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去看他们的书房

 

博尔赫斯说,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书房,无疑是我们在家里的天堂。不论大家小家,请别忘记给自己和家人开辟一个书房,不论大书房小书房,都是天堂……...



       岁末,小编在朋友圈晒了一张书房的照片,反响强烈。虽然说藏书和读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读书人,谁的心中不希望坐拥书海,有一个和书籍单独在一起的空间呢。作家叶倾城说:“书房是读书人的卑微梦想之一,四壁都是多年来辛苦攒下的书,坐在里面,像帝王拥有全世界的疆域。”本期小编说书事,小编就带朋友们见识几位名家书房。

钱钟书与杨绛:每一个房间都是书房











记得前一段时间,编辑稿件,有书友来稿提到,钱钟书、杨绛家没有书房,其实,他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钱钟书、杨绛家没有书房,是因为他们的每一间房子都堆满了书,可以说,他们的每一间房子都是书房。

吴泰昌曾撰文忆述了他参观钱钟书书房的文字,他看到“钱先生在客厅里,坐在书桌前伏案工作”,钱钟书“领我去里屋,看了他的卧室,女儿钱瑗的房间,还有一间作为餐室的小房间。每个房间都堆放了一些书,但并不多”。在《我的书房》一书中,杨绛也写道:“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各都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吴泰昌参观的钱钟书书房,应该就是起居室。

杨绛这文字其实是寄给《开卷》执行主编董宁文的一封信。当时,钱钟书已去世,所以她在信中说:“如今剩下我一人,我的书桌位置不适,撤了。南窗下原先不属于我的书桌,都由我占用;各室大大小小的书柜,也由我一人掌管。我翻书、找书,还约略记得什么书在哪个柜里,但每当我坐在南窗下或北窗下工作时,往往忘了身在何处;我的书房在哪里我已无从捕捉了。”

陈道明在拍摄电视连续剧《围城》时,也曾拜访过钱钟书、杨绛。他说,钱钟书的家里能闻到书香,能听到安静……

在许多朋友的眼中,钱钟书、杨绛生活简朴,为人低调,崇尚“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他们的寓所甚至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旧式的柜子、桌子,随处可见的书籍,一直陪伴两位老人走到人生的尽头。

 金庸:坐拥无敌海景房









据陈柏达《金庸和倪匡之金庸篇》描写的采访者看到的金庸书房样貌:整个书房犹如一个汪洋大海,蔚蓝色的地毯,铺满了千多尺的空间,四壁到顶书架,装着各式各样的书籍,角落一张大书籍,坐在上面,不是古人说的坐拥书城还是什么?我看过不少书房,很少有大得过金庸这间书房的。一千尺面积,好比普通人家一层楼了。

能看到的金庸书房宽敞阔绰,处处显出成功者的标志,给人感觉更像一间小型标致的现代化图书馆。

后来,小编在网上看到2007年,有人拍摄到的金庸书房图片,发现书房地毯已经更换了,不是蔚蓝色的。据悉,金庸的书房设计相当好,书柜都位于四面墙壁,不占用中央空间,整个书房书籍和空间兼具,适合散步和办公。书架层数共有6层,取用方便。

金庸的书房可以说是无敌海景房、大班椅,金碧辉煌。或许这还兼具办公室和会客室的功效。

  苏童:书房与花果园相得益彰



苏童与他的书房、花果园。(来源《扬子晚报》)

苏童是一位比较低调的作家。曾经很多人想去拍他的书房,都被他婉拒了。2015年《扬子晚报》记者有幸走进苏童的书房。记者写道:“进门迎面是扇百叶窗,左手一面墙连带拐角是顶天立地的书橱,书橱对面是一张不算大的书桌。桌上有一台黑色电脑,《黄雀记》里的保润、白小姐、柳生就是从这里诞生,走进现实世界的。午后,没有阳光,这间以低沉色调为主的书房特别沉静。苏童的书房,远没有他笔下女人的心理那么复杂,甚至可以说有点简单——长方形,面积10多平方米,比想像中的要小了些,但这书房又似乎很不简单——在这里,你似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你会很从容地闲站,或坐在椅子上发呆……”

在谈到推荐书目时,苏童一连串报出多个作家的名字:列夫·托尔斯泰、福楼拜、福克纳、卡夫卡……几乎都是外国作家。请他挑选最值得读的一本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中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没有读过,那一定是遗憾的。它不仅是经典,而且很好看。”苏童似乎偏爱外国作家,但在他的藏书里,记者注意到,还是中国作家的作品偏多一些,书橱里周作人的全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都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买的书,虽已陈旧,苏童也整齐地收在书橱里。比较特殊的是最里面、靠近百叶窗的书橱,那里主要摆放的是苏童自己作品的各种译本。

苏童不喜欢“晒书房”。也许,他不愿意外人打破自己的简单,自己的沉静。记者看到书房之外,是一座花果园。之所以称花果园,因为这里有花草,更有许多果木, 樱桃树、枇杷树、柠檬树、柿子树……推开百叶窗,即可看到花果园的一景,枝叶扶疏,绿意扑面。

苏童说,“读书、写作之余,我就是一个园丁。”

最后,采访记者这样总结说,家中角落随性地放着书,喜欢听乡村民谣,闲来品红酒,很有魅力的声音配上温暖的笑容——这就是苏童;追求生活中的诗意,享受阅读中的诗意——这就是苏童。

叶永烈: 游泳池的新功能

叶永烈的书房具有不同于众的特色,他拥有一个用私家游泳池改建的藏书室,收藏了五万册图书。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沉思斋”,即“历史在这里沉思”。

在《历史在这里沉思》一书中,他写道——

我的书房,并不仅仅是藏书、读书、写书的地方,由于我长期从事纪实文学创作,积累了大批档案和资料,成了一个规模不小、藏品丰富的“私家档案馆”。我看中现在所住的这套房子,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开发商送了一层顶层,上面有一个带屋顶的三十多平方米的私家游泳池。

在洗净游泳池之后,我并没有用来游泳,而是把这个私家游泳池改建成藏书室——朋友们戏称为“游书池”。我把几万册藏书,存放在这个私家游泳池里。在我看来,既然这个游泳池可以承重一米多深的水,当然也就可以承受几万册藏书的重量。

把游泳池改建成藏书室,在中国的作家和学者之中,我大约可以算是唯一的一个。

我在这个藏书室里放了一张可以半躺的沙发,专供空余时读书之用。在搬家时,我把所有的书整理了一遍,发现在我的藏书之中,还有不少好书来不及读。我把这些书堆放在沙发旁的条几上,读过之后才放入书柜。

在游泳池里读书,成了我最愉快的精神享受。在那里,我大有“坐拥书城”之感。

书中还写道,在定制“游书池”书柜的时候,因定做的书柜太多,叶永烈曾被木匠师傅误解为是经营鞋店的老板。

冯唐:古旧风格,雅致惬意







北京老城,后海以西,恭王府以北,沿着一条窄窄的胡同,一直向前,可以到达胡同里唯一一户朱门高墙的四合院。在2007年,作家冯唐将它买了下来。

冯唐对于居住的要求看似简单:第一,干净;第二,东西少一点,不要摆得满满当当;第三,别太冷,别太热,别漏雨。但这无疑又是一个思想丰盛的人的要求,无需无聊的事物,来堆满空间。

冯唐的四合院,占地面积约半亩地。

客厅没有刻意地装修,墙面的颜色都是之前留下的。客厅的家具都是榫卯结构,没有钉子,这种结构让家具看上去极有质感,特别是靠墙的书柜,而书柜上成套摆放的历史和玉器鉴赏书籍,透露着主人的喜好。

客厅西面是书房,古旧风格,雅致惬意。书桌和椅子都是明清风格,从对书房的布置和选择的物件上,大抵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质地。中式结构的桌椅,不会让人太舒服,适合写作。

对于书籍,冯唐在书中曾写道:“对于我们70后一辈人,纸书是最寻常不过的器物。尽管寻常,每每想起纸书,每每想起一个词:爱恨交加。”小编想,这个恨,大概就是情人们爱之极的那一句——我恨你吧。

冯唐还说:“我总是遥想退休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第一个住处改做个人图书馆,在纸书里,在啤酒里,在阳光里,在暖气里,宅着,屌着,无所事事,随梦所之……”

冯唐也说:“如今。2013年寒冷异常的春天,我想起书架上五千册纸书,还是心满意足,觉得富过王侯,富有四海……”

   

编后语:

    很遗憾,没有能够找到作家叶永烈家游泳池改建的“藏书室”图片,且留给朋友们想象吧。博尔赫斯说,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书房,无疑是我们在家里的天堂。不论大家小家,请别忘记给自己和家人开辟一个书房,不论大书房小书房,都是天堂……

据新华网、《扬子晚报》《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历史在这里沉思》等 


    关注 晨书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