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路,是为了更好地走路

 

离题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离了老师出的作文题,一个是离了标题。两者都不可以离。...


   
问路是为了更好地走路


月考作文题: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波兰有句民谚:多问路,才不会迷路。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批注:关于立意,巧从关键词立意。一般作文中,都有两句看上去相反的话,要仔细分析它们异同。这两句,貌似相反,其实是异曲同工。但丁的话,“让别人去说”,比人说给“我”听,“我”是被动的。波兰民谚,问路,是主动的。这是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是走路,或者都是为了到达目的地。分析好了异同之处,立意就好了。问路,就是为了更好地走路。立意,可以在标题,并且最好在标题中显示出来。

好处:一,老师一看,说明你没跑题——别奢望老师仔细读你的文章。二,说明你在写文章之前,确实分析过题目了。这会给阅卷老师很好的印象。而不是上来就是“选择、个性”之类。

但丁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巧的是,波兰有句民谚: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貌似相反,实则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概括为“问路,是为了更好地走路。”

批注:议论文的开头,最好的方式,还是开门见山。尤其是考试作文。老师容易在开始就断定你是否跑题,跑题了,他就没有必要再往下看。不信,看课内议论文,《六国论》,超级好。开头就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相当有力量。苏洵的观点是“弊在赂秦”,但是,他偏偏加上了“非兵不利,战不善”,因为他要在后文分析和反驳这个时人的观点。这就是他的高妙之处。韩愈的《师说》,劈头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语气之坚决,不容怀疑。再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论述师的作用,后文就反驳那些“授之书习其句读者”。这些经典文章,是一定要滚瓜烂熟的。肚子里有了三五十篇这样的文章,写议论文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但丁的话,有其内在的前提:走自己的路,定然是有属于自己的目标。并且确实熟悉路。批注:分析,是议论文里必不可少的。分析,最能看出议论文的逻辑性。以前讲议论文,就是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其实,论证很重要。论据可以没有,只要你分析得合情合理,有逻辑,就算说服了别人。这话出自他的代表作《神曲》,“我”前行的路途中,听到了一群灵魂的聒噪,其中还有人说“他沉重的脚步根本就是个活人”——当“我”停下的时候,导师维吉尔说“走自己的,让别人去说吧”——其实,“我”在走自己的路的时候,是有一个导师引领的。目标坚定,导师引领,又是在炼狱里,固然是不需要那些孤魂野鬼们的建议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引用这句话之后,是足可以让我们效仿的——如果我们目标坚定,也确实熟悉路,是不需要问路的,更不需要听别人聒噪的。批注:之所以在文章里分析这个,有利于说清楚一个问题:但丁的这句话,不是突兀的。它是前后有关联的。理清它的关系,就有利于我们接下来的分析。所以,但丁的话,经过我们的分析之后,可以说成是:走自己有目标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与民谚不同。民谚就是单独的一句话。没有上下文。文中加粗的地方,要注意,都是有关路的。写议论文要切记一点:你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是为你的论点服务的。很多同学,都在举例论证的过程中,把论点忘记了,一味说自己的论据去,变成说故事。

徐悲鸿先生很年轻的时候就确定了自己的艺术之路,把西画的技法带到国画里,秉承着“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艺术态度,为国画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他目标坚定,子熟,眼界宽,不需要听谁人说三道四。只顾着走自己的路,最后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黄宾虹也是只管走自己的路的典型。山水画,一片墨黑,时人不解,语之“黑宾虹”。黄先生只管走自己的路任人说去,弥留之际,淡淡丢下一句“我的画,五十年之才能为世人所知,你们看着吧。”不出五十年,他已是一代宗师。【批注:接下来,就是举例论证。论证走自己有目标的路,让别人去说。举的是艺术界的例子。一个细说,一个略说。例子适当。缺点是范围略窄。特别要注意:因为关键词是“路”,所以,你的说有话,都要围着路来说。加黑的字词,都是与路有关的。】

艺界如此,其他何尝不是?【批注:议论文的段落过渡很重。所以,要写好过渡句。因为上文的例子显得有些窄,下文就拓宽。】文天祥认准报国,弃大元丞相而以一腔热血谢故国母邦。谭嗣同认准革命,弃友邦救援而以头颅酬了自己一片心志。都是走自己路,任他人说的典范。【批注:报国路,革命路,时刻不忘记作文的关键词:路。到这里,分析的是前半部分。】

然而人生路,路漫漫,且修远。【批注,前文写到上面,除去开头,大约300字。这里一个“然而”。意味着转折,接下来就要分析或者论证“问路”这一论点。紧扣了标题。紧扣标题写作,当然就不会离题。离题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离了老师出的作文题,一个是离了标题。两者都不可以离。另,这里是化用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比直接用要好。因为我谈的是人生路。与屈原有不同。并且化用之后,三字句式,节奏感强。】前行时,总会有坎坷荆棘,甚而迷路尤其是年轻人,如果目标坚定了,多吸取一些前辈失败教训,是一件好事【尤其一词,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回避他们历经过的坎坷,可以直线到达目的地的话,又何乐而不为呢?

且不说年轻人,【且不说,三字,再往前延伸一步】即便豪杰如汉高祖刘邦,司马迁也在《高祖本纪》里告诉世人,他在通往帝王之路的过程中,也是常常问智囊张良一句“为之奈何”的。【举例论证。这是教材内的资料。参看《鸿门宴》。看过三国的同学,也是如此。刘备问诸葛亮,曹操问郭嘉。但这些例子是一样的。不可多举。多举则泛滥。两个最多。】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迷茫的是,则更要向师长请益【批注:要向师长请益,“要向”两个字很重要。与作文题中的“问路”是紧扣的。因为,要向与问路,都是主动的。是发自自己内心自愿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大的效益,是一件划算的事。所以,该问路时便问路,大胆问。【批注:所以一词,就是概括总结下一部分。】

前贤的名言与波兰的民谚,都能很好地指导人生,并不冲突。因为,问路,只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朝着目标前行。【总结全文。文学创作当然可以自由,但是考试写作,文章点题,还是有必要。注意:文章结尾的一句话,与标题有不同。是有安排的:问路,契合的是波兰民谚。自己,契合的是有主见,目标,契合的是两者的共同点。

文章结尾,如果一句话,太难。难在不好收住,并且也显得突兀。所以两到三句比较合适。经典议论文,诸如《过秦论》《六国论》大抵都是如此。可以这么说,中国最好的议论文,还是在古文里。大家读文言文,如果能语法与文章本身相结合,最好不过。读一读古文观止,最少要读完读本上的文言文。不要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或者提高不快。倘若看熟悉了那些古文,再加上点滴的积累,会在高考中有大用。】


微信公众号:一匡呓语
长按三秒关注我







    关注 一匡呓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