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晋源经典游戏(一)

 

.....





其实,对于生于70、80、90年代的人而言,对记忆中的童年游戏的印象是最这深刻的。因为我们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刚好出生在中间的那一代人。在我们前面的父辈们的童年可以说是在饥荒中度过,他们的童年并不快乐。而我们后面的00后、10后们,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他们的童年被更多的幸福包围。而我们70、80、90后这一代人,我们的童年正好临界于两个时代之间,因此,对于那些经典的童年游戏,我们玩得最多,我们也最有感受与体会。

一、 刁乖乖

实际上是一种抓羊拐玩的游戏。当年,村中很多人家都养羊, 过年杀了羊,在熬宠牺汤后,当大人们剥羊骨上的碎肉吋,孩子们则在骨头堆中找那两个羊后腿关节的拐骨。找到后,洗净,晾干,用浸湿的红纸染上 颜色,便成了女孩子们喜欢的宝贝。



羊拐有四个面,两个大面一凸一凹,分别叫作“背”和“坑”,两个小面也是一凸一凹,没有名称。通常,抓羊拐由两个孩子玩。四只羊拐,另有一个装有高粱或玉米的方形小布包叫“圪簇簇(沙包)”,玩时,将四枚羊拐撒在桌上或炕上。第一步,向上扔起布包,迅速用同一只手将其中一个拐小凹面朝下立起来,顺势接住布包。再扔,再立,再接,直至将四个羊拐都立起来。这一过程,四个拐必须立的有规律,为下一步打好基础。立时又不能碰倒前面立 起的拐,否则算输,由对方来玩。第 二步,扔起布包,将四个立着的羊拐一把抹到,接住布包。抹倒的拐 要或“背”或“坑”一致朝上,否则算输。第三步,扔起布包,一手将四个羊拐抓起并接住布包。三步完成,则赢了一局。

二、掏窑窑



又名翻花,是少年儿童喜欢的一种游戏。这种活动历史比较悠久,《聊斋志异》中就有描述,梅女与封云亭因长夜难遣,聊为交线之戏。掏窑窑只需二尺左右线绳一根,打结成环状,套千手指或手腕上,另一人分 别用两指挑起其中两股线,套在自己手指上;两人交互更替,不断翻出各种图案,其名称有拉面、斜方块、牛槽、一捆柴等。

三、折纸飞机

说到折纸飞机,小时候小编还为此挨过不少揍呢。那时候时候本子和纸都很少,记忆中一个本子好象是五分钱一个。我们在上面学写字都省得要命,一个本子用完正面用反面,最后再用这些破本子擦屁股,根本不像今天有这么高档的卫生纸。有时候,为了让自己的纸飞机飞得比别人的高,小编偷偷撕下没有写字的本子来折纸飞机,被爸爸妈妈发现了就得挨揍了。

四、打弹珠
这个相信大家也都记得。那个时候,每个小朋友口袋里都会有一把玻璃球。一下课,两个人便挖几个小洞洞,就可以玩打弹珠的游戏了。这个比的是每个人力度和精度,三峡在线觉得还真有点像今天的高尔夫球呢。


    关注 微晋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