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碎·丙申回眸|读书笔记(下)

 

人生没有什么逆袭,就像咸鱼不会自己翻身一样。x0a如有别人看来的逆袭,那也是孕育后的必然绽放。x0a只是有的是昙花,有的是铁树而已。...



19

读《东坡志林》。此书值得一读再读。许多见识知其出处在东坡也。只是记忆变差,多记不清耳。唯齿不着唇多无事生谤;男俯女仰,生是;淹水亡,亦是。记忆深刻耳。什么原因?不知江海捞尸者,有此发现乎?

找一些事不让自己闲着。读书也好,写字也好。

总是不停地更新自己,不想老迈,不愿老迈,延续老迈。只是对这个世界,日复一日的绝望。看不惯的地方,无奈的现实,左右影响着自己的心情,突然想写写苏轼,关于东坡。

想起了界河岁月,那些编副刊的日子。

想来人生那样的岁月亦好。

20

露从今夜白。见微信上杨姐留言,亦是苏词,亦是西江月,是东坡怀念其师欧阳修的,全词云: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厦门五年,尤读懂苏轼,他四十多岁后从京城的第一次放逐,黄州的日子,元丰三年二月初一到元丰七年,黄州的诗词赋,以及东坡之来,仅存的两幅画作,一幅为此作,有黄庭坚题,有夜游承恩寺,有佛印的故事,有东坡肉。其四年的生活,其人生际遇不幸,但艺术上幸,毕竟只有这样的文人,才能得此、到达此境界。

21

《炎黄春秋》上,十月号有原润之秘书帮座谈会,《揭穿戚本禹回忆录中的谎言(上)。大批判之风。有些热闹。杂志主编易主后,已不是过去的炎黄春秋矣。明年不订。

郭岱君《颠覆你的抗战史》,杨荐。郭为在美的台湾人,女,1952,在胡佛,研究蒋日记,从日记里打捞史料,印证历史,评价人物,另一个角度。

22

看完完整版《沈周故事》,疑是有人托沈冰而写。可里面之关系人物又是非常具体,极像真的。写于2014,只是后面那么多篇幅写央视其他人,且同她多无关系,故疑不是她本人所写。但不论是否出自沈手,但其启示或其内幕,完全可以想见。曾几何时,帝都之私人会馆内的铁幕,尤其高层喜好,又有多少是虚。汤火山亦好,宋医生治病亦好。

23

看完《暴君3》。

越是至高权力者,看似随心所欲,其实在乎的东西甚至限制的东西越多,变得越来越不能轻易选择什么,放弃什么。政治的需要,位置的需要大于个人的一切。可自认为了政治让步就达到政治目的,其实是个屁。什么都达不到。

每个起初的理想主义者,让现实一点改变,已不是最初那个单纯或至纯的自己,一个崇尚民主自由的人,亦会变成暴君。一代一代人,周而复始。尽管未写到此,由此启发,其实完全可写个中国式的权力游戏,铰拌机,或环,从起点到终点,从终点到终点。概莫能外。

24

人生也是不断更新版本,以不致于自己太落伍这个时代,决不因年龄故而不去尝试新的东西,新的工具,新的方式。

抽空学习了下秀米之微信公众号排版,总不想放弃学习,不愿意落伍,这是一种强迫症,同刘大姐装嫩一样。

想起辛卯年春节的文章,《且把他乡作故乡》,用欣然推荐的秀米排了一下版。好看,但还是复杂,或许是反应力弱了。

还是想到了退休。

桑榆晚景,楼台田园,同归林下,夜雨对床。

或朝花夜雪,或雨前露后。

邵燕祥言:我亦曾经沧海客,文章虽贱骨非轻。

25

《岛上书店》有云: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我想,最艰难的那一年,是2014年;至于是否美好而辽阔,那得再说。

从图书室借了本《李安传——十年一觉电影梦》。

对照。

亦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冯这么一个人物之发迹,不能否认其好学、刻苦与才华,然而鸡贼之修为,不能不说是变革时代之写照,往往是这种情商高人而获利。这个情商高,全为投机无底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

这是一个易于小人成长的时代。只要没底线。

26

秋到厦门。

从前全心说,所有的心情,都能在流行歌曲里找到。现在我看,所有的心情写照,亦能在古人诗词里找到。只是时代变了,许多当代人只听歌,而很少有人读诗词了。

中国古典文学里多少明珠,都藏在书卷里,而今的小年轻,又有几人去翻呢?

27

尊常有洒何妨醉,事本无心即是仙。

到江门崖山镇。有大忠寺,今为宋元战纪念地。赵少帝之母杨太后陵墓,其为五百年前明时建。有慈元祠。碑林亦可看。

望崖楼上一望。天地正,日倭去气,1943年。

1279年,七百余年过去。田汉诗。沈鹏字。均让人感慨。

山木萧萧风又吹。

想几年前读田中芳树《海啸》,一直想一来崖山。但我知此处距陆秀夫背少帝投海处尚远。可同行者我知他们受罪,遂到此为止。

归途,心中打油一首:

平生读书叹崖山,今日驱车谒先贤。

断头蹈海均为义,青史丹心七百年。

未能尽达我意。

28

昨晚走路,到纸的时代上卫生间,顺道买了一本齐邦媛的书,《迥澜》,是关于《巨河流》出版后的。感慨:一生有这么一本书,足可安枕长眠。

晚上读了会《迥澜》,很感动。齐邦媛八十多了才开始想完成心中积攒的故事,不说出这些亲历,不想走。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有人说这是人生的逆袭,似乎齐这一生为有这么这一天完成这个文学的逆袭。这理坚定了我心内的想法。齐,1924年生于辽宁铁岭,2006年根据口述整理稿重新改写,2009台湾出版,2010年大陆三联出版。

有人告知,志冰夜里故去了。55岁,肝晚。从知道住院到病故,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想起四年前,同德志、他、格一起去张老师家,有过合影。四年过去,两个人病故了,格身体也不好,我和德志心脑血管也有点小问题。生命如此脆弱,多少生命走到了穷途末路。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偏偏不是你?

人生没有什么逆袭,就像咸鱼不会自己翻身一样。

如有别人看来的逆袭,那也是孕育后的必然绽放。

只是有的是昙花,有的是铁树而已。


    关注 苇观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