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 片

 

暗房的确能改变一个人对“摄影”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作品的一篇内容,就算是一刀杀死以前的自己了吧!...



上次更新内容的时候,现在的大一新生还没有高考。我坐下来写下这篇内容,发现5个月的时间真的很漫长。长到我都已经换了工作,长到我都拥有了自己的暗房。这篇东西和后者密切相关。

以前拍完胶卷,冲洗扫描,把自己的想法融进文字,配图形成文章。而当我拥有了暗房,尤其是不定期到老师那里求教后,才意识到我跳进了一个多么多么多么大的坑。是时候和之前的状态以及对影像的看法做个了结了。话说起来,拥有暗房也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在前几天一次连续9小时的暗房工作后,让现在的我一心想要将之前放的片子付之一炬。虽然也就只有那么一点儿少到让我发笑的作品,却让我对“摄影”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催促着自己不能继续停留了。

我不怕一段时间的模仿,怕的是一直模仿不可自拔,到头来什么都不是自己的东西。抱着这个念头,重新看回以前的底片,“都tm什么鬼东西!”之前拍照的时候会去想某位“大师”的东西,即使有时按下快门会是自己想法的使然,但到后来挑片子的过程中,自己更多接受的是“模仿”的内容,而拒绝自我的所在。于是有了之前内容的那些片子。再让我翻回去看,真怕恶心到自己把晚饭吐到屏幕上。真的是在乱搞!不懂精髓只追求表面的胡来一通!



从晚上9点到次日凌晨6点的一次暗房经历,开始渐渐找到自己想要的“灰”,也就是在那时有了把过去放的作品付之一炬的想法。暗房是一个太深的坑,放100张和放1000张或许也只是有一点点儿差别。但只要有进步,哪怕只是有了要去改变的想法,同样弥足珍贵。

摄影这件事上没有大师,有的只是一颗真实跳动的心,还有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心眼手的统一就是一条贯穿它们的线索,加以长此以往的训练,不断地拍摄放大,否定再肯定,这才是风格形成的必经之路啊!这是我不能停留的理由,是我必须要去追寻的东西。摄影到头来,都是表现自我的方式,心眼手的统一终究会把一个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按照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来,照片就是你自己。看森山的片子,不论它变成什么样子,看的人都会一眼认出来“这是森山大道的东西”;反过来,当有人看你的片子说“像森山大道的东西”时,那就是失败。要么停下来想想该怎么办,要么就彻底放弃摄影吧,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老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玩儿蛋去吧。

还要明白,当摄影是“我自己”的时候,也就自动表明了我对写实主义的摒弃,甚至是批判。这不是“有没有资格”去做的事情,而是“我有这个权利”去选择的事情。所以当我得知马克•吕布逝世的消息后,并没有因为其作品如何而有任何的悼念之情。那不是我的东西,也是不该再被赞扬的东西。这个时代不存在“还没有被拍过”的东西了,写实的作品永远不会灌注一个人的想象与创造。只有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是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最鲜明珍贵之所在。

在老师的工作室看森山大道的影集《Hokkaido》,也奉劝还在模仿其风格拍摄的人停一停,不要继续误读森山大道了,要么真正地看懂森山大道的NB之处,要么就别再那么拍了。他的东西真的不是高反差粗颗粒就能模仿出来的。

明白了方向和要抛弃的东西,剩下的是最最艰难的道路。我全然不是天才,不能像我的老师那样拥有那么快的接受能力以及丰富的感受力,但我乐意让自己走上这样一条修行的道路:用心去感受、思考我与这个世界和他人的关系,用镜头去抓下那些画面,认真冲洗好底片,认真放大底片,让自己的想象贯穿在这一过程中。修行的方法只有一个:狠多的看,狠多的拍,狠多的放大。

没有作品的一篇内容,就算是一刀杀死以前的自己了吧!

很想念南方依然可以穿着半袖短裤晚上坐在草坪上闲扯的十月。本说“十一”回去瞅瞅见见朋友,无奈杂事牵绊不可抽身。选国产后摇“花伦乐队”的《记忆隧道》,以表心意。

2016/10/4晚22:33

文章的图文部分均为阿Bui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谢谢合作!
快来扫码啦!阿Bui影像公众号感谢您的关注!


    关注 阿Bui影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