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习俗的干妈

 

北方叫“认干爹、干妈”,南方则称为“认寄父、寄母”,为让小孩能好养并顺利成长,有浓浓的中式人情味儿。...



阅读

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
书香

点击上方订阅号

关注书香溢襄阳

品古城书香

见证阅读的力量


摘要:“拜干亲”是我国自古流行的一种保育习俗,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形式。北方叫“认干爹、干妈”,南方则称为“认寄父、寄母”,为让小孩能好养并顺利成长,有浓浓的中式人情味儿。
“拜干亲”是我国自古流行的一种保育习俗,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形式。北方叫“认干爹、干妈”,南方则称为“认寄父、寄母”,为让小孩能好养并顺利成长,有浓浓的中式人情味儿。

延续到今天,繁琐的形式已经鲜见,目的和内容也发生了某些改变。尤其在城市,舍弃了许多繁缛,仅作为一种表达两家相处和睦、走动频繁并喜爱对方孩子的一种方式罢了。

我这里说的,是我女儿的干妈,姓尚,世居六两河南岸,是地道的老襄阳。尚家人丁兴旺,两位老人接二连三生下十一个儿女,现在世的有九个,个个仪表堂堂。女儿的干妈排行老八,人称“尚老八”,即便已年近花甲,除了稍稍发福,依稀看得出当年的倩影。

六两河畔,民风淳朴。据说,孟浩然、皮日休等名士,常在往返襄、樊二城的途中流连于此,认亲访友,饮酒品茶,不亦乐乎。这里崇文修德的氛围浓厚,女儿的干妈也谙熟这里的民俗,讲起俗语来如数家珍,说是民俗专家一点也不过分。

经多年打拼,女儿的干爹、干妈有了自己的公司,与儿子、儿媳和漂亮的小孙女过得滋滋润润。

十年前,他们在城南买了一套房,巧的是,我也在此安了家,两家成了一栋楼的邻居。又是干亲又是近邻,两家人走得更近了。

去年夏天,女儿诞下一子,大名瑞泽,小名玖葆。干妈仿佛比亲妈还高兴,一有机会就来与女儿窃窃私语,又是交代这个又是叮嘱那个,不知女儿是否听懂了,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几天后,干妈吩咐她弟弟从老家砍了两大捆黄蒿(青蒿,襄阳称黄蒿)和一大捆带叶的桃枝。送到家后,她认真地验货——检查黄蒿和桃枝的成色,还一再询问桃枝是不是面朝东南方向长的。我不明就里,想问问有啥讲究,干妈手一挥,说:“去,去,不关你们大老爷们儿的事。”

第二天,亲妈、干妈齐上阵,把黄蒿和桃枝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煮成水,分别给女儿母子俩熏蒸和沐浴。粉嫩的小家伙放进黑乎乎的汤水里,任凭她们翻过来翻过去,尽情享受着这浓酽汤水带来的舒适。女儿干妈告诉我,别小看了这土办法,黄蒿是中药,煮水给孩子洗,蚊虫不咬,还对皮肤有好处。

一眨眼,外孙要满月了,女儿干妈老两口到市场上买红鸡蛋,还要带有“喜”字的;还买来印有“长命百岁”的盒子,每盒装五个,说喝满月酒时发给大家。我忍不住又问,为啥每盒装五个,而不是六个、八个。她笑着说:“要是装双数,不成了‘二蛋’啦!”大家哈哈大笑。

女儿母子该出院了,干妈吩咐,抱着孩子先到她家,到她儿子的卧室转一转,再到床上躺一躺,吃了晚饭再回自己家。我知道这是“挪窝”的意思,就依了她。

女儿女婿抱着孩子上楼,发现从楼梯口开始,撒着一溜黄豆芽,以为是谁家漏掉的,谁知一直到六楼我家门口,全都撒有黄豆芽。“又是你干的,啥讲究?”我笑着问女儿干妈。她说:“落地生根,生根发芽呗!”

自己爱好民间文化几十年了,对襄阳民俗的了解不算少,可与女儿干妈比起来,我不得不佩服她。

襄阳地处中原腹地,民俗民风呈现出南北荟萃、东西交融的特点,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民风民俗,除了充满祝福、吉祥之意,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至于其形成过程中掺杂的一些糟粕,我们加以抛弃便是了。

外孙过了百日,就要回北京了。在襄阳的日子里,他稀里糊涂享受了名目繁多的礼遇,虽然他不懂,也听不明白,但我依然觉得他是幸运的、幸福的。古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外孙已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经受一些传统习俗的熏陶和洗礼,说不定对他的成长大有裨益。

作者:关水

配图:取自网络

责编:秋纪


    关注 书香溢襄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