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我不是潘金莲”

 

嗯,所以,《老炮儿》之后,冯导又拍了一部他想拍的电影。x0a他似乎是在说,来来来,六爷我再给您说一出戏,当个笑话儿听听就得,您呐,可千万别当真。...



嗯,所以,《老炮儿》之后,冯导又拍了一部他想拍的电影。

他似乎是在说,来来来,六爷我再给您说一出戏,当个笑话儿听听就得,您呐,可千万别当真。



小刚导演爱讲规矩,《老炮儿》里,六爷说,理亏得认,得利饶人,打架斗殴也是江湖,也讲理。规矩是内生的,忠、诚、情、义,融合在一身侠骨,成就了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里,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方圆又不好找规矩。这回规矩是外生的,是城市正方规划,是官场等级森严,是办事规章制度,是人情八面玲珑,嚯,这方方圆圆的,难怪不是潘金莲的李雪莲,找不着北。



这方圆之间的逻辑,不是欧几里得的几何空间。当然也不是罗素的数理逻辑,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也不沾什么边儿。是生活本身的逻辑。当一个人对生活较真了,很简单地认真了,生活自身的逻辑会形成一股强大的裹挟力量。

电影里面的李雪莲,为了要二胎,和丈夫假离婚,分了一个房子,办了离婚证。然后丈夫变卦,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抢了房子,娶了新欢。雪莲要个理,要说个明白,要复婚,要再主动和“那个畜生”离婚。



于是她的生活开始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当地法官王公道开始找起(这名字还真是讽刺),就算是和这一层层的官场,碰上了一个外沿儿。王公道判了离婚有效,雪莲无奈,只好继续把状告到法院法官,县长,市长。大家都不放在心上,雪莲不知看了多少背影。



每个人都给她指一条路,就是帮她决定了皮球踢向的下一个方向罢了。还是不行,一状告到北京,于是首长车子被她拦下,于是一众官员被首长撤职。官员是撤了,问题没解决啊,再告,一告就是十年。只为一件事,证明自己:我不是潘金莲。



还真像个笑话一样,剧情出现了反转,大家都怕雪莲再去告状导致自己乌纱帽不保,纷纷亲自光顾李雪莲的餐馆,求她不要再去告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软硬兼施,连“美男计”都用了。市长每次强调工作方法的正确与否,强调不能因小失大,谁也没想过真正从雪莲的角度着想解决问题。



而对于雪莲来说,生活变成了告状,最后,告状就是生活。以至于当告状突然不再成立,她找个果园自杀,管理员说,你别在我这儿死,要死去隔壁那个果园⋯⋯

本就是个荒唐的故事,李雪莲一开始假离婚已经欺骗了他人,钻了法律的漏洞。后面每个人也都在说着正确的话,甚至很多颇有道理且逻辑严密,但整个故事就是看起来荒唐至极,可笑又可悲。

最可悲的是,到最后,大家都把这事儿当个笑话,而久而久之,雪莲自己,也笑。

其实,解决问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电影中一句经典台词:别再一棵树上吊死,换一棵树,耽误不了你多长时间。

佩服刘震云的洞察力和冷幽默。

这部电影巧在圆形的视角——



若说它是墙上的洞,那么我们偷窥了李雪莲的人生:总觉得自己瞧见了一个八卦。如果某个人在某个角色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可能羞愧,可能不屑,可能委屈,可能麻木,可能想笑,可能想哭,可能义愤填膺,可能闭一只眼;

若说它是小孔成像,那么不多的光线折射了什么?有人说是官场现形记,有人说是社会现实图。哈哈,说戏的人不都告诉你了,当个笑话听。

这个小孔成像放大的是社会的一角,存在是现实,有能力有志向你就努力去试着改变,没有那就平常心。

再说说其他的。

我不知道什么是好电影什么是烂电影,但我反对网络暴力。

对我来说,当一部艺术作品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与我产生了一点点共鸣,那就是好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些电影人或者艺术家表达他们所见现实、所念旧情、所望未来的渠道,观众可以与电影中的那个时空对接感悟美好。如果没能对接成功,又能怎样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个体,只不过如果你的作品让我产生共鸣,那是我们之间的缘分,我很开心,这就够了。

任何一部电影都一定存在它的受众,演员演技不好,可以指出可以沉默,可以批评可以激励,但没必要全盘否定甚至人身攻击。每个人都有潜能,愿意挖掘,愿意努力即是正能量。现在的老戏骨当年也是小鲜肉,他们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的过程可能是网络不发达的十几年前。每个年轻的梦想都值得被祝福然后走向闪闪发光。


    关注 吾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