庭的世界观”,一个节目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似乎都已被充分发酵。然而作为一个妈妈,尤其是一个男孩的妈妈,我还是想说,普天下的妈妈们看这样的节目,除了品评别人,也莫忘了它还是一道刺目的警示。
一人脱单,是不是真的就“全家光荣”,尚可见仁见智。节目中出现的这些个“巨婴”却不是一日所成,而且他们往往如同俄罗斯套娃,每遇其一,背面保不齐还跟着一排。所以,当我们集中火力攻击那些二十好几尚未“断奶”的男性“巨婴”时,请千万不要忘了,在他们的背后,极有可能还跟着一个大boss级别的“巨婴式妈妈”。

“巨婴”长“巨婴”短,那到底“巨婴”的典型特征为何?对众说纷纭进行粗暴汇总,或许可以归结为如下特点:
1

极度需要共生

无助,依赖,缺乏安全感,“我不能独自/独立生存”,“必须同你共生在一起”
2

全能自恋

自我为中心,以自我感觉舒适、自我价值判断为最高标准,并以此衡量一切
3

不能为自己的失控失误负责

必须归罪于他人他物,都怪谁谁谁、某某事我才会一时糊涂

基于此,让我们姑且相信节目组宣称的“节目内容绝对真实”,来重新复盘一下那些遭到攻击的妈妈、阿姨。



比如这位二姨,这位在外甥明确表示希望找个“漂亮女孩”的情况下,仍然坚称“(这件事情)我主权比他大”的二姨,以及全程坐在旁边沉默以对的妈妈。试问一个人得自恋到什么程度,才能如此果断、却也武断地认定,在别人的人生大事上,自己的主权大过当事人?而一个母亲又得软弱无助到什么程度,才会对自己的孩子遭遇如此钳制,仍保持袖手旁观?



再比如这位特别介意女孩手凉不凉、身为国家高级营养师的妈妈。鉴于她的“戏份”较多,“巨婴”特质也展现得更为充分些。

当她发现儿子竟然不顾她的反对执意要对四十岁女嘉宾表白,为了维护自己在儿子婚姻大事上的“主权”,她亮出来的武器包括:褒奖自己的儿子,并给他找台阶下——“他就是为了让女嘉宾不尴尬,才表白的”——也不管当事人是不是真的很想下这个台阶;攻击儿子的表白对象,要知道由一个年过五旬的女性告诫一个四十岁的女性“女人年龄越高越不值钱”是一个多么可悲且诡异的场面,对于四十岁的那位女性来说,假使认同此观点,那岂不是等于很粗鲁无礼地认同“您比我更不值钱”;

以及最无力的一招,拿爱来要挟,“妈妈知道你很缺爱,你小时候,妈妈因为工作忙没有好好爱过你,现在我可以补给你,怎么补都行”,说它无力,正在于这样的告白,既是逃避以及不能正视曾经的失责,更是面对未来作出了毫无可信度的承诺。

就像我们无从分辨此类节目的真实性程度一样,我们亦无从追寻这些妈妈们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今天这般模样。但同样作为妈妈,我们至少可以警惕,不要终有一天,我们也不自觉变作一个可怖而不可亲的“巨婴式妈妈”。

为了避免那样可悲的蜕变,我们或许应该从现在就多提醒自己: 孩子从诞生那天起就不属于任何人,而只属于他自己。

尽管他确确实实由你辛辛苦苦十月怀胎,由你惊惊险险一朝分娩,但从诞生人世的那刻起,你和他都必须面对的命题便是,如何面对这人生的第一次分离,如何重新找到并建立自我——归根结底,只有两个独立且美丽的灵魂才能彼此作伴、互相映照,而不是口头说着“我爱你”、却害怕让你看到他朋友圈的形同陌路。 孩子取得的任何成就归根结底也只属于他自己。

他接受何等程度的教育、在职场中取得怎样的成绩、在婚姻生活中获得怎样的幸福,最大最直接的受益人首先是当事人本身,反之亦然。既不必拿孩子的成就去夸嘴,也不必因为孩子的失误而觉得丢人。

一个人取得任何成功,固然离不开妈妈乃至整个家庭的共同付出,但请从决定为此付出的那一刻起,就告诉自己,这是我自愿为孩子提供助力,最终做决定的应该是他,最终面对并享有那个结果的人也只能是他。

多给孩子一些他们需要且无负担的爱,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指望他每每想起便感觉“父母恩重如泰山压顶”。

永远也不要放弃丰富你自己。











这是我看到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应是截自某个韩国电视节目。话虽简单,道理却一点不简单。

与其指望孩子一定要进入常春藤,为什么不先自己多看些哈佛耶鲁公开课?与其指望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什么不可以找到自己迄今仍未完成的小小梦想,从头再拾旧山河?与其指望孩子流利操持多国语言,为什么不先把自己的英文练到足以轻松应付出国自由行?

一个将更多关注放于自己的精进上的人,必定不会是个无趣的人、故步自封的人、与时代脱节的人,而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克服与孩子之间的天然“时间差”,无论孩子走得多远,都可以在他需要的时候,理解他、关怀他。

更重要的是,当你的人生不再单调无聊,当你的世界被大大打开,你会发现人生的意义绝不止“天天操心孩子”这一件事情可做,而你的人生意义更绝不该简单地建立在“依赖某个人共生”之上。

话说至此,并非源自我个人的任何心理优势,而恰如撰写了《巨婴国》的武志红所说,“巨婴”不仅可以让人暂时逃避不愉快,甚至偶尔也能让人因此感觉到莫大的幸福,每个人都有变成“巨婴”的时刻,包括写下这本书的作者本人,但为了成为更丰富的自己,还是应该选择了解自己,并努力走出“巨婴”的魔咒。作为妈妈,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有向“巨婴式妈妈”说“不”的勇气。
『瞳伴』
瞳你一起 伴你看世界
----
文艺连萌成员
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一键成为瞳路人


    关注 瞳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