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路上所要面对的困难

 

每个孩子都会经过离开父母,开始独立成长的阶段,而在这里,总是会遇到许多的困难...





每个孩子都会经过离开父母,开始独立成长的阶段,而在这里,总是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这里借用《格林童话》中的一则“亨塞尔与格莱特”的故事来讲一讲它:

亨塞尔与格莱特是一对兄妹。

很多童话故事都是以兄妹或者姐弟来做主人公,并非单独的男孩或女孩,而兄妹做主人公的情况有模糊了性别的意思。这其实反映了孩子还没有成长之前,还没有确立独立的男性和女性角色的状态。

他们的家庭很贫困,并且国家正在遭遇饥荒。

贫困和饥荒在这里也可以象征着人的精神能量的困乏。维持人的自我意识及行为需要相匹配的精神能量,而当精神能量不足的时候,自我可以利用的能量便减少。

在这种状态下,人难以保持足够的行动力,陷入缺乏意识控制的幻想中,有时候会产生很强烈的幼稚的愿望。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回头看曾经的某段经历中,自己竟然抱着特别幼稚的想法愿望,并且还为它做了很多事情。现在想来甚至会觉得难以理解当时为什么会那么幼稚,这往往就是因为当时自己陷入了精神能量不足的状态中。

陷入到这种状态里的人,很容易为别人的一点点热情感动,或者将别人的一点点冷淡视为极端的冷酷。所以,有的人会因为家人对自己的一点小冷淡就感觉十分受不了,而十分生气、诅咒、抱怨,事实上家人在各方面都对自己照顾多多;相反,这样的人会从一个陌生的人身上感觉出一点点的善意,就为此十分感动,好像这个人才是最好的人。

有的倔脾气的孩子对待父母会是这样,而其实,也有很多“倔脾气”的父母也是这样对待孩子。一个精神面临“贫困、饥荒”而能量不足的父母,也会因为感到孩子有一点不如意,就对孩子感到十分失望、大发脾气;看到其他孩子一点好处,就好像那个孩子就是特别特别好的。

当然,父母不会因为对孩子失望而丢弃孩子,往往这时候,父母总是会更加的控制孩子、要求孩子,希望把孩子改变成他们想要的那个样子来让自己满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看不到孩子真实的模样,可以说,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把真实的孩子扼杀掉了。这其实也是十分幼稚的愿望和行为。

因为亨塞尔与格莱特的家庭很贫困,难以维持生计了,他们的继母向父亲提议,要把孩子丢掉。

读者总是会为此而感到震惊,因为家庭贫困就丢掉孩子,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而其实,就像刚才说的,因为父母自己的不满足,而一味要求、控制、改变孩子,而看不到孩子真实的模样,这其实也等同于把真实的孩子丢掉了。

虽然这样说,其实还是会有读者不能接受要丢孩子的事情。而在故事里,因为提出丢掉孩子的是继母,他们还能放宽心。如果是母亲这样做,他们可能更会受不了了。其实,在格林兄弟创作的故事原版中,这里就是母亲而非继母,是母亲提出要丢掉孩子;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中的继母,其实原本也是母亲,是母亲嫉妒女儿的美貌而要杀死她。正是因为,他们考虑到读者会因此感到太残酷,总觉得母亲不该这么做,所以把母亲改成继母了。

总有一种惯常的看法,好像母亲就总是慈爱的,继母就是凶狠的。而其实这并不符合事实,我们也听说过很多母亲遗弃孩子的事情,也听说过很多继母对待孩子很贴心的事情。而那种惯常的对继母的偏见,其实来自于大众不愿意面对亲生母亲对待孩子也会有不好的、负面的地方这种情况,这其实反而增加了母亲的负担,让母亲变得焦虑,也更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许多咨询师倡导允许母亲表达对孩子的不满、讨厌,因为这样的话,孩子也会自由的表达对父母的不满。不会因为父母太过于好,以至于自己对他们有不满的时候不好意思表达,而只能自责,给自己太多压力。

而其实,父母对孩子的不满、讨厌这种情况随处都在,所以他们才回去那么过分的管教、控制、要求、逼迫孩子,让孩子变得压力重重。尤其是当下的母亲往往替代了(当下在家庭中总是软弱)的父亲的角色,不再只是慈母也扮演起了严厉的母亲(本来应该是严厉的父亲),十分苛责孩子。

亨塞尔与格莱特偷听到了父母的谈话,发现父母竟然会对自己这样不好,发现了父母不为人知的丑恶的一面,开始计划着如何应对。

很多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扮演着完美、尽责、十分十分好的一面,当然这也是很好的。虽然,有时候可能父母会为此而有些虚假。当孩子在成长中,当他见的多了、了解的多了(尤其当孩子上了学、有了偶像),总会认识到父母身上其实也有不足、丑陋、坏的一面,这样一个过程,往往会促使孩子开始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成熟的父母总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接受自己在孩子眼中的不完美,也是看着孩子独立成长、慢慢离开自己。也有不成熟的父母,难以接受自己在孩子眼中有不完美,难以接受孩子要离开自己独立了,他们会夸大自己对孩子的作用,伴随着就是贬低、剥夺孩子的能力,让自己总是附属着自己。这可能就会使孩子变得不能与其他同学良好相处,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开始惧怕去学校,出现各种情况。

父母带着亨塞尔与格莱特走向森林深处,想偷偷把他们扔掉。亨塞尔不断回头瞅、四处看,努力记下走过的路。父母却以为他把太阳照在烟囱上的影子看成小猫,以为他在瞅小猫,并且还在想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孩子。

在这里,父母还是以通常的看法看待两兄妹,以为他们还是笨孩子。木器并不知道他们已经成长了,开始有了父母所不知道的心思。孩子有自己的心思,有自己的计划,这往往是他开始一步步走向独立的道路。

父母想把他们困在“森林深处”,其实就象征着父母想把他们放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不让他们去到他们真正想去的地方,而为了满足父母自己的愿望,去除、遗弃掉他们真实的自我,把他们控制。

因为亨塞尔记住了路,他们最后还是回了家。于是父母又第二次把他们送走,在路上亨塞尔把面包屑撒在地上,做路标。最后,许多鸟儿把面包屑叼走了,最后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鸟儿往往和支配自然界的大地母亲有关,受大地母亲的控制,这里其实可以看作母亲用自己的权力控制孩子,为了把孩子困在“森林深处”不能逃脱自己的控制,破坏了孩子走向自己的道路。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朋友破坏孩子自己独立的想法、计划,过分干涉孩子,使孩子难以走自己想走的路,失去了方向,甚至等到他们进入大学、工作、结婚,他们都难以选择自己的专业、工作、伴侣,而都还需要依靠父母。

亨塞尔兄妹走到了一个巫婆的面包屋。小屋是面包做的,屋顶上铺着蛋糕、窗户是糖果,亨塞尔兄妹为此欣喜若狂。他们一进到小屋里,巫婆就现出原形,把他们囚禁起来。总是哭鼻子的妹妹格莱特发挥了机智和勇气,想出对策把巫婆关进了烤炉里。

巫婆往往也象征着母亲,往往象征着负面的母亲。巫婆面包屋的丰盛食物,和亨塞尔兄妹家的贫瘠是相反的。这其实正像我们常见的情况,很多孩子的父母是精神贫瘠的,不能给与孩子真正的关注、爱,但是他们却用物质的溺爱、满足来控制住孩子。

这种溺爱并非真正的爱,正是因为精神上爱的缺失,这种溺爱往往带来的是孩子的不能自主,依赖父母。因为不能负起责任,孩子什么都靠父母,也总是抱怨父母,耍性子,哭鼻子。如果孩子能自己负起责任,能独立承担,那往往就不会这样来做了,会变得更成熟,更有能力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故事在这里就发生了变化,妹妹格莱特总是哭鼻子,总是靠着哥哥、靠着父母,而现在她成长了,想出了办法控制了巫婆,摆脱了巫婆,其实也是象征着孩子摆脱了他们的父母控制的过程。

最后,孩子们获得了主动,控制住了巫婆,巫婆在火炉里经历了烈火焚身般死而复生的痛苦过程。其实,这正类似着,那些孩子离开自己之后父母所经受的痛苦、难受。尤其是,那些把孩子抓得紧紧的,一想到孩子离开自己就会心里很空,很受不了的父母。

亨塞尔兄妹离开了巫婆的房子,遇上了白鸭子的帮助,回到了家,而家里的继母已经死了,他们开始过上幸福的生活。

刚才说鸟类都和大地母亲有关,白鸭子也是如此。这里其实可以看作母亲帮助孩子去他们想去的地方(故事里就是回到了家),和之前母亲总是控制孩子不让他们去想去的地方是相反的。

之前的母亲总是控制孩子,母亲的负面性在这里体现的很多。可是当母亲们明白孩子总要离开自己变得独立,她们虽然感到痛苦也会接受这种情况。也因为痛苦她们更看清楚了这种情况,她们开始面对现实,也变得强大,不再过分控制孩子,能够给予孩子爱,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了。

我们会发现,孩子成长的过程,父母也往往会跟随着成长。所以说,孩子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帮助父母。当然,父母更要去支持辛苦的孩子们。

*这是关于河合俊雄《童话心理学》的读书笔记、感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图书直接阅读。这里的内容涉及第三章部分。

孙传昆

沙盘游戏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荣格心理分析、梦的分析

欢迎关注“梦的辞典”公众号,

查询梦中事物的心理学阐释:


    关注 孙传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