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芭蕾与德性

 

新近写手,干货,速进。...



此订阅号之前一直是我(Litost)孤军奋战着,没想到迎来了新进实力写手——“某船”。

前段时间各个公众号都在谈有趣,有趣其中有一点就是这个人本身比你观察想象的还要多,发现一个有趣的人如同发现一个new world。

我一直都自认自己很、非常有趣(自信),有审美力鉴赏力执行力,广泛的知识面和需要能高速运转的大脑是维持有趣的能量,船小哥在这些方面是不在话下。我相信知识储备是基于趣味选择,所以和船小哥聊起来很开心,现在用文字推荐给乃们,这可是他拖了好久还的笔债。

号外:最后的彩蛋就是船小哥本人照片,然而别太期待╮(╯▽╰)╭

聊聊芭蕾与德性

芭蕾昭显人的德性,从每一个姿态,跳跃和旋转之中。那么,芭蕾的德性来自哪里呢?

芭蕾昭显人的德性,从每一个姿态,跳跃和旋转之中。那么,芭蕾的德性来自哪里呢?

不需要任何基础知识,看过任何天鹅湖睡美人这样的芭蕾舞剧,都会注意到演员们的外开。而任何接受过最基本的芭蕾训练的人,都知道外开是一切技术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外开就没有正确的蹲,没有正确的转,没有正确的跳。

“外开是芭蕾技术的基础”这个判断是正确的,然而“为了完成技术动作所以基训中要求外开”,这个判断却是值得质疑的。

芭蕾虽然在现在被视作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艺术,然而现在经常被表演的芭蕾舞剧却是较为晚近的。天鹅湖基本已经构成了大众对于古典芭蕾的全部想象: Tutu裙,优雅的足尖技巧,脱离于叙事以外的炫技。然而在天鹅湖被创作出来的时候,以上很多的特征都被视作创新的,甚至是反传统的。

在天鹅湖的时期,芭蕾作为一门艺术已经走过了她的幼年期,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的这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代,像瓦冈诺娃, Cecchetti这样的天才舞者已经在基于个人的艺术理解和审美倾向,以及新兴的解剖学知识考虑芭蕾的发展方向。俄罗斯,英国,法国派,意大利派等等芭蕾技术流派在这个时期渐渐成熟,并形成各自的特点。

这段时期是芭蕾的古典主义时期,在古典主义时期我们现在芭蕾练习中一些重要的准则才得以确立。如果我们采信 Gail Grant在Technique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 中的说法,我们至少可以确认 Tendu练习中头的朝向和旋转中的留头甩头直到 1922年才得以确认。这些技术要求都来自Cecchetti Method中的Head Movements。那一年Cecchetti开始正式在英国教授芭蕾, Cecchetti的学派成为了后来英皇芭蕾的前身。

至少在古典主义时期,技术要求外开这一判断是成立的。然而再往前,外开与其他技术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在古典主义时期之前,从 La Sylphide(仙女 1832 )到Coppé lia(葛蓓莉娅 1870 )这个半个世纪,芭蕾舞剧是以表达人物的情感冲突与精神状态为审美核心的;因而也就被称作浪漫主义时期。

首先有一点需要明确,十九世纪中叶的格蕾莉亚与二十世纪 70年代三藩芭蕾舞团的葛蓓莉娅是不一样的;同样, La Sylphide被创作出来的时候,与波士顿芭蕾舞团的版本也有很大不同。我们熟悉的版本,某种意义上也是现代建构。而历史上的其本来的形态,因为舞蹈的记谱系统一直非常不完善,所以是很难确认的。顺便一说,芭蕾和西方舞蹈的 notation system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东西;但那不是本次的话题就是了。

浪漫主义的芭蕾,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是裙摆比较长,或者说不同于古典主义时期常见的 TUTU裙;因而一些在古典主义时期常见的技巧,并不会出现在浪漫主义的舞剧里面。同时呢,在浪漫主义时期的芭蕾舞剧中,大双人舞本身也是承载着叙事功能的,而非像古典主义时期一样,更多的是炫技和抒情;这一点对比巴黎的火焰和吉赛尔就比较清楚了。虽然还存在争议,在美国的舞蹈研究中,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 Abstract Ballet(抽象芭蕾)的概念,并把《天鹅湖》,《巴黎火焰》《巴赫奇萨赖的泪泉》这俄罗斯古典主义时期三大巨著视作分水岭。(喜欢印度电影的人一定喜欢巴赫奇)

长过膝盖的裙装,更多的脚下的舞步,更少的转和跳,浪漫主义时期外开的审美意义和技术意义都更小。然而外开依然是当时芭蕾训练要求的核心。所以为了技术表现而要求外开,甚至为了审美价值而要求外开,在浪漫主义时期都不太成立。

不同于技法同步于理念的绘画艺术,也不同于乐器先于作曲手法的古典音乐,芭蕾是理念先于技术的。芭蕾在其诞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审美价值体系。说道这里就要顺便讨论一下芭蕾的诞生了。首先从词源上,英语 Ballet的词源是法语的[balɛ], 1630年左右才用这个词指代某种特定的舞蹈形式。其希腊文词源是 βαλλίζω ,这个词在古希腊算是一个很冷僻的词,有据可查的使用的是在 Deipnosophistae这本书里;这本书本身也很冷僻,形式上比较像罗马版的苏格拉底对话录,发生在晚餐时的关于哲学,文学,艺术的对话。

特地的找了一下这本书的原文,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这么一个语境:

τινος εἰπόντος ὅτι βαλλίζουσιν οἱ κατὰ τὴν πόλιν ἅπαντες τῇ θεῷ, “ὦ λῷστε,” ὁ Οὐλπιανὸς γελάσας ἔφη, “ καί τίς Ἑλλήνων τοῦτο βαλλισμὸν ἐκάλεσεν, δέον εἰρηκέναι κωμάζουσιν ἢ χορεύουσιν ἤ τι ἄλλο τῶν εἰρημένων ; σὺ δὲ ἡμῖν ἐκ τῆς Συβούρας ὄνομα πριάμενος

大概解释一下,一个人说城市里的人们都在祭祀仪式上跳舞(用了 βαλλίζω 的复数第三人称现在时称述式 βαλλίζουσιν )以荣耀女神;另外的人质疑这个词是不是希腊文,正常希腊文跳舞应该是 κωμάζουσιν或者χορεύουσιν。一开始说话的人就引用了一些我们已经找不到的文献开始解释 βαλλίζω 不同于一般的跳舞(舞步与行进,当然关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舞蹈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个词更强调跳跃。

我认为这个词的选择是有深意的,甚至出于对卡瑟琳皇后的好感,没有理由的认为这个选择直接来自她的授意。 1581年 10月 15日,第一出的芭蕾舞剧 Ballet Comique de la Reine在卡瑟琳皇后的宫廷里演出;之所以称其为最早的芭蕾舞剧,是因为一些重要的芭蕾舞剧的特征在其中得以确立。比如说来源于奥德赛的剧情,比如说脚的五个位置,比如说我们这一篇的主题,外开。有趣的是,卡瑟琳皇后和她的丈夫都亲自出演了这场长达五个半小时的舞剧。

现在看来 Ballet Comique de la Reine有非常多的政治隐喻。一般来说,选择奥德赛中 Circe这个剧情作为 Ballet Comique de la Reine的主线,可以被看做皇室对于当时宗教改革引起的信仰纷争的回应。而这出芭蕾舞剧,也可以被视作是通过审美体验进行道德规训。换一句话说,芭蕾舞这种艺术形式,从剧情到形体都是用于 昭显德性( Virtue),名为法兰西的共同体,其统治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这些德性之上的。

毫无疑问,外开( Turn Outs)被纳入芭蕾,是因为当时一般认为这种姿态象征了坦诚。除了在芭蕾的技术动作中,当时流行的击剑和骑术,也会强调外开。对于法兰西的骑兵而言,外开意味着他们在冲锋中只能直直的坐在马上,无法用马匹的身体作为掩护;对于剑士而言,外开意味着他们牺牲了左右移动的空间,只能直接面对对手的剑锋。因而这样的形态往往又和勇气与高贵相关联。我想扯到这里,基本已经可以回答开篇的问题了:芭蕾是一种基于传统的艺术形式;而她的传统一开始是人为设计的,这种设计的每一个细节本身就是德性的体现。

练习芭蕾,接受规训进而亲近德性。 Q.E.D

彩蛋时间

顺便一提,现代竞技击剑也有一些情怀选手坚持用传统的外开姿势;在这个甩剑刺和格挡反击成为主要得分手段的时代,这种姿势要用出甩剑刺要求更高的手腕力量。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情怀党呢,大家可以自行感受其中的逼格差异。。。



如果你喜欢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我执丨苍穹耳语无尽垠


    关注 苍穹耳语无尽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