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城事:大西门的城市更新与文脉传承

 

大西门是昆山早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公共开放空间不足,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品质有待提升,已成...





大西门是昆山早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公共开放空间不足,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品质有待提升,已成为该区域较为突出的“短板”。

重磅消息!
1月12日晚,大西门地区最后一户拆迁户签约,当事人亲手签下了《拆迁协议》和《被征收房屋移交接受单》。十年磨一剑,大西门地区的更新改造终于解决了最大的问题,更新改造即将启动。
大西门地块改造是市政府2007年重点实事工程,共需拆迁538户。由于部分被拆迁户的要求不符合拆迁补偿政策,该地块拆迁受阻,导致工程延期10年未能顺利实施,对国有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在街道、社区、政府部门及法院各方努力下,该地块拆迁户陆续签约,到2016年底仅余1户。经过依法申请,2016年12月29日,昆山市人民法院作出《行政裁定书》(〔2016〕苏0583行审31号)裁定准予强制执行。在法律威慑及各方努力工作下,当事人终于理解大西门改造初衷,签下拆迁协议。

强制执行通知书




      1月10日,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联席协调会议,就大西门项目司法强拆进行论证。
去年以来
市政府加大了城市更新建设力度


城市更新推进会

2016年12月10日,全市召开城市更新推进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小刚要求各区镇、相关单位以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打好城市更新这场攻坚战,有效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回应老百姓的期盼。



市领导督察大西门改造项目
房屋征迁清零拆除力度加大



2016年12月23日,朝阳路原昆山农商行大楼和昆山煤石公司大楼进行爆破。



2016年12月16日,嘉顿山庄拆除。



2016年12月15日,亭林大桥东侧房屋拆除。
市长说
这座城市再不加快更新改造
我们就都老了


大西门历史街区风貌效果图
城市记忆history

大西门在昆山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里曾是城区最热闹的街区之一 。大西门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后,将以历史文化街区的形式重新亮相。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大街小巷便是手中的掌纹。大多数老昆山人心中,大西门的热闹集市,曾是记忆中最深的纹路。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大西门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20年代拍摄于留晖门(大西门)
昆山城历史沿革


昆山城于唐天宝十年(751年)昆山县治迁至玉山城马鞍山南。南宋筑城,用栅栏作城墙。

元朝末年,为了防御海寇骚扰,昆山筑起土城,城墙东起城河,西至仓基河,南起正阳桥,北至马鞍山北麓,并定了宾曦(东门)、迎熏(东南门)、朝阳(南门)、丽泽(小西门)、留晖(大西门)、拱辰(北门)6个城门名称。

明朝嘉靖年间,昆山由土城改建为砖城,为江南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砌砖城的县城。大西门也成为了横跨仓基河、至和塘,集水关、旱门为一体的城门关卡。

古新阳县城图
昆山城楼往事


1922年,因开辟城厢马路,拆去朝阳、丽泽两门和城墙10丈余。

1923年,为拓宽城墙外围商业道路,又将迎熏门连同丽泽、朝阳三段城垣一起拆除。

1935年,为拓宽道路,将留晖门(大西门)城门拆除。之后各段城墙门楼陆续被拆。至抗战前,仅存拱辰门屹立在马鞍山东北,后日渐颓废、仅剩水关,到20世纪60年代,全部拆除。至此,昆山城垣荡然无存。

民国初年县城图
大西门的前世今生

古时昆山6座城门,以留晖门(大西门)和宾曦门(东门)最为繁荣,其中大西门繁华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大西门靠近当时的县域经济中心西塘街、东塘街,巴城、正仪、石牌等地的群众进城必须过大西门,日久天长形成了繁荣的城郊集市,实为大街经济延伸。另一方面,古时江南交通以水路为主,至和塘当时是连通苏州、太仓的主河道,仓基河也是贯穿南北的外城河,大西门横跨至和塘、仓基河,集水关、旱门为一体,与古扬州类似,占据了商贾往来的交通优势。



有别于部分城门关口的城内繁华,大西门城外在明清两代都非常热闹。明朝,国家为壮烈牺牲的张经武在大西门外立祠堂;清朝,“同胞三鼎甲”的“昆山三徐”在金童桥堍建徐家花园、徐家别墅。同时各种商店、各类集贸集会也一应俱全。

经历太平天国和清军拉锯战,大西门、西塘街一带的商贸毁于战火,城市的经济中心逐渐南移至人民路一带,但大西门因其便利的水路交通位置,仍然热闹非凡,直至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特别是1989年撤县建市后,昆山建设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们的交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大西门区位优势逐渐丧失,这一著名的昆山地名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大西门的今生
城市腾飞,昆山已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并荣获了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等多个“第一”荣誉。但任凭时光逝去,昆山人对大西门仍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考虑到大西门地区紧靠亭林园风景区、南北仓基河河道保留完整、东西马鞍山路直通阳澄湖畔等优势,恢复保留大西门历史街区风貌,使其与亭林园内的博物馆、美术馆构成昆山新的文化景区成为群众热切期盼

2007年,鉴于大西门地区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昆山市政府拟对该地区实施整体改造,着力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并列入了当年度重点实事工程。


2007年5月的大西门街景
2010年大西门拆迁中
打造城区最美街区


布局马鞍山路两侧,以林园改造提升为中心,向两端延伸,形成“一园两翼”的文商旅街区,营造文化休闲生活、精致时尚生活和大众消费生活氛围。



向西延伸至大西门地块,将立足该地块自身具备的丰厚文化沉淀和紧邻亭林园、玉峰山的区位资源,规划建设集文、商、旅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绿色社区





大西门建筑设计结合亭林园显山露水项目,对建筑高度将进行控制,总体延续了传统水乡古镇商业街区肌理尺度;建筑外立面提取运用新中式细节与元素;建筑邻水布置、保持院落形式布局,结构紧凑,空间收放有致。



带动老城更新提升
大西门地块的改造,在与亭林园改造提升一起带动亭林地区更新改造的同时,将充分利用大西门地块内的河道,打造沿河风景线。向南串联老一中地块与娄江景观带,构建连续的环城滨水文化休闲带。通过滨水地块的更新建设,与朝阳路区域更新相辅相承,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亭林地区更新改造

朝阳路地区更新改造
更新建设之后的老城区
将会给昆山带来更多文化传承


让我们期待更加美好的昆山


    关注 宜居昆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