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手工艺—纳鞋底

 

在过去的那个年代,干净的布鞋是最时髦的鞋子,那个年代的女人个个都是能手巧匠,做鞋是重要的女红之一。...





在以前一年四季女人们几乎都要做布鞋,不仅是因为每个人都要穿鞋子,更重要的是在人的衣饰当中,鞋的磨损最厉害,尤其是下苦力的男人,差不多几个月就磨坏一双。所以自己做的布鞋鞋底要求耐磨,当时没有塑料的鞋底,农村妇女们总是用一些碎布头用索线一层一层地纳成厚厚的鞋底。



手工纳鞋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鞋底制作工艺。像传统的千层底就是手工纳鞋底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成品穿着舒适,轻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气吸汗。



手工纳鞋底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现在我们穿的鞋款大多是机器制作。人们渴望时尚,却在心底怀念手工制作鞋款的舒适。



棉子由鞋底、鞋帮两部分组成。最费时、最繁杂的是做鞋底,得在平时先把鞋底做好,这样到了做鞋时就方便多了。做鞋底分三个工序:制底样、垫鞋底、纳鞋底。

1制底样



首先要先用面粉打浆糊!接着在一块平板上,先铺上一层纸,将平时积攒的破布条、破布块,铺满整张纸;上面刷上一层浆糊(有时舍不得用白面熬浆糊,就用剩下的残粥代替),上面再铺一层破布。如此反复几遍,大概有五六层的时候,拿到太阳底下去晒。晒干了,就可以做鞋底的坯子了。要事先按照穿鞋人的脚的尺寸,描绘出“鞋样子”。



根据各人脚的大小,用硬纸板剪成一个合适的鞋底样,然后复制到已准备好的“布板”沿着样底边,剪去多余部分,用针线固定。操作另一只时,鞋底样要翻过来,两底样对称以免做出“顺风鞋”。



2垫鞋底



将制成的底样,“布板”这面朝上,用白布条沿上边儿,用浆糊把五六层的鞋底夹子粘在一起,再把粘好的鞋底用一块完整的好布包在上面,一双厚厚松松、平平整整的鞋底垫好了。



纳鞋底



操作前先要准备好粗、韧、牢的纳底线,右手中指套上顶针,准备好一枚较粗的纳底针,左手捏住鞋底,右手的拇、食、中三指把住针,用“顶针”顶住针“屁股”,使劲往厚厚的鞋底上推压。



一 双鞋底快则纳三四天,慢的一星期,原来又厚又松的鞋底已变得结结实实的了。手头乖巧的妇女,针迹细而密,针距不差一丝一毫,形成的花纹精美细致。




    关注 阿水与阿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