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上博新春国宝特展 楚简“天书”竟出自华东师大学生之手

 

上博新春国宝特展复制品的故事。...





春节假期,上海博物馆2017年首个国宝特展“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与公众见面。这场小而精的展览,力求传递2000多年前中国人的信息,从文字、社会、生活、信仰等多方面展现早期中国人的生活氛围。展品中包括甲骨、青铜器、金缕玉衣等国宝级文物。

其中,上博馆藏的战国楚竹书,十分珍贵,但由于保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不适合展出真品。所以,此次展示的竹简均是复制品,由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生陈建胜临摹仿制而成。

楚简《柬大王泊旱》(复制品)
原件时代为战国中晚期
(约公元前4世纪)
现存23枚,单长约24厘米、宽约0.6厘米


商周秦汉时代的汉字主要以毛笔蘸墨书写在竹简或绢帛之上。竹简一编称为一“册”。目前可见的出土简帛时代以战国为最早。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1600余枚,内容多不见于传世文献。如楚简《柬大王泊旱》,内容与“柬大王”(即楚简王,楚国第十七世君主)祈雨止旱有关。

上博的这批战国竹简上世纪90年代初购于香港文物市场。与本次特展的其他国宝如甲骨文、青铜器相比,竹简的材质过于脆弱,只能采用复制品的方式展出。



战国楚简《容成氏》复制品



研读临摹半年之久

2016年初夏,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葛亮先生委托陈建胜担纲上博馆藏战国竹简复制品的书写工作。共四篇(簡冊《柬大王泊旱》全、禪讓《容成氏》選6、卜筮《卜書》全、《周易》選8),计2000余字。

从六月开始,陈建胜围绕这四篇竹书,重新研读、校释,同时进行整体和局部临写和不同材质的书写比较。待上博明清家具修复专家马如高先生制好简,桂月开始誊写,费时半年之久。

与楚简“天书”对话

“目前,古文字学家兼擅书法者可能较以往偏少,书法家中关注并深研古文字的也不太多,我是书法专业,这几年在努力学习古文字,上博这次给了我很好的学习机会。”陈建胜谦虚地说。古文字系统中,战国文字处于最混乱的时期,被古文字学界公认为是最难认的中国古文字,陈建胜试图与“天书”对话,花了大量时间查对研读,通篇读懂再动笔。



战国楚简《周易》(复制品)



战国楚简《卜书》复制品



艺术简历 Art Resume

陈弘受,原名陈建胜,别署三畏。 1983年出生于永嘉楠溪,毕业于中国美院书法篆刻专升本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美术学硕士学历,现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硕士),并已修完华东师大中文系古文字博士课程。
陈同学手书一枚
春秋时代繁化体“福”字送大家
欢迎留在上海的同学来上博看特展
(上博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


(墨迹未干哦。。)
来源|艺术研究所

展览内容|上海博物馆官网

ECNU欢乐伴你酉福新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展览概况↓↓


    关注 华东师范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