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帆船画中N日游(六)

 

此文转载自核动力爱胖达老师的微博,近期我们会推出一系列核动力爱胖达老师微博里关于帆船的系列文章,在此特别感谢...



此文转载自核动力爱胖达老师的微博,近期我们会推出一系列核动力爱胖达老师微博里关于帆船的系列文章,在此特别感谢胖达老师的无私奉献!!



Rule~Britannia, Britannia Rules the Waves~

题图:貌似是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馆藏的胜利号模型(去过参观的朋友请指正。。。)



胜利号的侧脸(Starboard Bow,艏右舷)。先说说这个“右舷”的学名“Starboard”,和它对应的自然是“左舷”Port,左Port,右Starboard。不过这是1844年海军部才规定的,从此左舷唤作“Port”。

1844,那时候螺旋桨都已经原理验证成功10多年,眼瞧着风帆战列舰都快安装上蒸汽辅助动力了。本熊猫风定格在风帆时代的脑际,1844年就跟武藏号超级战列舰沉没的1944年、跟航母满地跑的今天一样,都是“现代”。仿佛1805年风帆时代最后一次华丽丽的大决战,特拉法尔加之战,就发生在昨天。中间的两百多年只不过是一瞬,全世界人类时间、空间上的一个“神隠”,一段奇妙的插曲。。。

啊。。。精神飘移了,回来。1844年以前,古风盎然的大帆船上,左舷叫做“LarBoard”,右舷叫做“StarBoard”。以右为尊,这几乎是全人类的共识,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右利手。所以先说StarBoard。这个词在中古英语的“原形”转写成现代英语就是“SteerBoard”——直译“操舵舷”,这是因为英国自中世纪以来,完全是继承北欧传统的船型,也就是鼎鼎大名的丹麦、瑞典、挪威的“北欧海盗(Viking,维京)”们的长船。



这连甲板都没有(Open Boat)、只有一张横帆、只能顺风航行的简陋小船,北欧民族却可以驾着它们,在没有罗盘的情况下,单凭观测星座与月亮,乘着海流横跨大西洋,到达今天加拿大纽芬兰渔场,当时亚欧大陆上还是大唐盛世、阿拉伯帝国淹没地中海的时代。比哥伦布早500年。

如上图,长船就是习惯用这样的舷侧桨舵,这也是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从古埃及和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从各种江河湖海的小型船舶上就一直延续的传统。合情合理——本来人们就是帆桨并用,划着划着桨,咦?发现靠近船头、船尾的大片桨可以起到把控方向的功用。



埃及壁画上的海船,可见任何人类早期文明中船的模样,其舷侧舵也很鲜明。不过按照这幅画舵是在左舷。

总之北欧各国战舰、商船在文艺复兴之前吸收地中海意大利造船技术之前,都是右舷桨舵,所以英语里右舷就叫“操舵舷”,后来按照海员们的发音,逐渐写成“Starboard”——水手里面在那个时代能认识26个字母的人就不多,他们爱怎么发音就怎么发音,不按照字母,最后反倒是词汇的拼写只能按照他们的发音来。这个情况以后还会屡屡看到,很有意思。

而“左舷”LarBoard,显然也是水手们听上去很“垮”的发音,它原本的拼写,转成现代英语就是LoardBoard——“上货舷”。船往码头一停,右舷有桨舵,肯定不能是右舷靠港,不然没法操作、甚至碰坏掉。所以只能是左舷靠岸,然后左舷上货、卸货。所以左舷叫LarBoard,只是这跟StarBoard念起来太像,紧急情况下容易铸成呵呵,所以1844年海军部规定左舷Port,也通。Port就是船的舷墙上装卸货物的舱门,战舰炮门就是“GunPort”。

终于分清了左右。绕着胜利号的船头仔细看看她的装饰舰首。





大体来看,这装饰舰首“BeakHead”,直译“喙首”,就是一个朝上翘起来的框架结构,尖端承托着乍一看意义不明、花花绿绿的舰首像(FigureHead)。这种西欧帆船特有的、代表船只“灵魂”的舰首装置体系,也是从古至今一脉相传,今天的仿古帆船还是要有装饰舰首和首像,只不过是依照19世纪的简略风格。

具体来说,胜利号这样形制的喙首以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地中海排桨船(Galley)为滥觞,一路经过西班牙、法国、荷兰来到英伦三岛;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发现东方航路为发端;历经地中海贸易航路衰落、大西洋沿海日新月异的国运涨落,最终在17世纪后半叶成型、成为各国通用的一种帆船形制规则。

17世纪法国马赛排桨舰队旗舰“法皇”号,舰首冲角瞩目。

时光流转,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16世纪,地中海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国家与盘踞东方、星月旗之下的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不断打着宗教的名义继续进行着战争,这时海上的战争机器仍然是从古希腊萨拉米斯就一脉相传的划桨冲锋战舰,“蜈蚣船”Galley。这些排桨船组成横队(Line aside),以舰首冲角(Ram)相互撞击,然后跳帮厮杀。当然毕竟是16世纪,这时的排桨船冲角后方还有一门主炮。总之,胜利号上的喙首就是来自这冲角。

显然排桨船这柔弱的身形令她们不能够以身犯险,身蹈大西洋沿岸的怒涛,所以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陆续崛起为海上力量的时候,她们依赖的帆船是武装商船。也就是高干舷、纯风帆推进的大商船,高处配备火器、弓弩以便在经过无风的地中海时防御排桨船的攻击劫掠。
这种大商船被称为“卡拉克”(Carrack)。这种武装大商船vs排桨船的冲突在整个16世纪如火如荼地伴着贸易与海盗行径水涨船高,最后诞生了上图葡萄牙卡特里娜号那样的巨型卡拉克。其高耸的首尾楼好像海上堡垒一般居高临下傲视低矮的排桨船,她的舰首并没有冲角,而是外飘的艏楼,目的显然是从高处万弩齐放、各种单兵火器的子弹、手雷雨点般落下、压制前来挑战的排桨船。



卡特里娜号大卡拉克艏楼,可见虽然不是接近水面的冲角,但这艏楼前端已经有了像胜利号喙首那样翘起的趋势。而且最前端也有装饰像。

但是卡拉克船这首尾沉重的堡垒上层建筑严重影响适航性,1588年的西班牙无敌舰队里面就有很多这种武装大帆船。她们的接舷作战能力搭配西班牙在当时首屈一指陆军作战技能绝对能在跳帮战中完全压制英国人,所以英国人养成弊端,发展了当时西班牙人的帆船技术,制造了更小更灵活的战舰,也就是胜利号这样的风帆战列舰的前身——“盖伦(Galleon)”,也有音译加利恩的,太长了本胖达还是喜欢简约。



盖伦本是西班牙人发展的,适航性高于卡拉克,特别适合于跨越大西洋进行武装贸易的大帆船,所以也有称为“西班牙运宝大帆船、西班牙宝船”的,每年从塞维利亚和加迪斯,都有武装盖伦船队出发去往多金的加勒比和拉美或从那里回航。就像上图,盖伦比卡拉克船更加瘦长,首尾高耸的箭楼撤去,舰首变成了模仿地中海排桨船的喙首,外飘在船艏前,里面的平台可以站人,作战时方便跳帮,航行时方便操纵首帆装。





17世纪初,1610年建造的英国盖伦,王储号(Prince Royal)。她是英国第一艘三层甲板战舰,也是胜利号这样的“风帆战列舰”的真正雏形。她华丽的喙首跟上图16世纪后半期出现的大盖伦几乎没有差别,但是这个喙首稍稍上翘。这还是因为北欧海上海况高,不是平静的地中海,所以上翘才能提高抗浪性,减少喙首内平台的进水。



1628年瑞典著名“翻船”瓦萨号,这艘倾全国之力建造的大战舰下水后直接倾覆,她的翻船为今天古帆船研究留下了珍贵的文物材料,上图背景里黑黢黢的船体就是打捞上来的瓦萨号,前景鲜亮的模型再现了她当年短暂的荣光。这个喙首比前面1610年的王储号更加上翘。



瓦萨号的上翘喙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镂空,只有框架,如上面文物照片所示。因为这样的一个首外飘、位置又比较低的平台,肯定是总会进水的,所以干脆弄成框架,只有侧面是装饰板、平台也用隔栅代替木板,方便走水和站人。这就离胜利号的框架喙首更近了一步,只是上翘程度还不够大。



最后完成上翘的还是最追求实用主义的荷兰人、17世纪中叶的荷兰人。当时她们已经以蕞尔小国、弹丸之地称霸西欧、北欧洋面半个世纪,承运所有国家的转口贸易,除了英国几乎所有国家的新型战舰都是荷兰订购、引进荷兰技术与人员最后发展出本国战舰建造业的。最典型的就是法国。荷兰人为了进一步提高抗浪性,减少喙首里的进水,就修改盖伦船舰首为图上1664年荷兰战舰的模样。1650年代以后,荷兰与英格兰展开了30年旷日持久的海上争霸,也标志着战列线战术的成熟和风帆战列舰的正式登场。也可以说带有上翘喙首+舷侧两列大炮的战舰就是风帆战列舰,因为上翘喙首的出现正好和英荷争霸形成战列线战术同时。

这就是胜利号喙首形制的发展历史。



2013年维护中,撤掉许多索具、撤掉首像(FigureHead)的胜利号喙首。和华丽的17世纪相比,简约明快,今天看来不失美感。

今天絮叨了好多,累坏本胖达了,奖励自己吃一个杂粮窝窝。下面,本胖达的注意力自然被吸引到喙首顶端华丽的首饰像上,回见~





扫一扫,加入模型制作交流微信公众号,定期发送模型制作资料,交流制作技巧等,也可加:lqyqmodel

本公司已开通400热线,有关套材问题欢迎拨打公司售后热线:400-676-6654


    关注 远晴模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