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长春气象温馨提示:多云转晴,局地阵雪

 

26日夜间局地阵雪;28-29日中到大雪;1日局地阵雪。...



小编说天气

   【回家的路 风雪交加
明日除夕,今日风雪,多少朋友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早晨我市刮起了西南大风,市气象台及时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其中极大风速分别是:市区18.2m/s、榆树14.1m/s、德惠15.5m/s、农安17.7m/s、九台16.9m/s、双阳13.1m/s。大风吹乱了我的心。

截止14时,长春多地区最高气温飙升到0℃以上,其中市区0.8℃、九台0.8℃、双阳1.4℃。温暖了天气,你却温暖不了我的心。

吹雪飞舞、马路泥泞。截止14时各地区降雪量分别为:市区1.5毫米、榆树2.2毫米、德惠2.1毫米、农安1.3毫米、九台1.3毫米、双阳1.6毫米。降雪仍将持续,预计傍晚前后降雪减弱后停止。

风雪交加也难阻止您回家的步伐,我心乱、我心冷,因为小编除夕值班,不能回家过年!但是小编一定会努力为您提供准确、优质的天气预报服务。(长春市气象台    @weather_小马└(^o^)┘)

 

 

明日穿啥咋出行

空气质量3级,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无明显影响。

晨练指数3级,较适宜

感冒指数2级,轻度发生。

旅游指数3级,对户外活动影响不大,基本适宜旅游。

  未来十天天气预报





山先民如何制历划节
 


来源:中国气象报

“追根溯源,河北省磁山是我国农历发源地之一,磁山古人早在八千年前就已精准掌握八种节气。”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磁山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张海江说。

去年底,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磁山文化再度走入人们视野。

磁山遗址地处太行山东麓,南洺河北岸的山前地带,海拔260米,土质十分肥沃,且四季分明,非常适宜旱地农业发展。磁山先民已积累了春播、夏锄、秋收、冬藏的农耕生产知识和经验。遗址中多达70%以上的农耕和脱粒工具及数量众多的窖穴和灰化粮食堆积,说明当时农业已有很大发展,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生活来源。经最新科学鉴定,当时的粮食主要为黍和粟,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培植的粮食品种,也是磁山先民为人类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磁山遗址中发现80多个储粟窖穴,约十万多斤,这还只是通过发掘发现的一部分,而且这些粟是除人、牲畜所吃剩余之数。说明磁山先民在种植粟作物的过程中,掌握了气候规律,按季节进行点种、管理和收获。

这些粟作物的种植与收获,除人为作用外,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当时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虽然粟是一种耐旱作物,但它与当时冰后期最暖气候以及一定的湿度是分不开的。这足以说明当时农业有了相当的生产能力,也证实了磁山文化时期有一套完善的历法,指导粟的播种、种植和收获。在当时的气候、地理环境条件下,只有确定合适的种植节气,粟才能有如此大的收获量。

磁山古人靠什么来确定节气?磁山遗址出土的圭盘、陶蓍草器两个制历划节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八千年前磁山人的才智。圭盘是用草拌泥制成的圆盘,中心插上一个木杆,用测日影的方法,便把日、月、四季囊括其中。一年四季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尽在其中。陶蓍草器作为测“日”的插杆基座,有“立竿见影”之效,主要用来测日影长度,以掌握时辰、节气,以便祭祀、占卜、指导农耕。

《中国世界古文化》在介绍中国古文化的人文与科技成就时,写有这样一段话:“圭盘和陶蓍草器同时在磁山文化遗址出土,说明伏羲时代‘作甲历、定四时’在磁山文化时期已初步形成。磁山是我国农业历法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作者:张宣 责任编辑:唐淼)


    关注 长春气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