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展之王金春作品

 

王金春,字推之,号菜根道人,山阴樵客。斋名洗心斋、半就斋、日损斋。祖籍江苏兴化,1962年5月生于江苏昆山。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昆山市文联副主席、昆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昆山书画院画师。...

展览开幕式时间
 2016年5月15日下午2:00
地点
昆山图书馆二楼展厅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略说昆山书家王金春
何柏青


在陆家衡先生望七书法展的研讨会上,经王清介绍,认识了王金春。那次研讨会,主办方比较客气,让吾辈客人发言,我的发言,虽有点八卦或乌龙,但倒都是真话。因时间关系,王金春没有发言,他应该更有发言权,他对昆山书法,对陆家衡先生的书法应该更有发言权。王金春与王清,同为陆家衡弟子,均擅长书法,而且曾经为同事,故有昆山“两王”之雅誉。谈及昆山书法“两王”,人们往往会想起中国书法史的“二王”,说明他俩关系很好,也很自信。在2016年5月15日,王金春与王清将在昆山图书馆举办“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展”,相信这个展览至少在昆山能引起轰动,期待展览圆满。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其实,对王金春,我早有耳闻。王清曾撰文描述王金春,洋洋四千余言,全面介绍其书法。陆家衡也曾以“游于艺、志于道——王金春书法品评”为题,对自己的弟子介绍与评议。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金春寄来了他的两本册子,一本是《王金春书法作品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收录其近期的80余件作品;另一本是《王金春书法集评》,归集了20余位书法名家、学者评论以及网络论坛评价,既可看出王金春书法特点,也反映出对时下书坛的理解与看法。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王金春1962年出生,生肖属虎;属虎者,往往会有一股所谓虎劲,一股霸气,这在金春身上得到很好的诠释,虽然他身材不算伟岸。金春祖籍江苏兴化,那是郑板桥的故乡,而板桥的祖籍是苏州。所以,金春身上,似乎沾有一股板桥的狷气,也许是恃才傲物。恃才者,基本会傲物,因为有所超越,这很正常,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而已。金春有一身傲骨,未必有傲气。他看了我的《上海人车麻将》,甚是喜欢,计划约我搓一场,虽然尚未切磋,但全然看不出他有傲气,麻将比的是智慧与手气,与傲气无关。金春的傲气更多地表现在对职业选择的态度,他原是昆山市图书馆的馆长,一个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说辞掉就辞掉了,没有半点犹豫,鱼和熊掌很难兼顾,解甲归砚田,很有古代文人的气质。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现在,金春清闲了许多,虽然头上还戴着中国书协会员、昆山市文联副主席、昆山市书协副主席、昆山书画院画师等头衔,但基本属于虚衔,没有行政资源可把玩,不会占据时间,这倒吻合金春的内心,有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就学书历程而言,可用转益多师来概括金春。昆山地域文化积累深厚,历代书家辈出,当代书家藏龙卧虎,程振旅、陆家衡是其中重要代表。1981年,金春随程振旅先生为师。程先生的书法属传统一路,规整端正,适宜初学,他对昆山书法的普及贡献很大,所以金春的书法基础路子根正苗直。陆家衡将昆山的书法引领至新的高度,成为有全国影响的书家,金春自然获益匪浅。眼界往往会决定一个人成长的高度与宽度。与此同时,金春走出昆山,放眼全国,游学于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书法研修班、专题班,有效地拓宽了视野。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如果说拜师学艺,解决了眼界和方法或技法问题,那回到昆山,潜心传统经典,积累功力,那是必然的基础日课。金春是很有雄心的,这是他五体兼修的内在动力。书法五体兼顾,有利有弊。其弊端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倘若平均用力,出成效会慢些,也未必会讨好。其益处是书法修养比较全面,而且一旦融会贯通,其书法的厚度积淀会更丰富。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金春的楷书,自唐楷入手,学欧褚颜柳,再上溯“二王”与北碑。他也很喜欢瓦翁的书法,探索将钟繇《荐季直表》和瓦翁的小楷糅合,于传统书法融入现代意识。继承与发展,构成金春的主要书学观。其实,一部书法史,何尝不是由探索者留下的风格演变史呢?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就行书而言,金春主攻王字。写这路书风,金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在昆山长大,得江南山水之文脉与灵气,融思考于笔端,挥运笔墨,错落有致,讲求节律,寓古朴厚重于俊雅随性之中,这也得益于他日积月累的篆隶底蕴。但写王字一路的书家,太多了,多少会影响书写风格的多样性。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笔性写王字,也许会柳暗花明,更有趣味。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有评论者认为,王金春以“不工”的形式表达的行楷书,“其笔画粗率,结构不稳不匀,表现出原生态的纯自然的野趣”,“为当今书坛十分流行的书风”,“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该论者核心观点,乃老祖宗的书法只可传承,不可有变。假如书法定义为艺术,那何谓“笔画粗率,结构不稳不匀”?再说,书法出自心灵,“原生态的纯自然的野趣”,也是一种审美感觉。至于流行书风,也可理解为现代书法,相对于传统书法而言,它符合不同的审美需要。传统书法,则更多地体现儒家内敛敦厚的品格需要,现代书法是当代的选择,尤其是书法脱离实用,成为纯视觉艺术。假如仍以传统书风的品评标准来完全观照现代书法,那是不合时宜的。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并非水火不容,它们之间有传承关系,或者非常传统,或者很现代,也有游走于两端的,我们理应包容。金春的行楷书,基本还是偏重于传统。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金春间作草书,按照他自谦说法,“殊乏草情,不敢多作”。其实,金春最自信的,还是篆隶。我感觉,他最擅长的,还是他的隶书。汉隶是隶书的正脉和源头,也是书法的一个丰碑,同时汉隶也是当时的书体。为了保存传世,多刻制于石头。石头经过风化呈现一种斑驳沧桑感,符合怀旧心里。当然,隶书也有墨迹保存,如帛书等,让后世看到了汉代的书写笔道。之后,隶书似乎进入沉寂。直至清代,随着出土文物或刻石的出现,隶书振兴,延续至今。金春的隶书,已达到相当的境界,抒情写意,完全进入自由状态。金春的隶书,出自汉隶,用笔、结体能看出汲取了丰富的汉隶营养,这是写隶书的基本规范。金春擅长篆书,篆意的融入,赋予了隶书古朴的气息。同时,金春也研究清代隶书,清代隶书的笔法清晰,线条质感很好,值得借鉴。



青春作伴——昆山“两王”书法第一回展王金春展览作品

作为中年书家,在诸多的全国性书法展览入展或获奖,充分证明金春的实力与水准。金春已经进入收获季节,可贵的是他还在播种,还在书法积累与探索,还在读书养气。期待金春在书法之道,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2016.04.26

(作者何柏青为上海著名书画评论家)




    关注 涵芬艺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