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总结」2016研习社课程学习心得➕全年课程笔记

 

一年了,从未缺席一堂课,学习收获究竟有多少呢?...



一年的研习社课程学习结束了,不来点总结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一共写了80余篇的笔记,不能说尽善尽美,不过要是把这个笔记当做自己的产品来说,也算是经历了一个迭代的过程。

不多说,先给出笔记的超链接,万一觉得我讲的不好,也可以看看全年的笔记,算是没有浪费时间╮( ̄▽ ̄)╭

研习社2016课程笔记合集「已完结」

听了这么多的牛人讲故事、讲创业、讲形势,现在就讲讲自己的感受吧。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最初应该是源自量子物理学,不过在今天,用它来形容互联网时代的特性也是再好不过了。

这个时代变的不确定性了,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公司的窘境和个人崛起。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觉得机会来了,有人觉得变化太快。

机会确实多了,尤其对于个人来说,但是

机会多 ≠ 成功率提高

今天确实有更多的渠道,平台去寻找到新的机会,去找到你的目标用户。

罗辑思维、Papi酱、直播网红、吴晓波读书会等等这些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个互联网时代,当然也是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红利之中,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但是竞争的激烈,更新换代的加速,也让我们发现,很多人以为崛起了,其实只是像流星一样划过。



成功的方式都有不同,崛起的姿势也各有千秋,但是,有些背后不变的东西似乎可以让我们寻找到一些足迹。

这些成功者,往往背后都有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人单兵作战。

对于核心人物,往往是有多年的积累,也就是所谓的有一门手艺。

这些人基本是保持终身学习的,同时有着极强的自制力。

下面总结翻译一下:



其实太阳底下没有太多新鲜事,背后底层能力其实一直没变,很多人为啥只是红了一下,多数都是因为并没有积累和不断的认识升级,这些人只是个热点而已,过了就过了。

对于个人来说,一定是扬长避短的,所谓木桶效应,那是对于团队来说。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要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

多数成功者都是团队的努力,人与人的沟通变得很重要,而与人沟通的技能算是基本技能了。



所以,总有不变的,成功仍然是少数人,所谓个人崛起,真能起来的毕竟是少数。

独立思考



说起这个,我是第一次是听罗胖说的,这个时代是不确定性,那么如何生存呢?

就要学会独立思考

那么,啥叫独立思考呢?

我的理解是:



这么说,其实还是不容易理解,让我再来举个例子吧。

既然是从罗胖那里知道的这个词,而我就先把它用在了罗胖身上。

罗胖开发了一个“得到”APP,里面的很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各种大咖开设的订阅专栏。



目前一共有17个专栏。

其中很多专栏是很不错的,当时刚推出这些订阅的时候,好多人都购买了,同时还有很多人建立了互换的群(因为每篇可以免费分享给5个人)。

那么是不是都要订呢?订哪几个呢?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看自己是否需要呗,这还不简单。

其实深度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自己是否需要并不重要,关键的影响是是否每天都有时间去看,是否能坚持去看。

而我自己,只订了雪枫音乐会。

为什么呢?

每天睡觉听一下,不容易失眠,仅此而已。



从这个案例,我再总结一下:

干扰噪声是:专栏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对自己有用;

核心信息是:是否有充足的时间。

为什么说时间才是判断的本质?

很多人会认为,这些专栏占不了多久的,不就一天几分钟么。

罗胖公众号的语音每天一分钟,多少人能够坚持每天听呢?

你可能会说,他的语音内容不能吸引我了,或者种种理由,但是想想这些订阅专栏,你如何保证未来发的每一篇都能吸引你呢?

同时,这些专栏所提供的知识是要经过你自己的消化才能变成你自己的。所以如果要真的把这些当成学习来做,你花的时间远远不止阅读的那几分钟。为什么,我后面的一小节会讲到。



这个时代信息太多,如何消除噪声才是关键所在。

再举个例子来说一下。

这一年很多人说滴滴之类的网约车颠覆了出租车行业。

像这样动不动就说颠覆行业的事情还很多,但是只要你认证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哪里有那么多的颠覆呢?

网约车和出租车,行业的本质都是用一种工具将一个人从A点位移到B点,这个本质其实是没有变化的,甚至连位移用到的工具都没有改变。

但是为什么滴滴会成功呢?

本质上是解决了供不应求的现状,假如你出门上路,招手就有车,你会去用滴滴之类么?从价格来说,当补贴红利过去之后,滴滴打车和出租车的价格差距其实很小。

多时候是因为你打不到车,打车不方便,而滴滴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获得了成功。

最终的本质还是解决了用户需求。

透过这个现象,你会发现本质其实没有太大变化,方法不同而已。

再从个人角度来讲,滴滴对于出租车行业,其实也谈不上颠覆,滴滴司机和出租车司机,最本质的核心技能是:会开车。

所以,一个出租车司机想成为滴滴司机其实是并没有太大的障碍,至于为什么很多人难以跨越,多数是因为自己的认知,和对新事物的拒绝心态。



有效学习



这个词,是我从李善友教授的课上听到的。



关键在于要拓宽自己的面,能够用跨学科的知识积累,解决自己当前专注的事情。

但其实对于有效学习,我还有一层理解:



学习一定是件苦差事,如果没有逃离舒适区,你的学习基本无效。

碎片化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分分秒秒都在学习,其实不然,所有的知识没有经过学习后的思考,没有将所学到的知识嵌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和没有学识一样的。



为什么说逃离了舒适区,才是正确的学习姿势,为何一定要有这样一个过程?

答案就是:本地化

我们都知道,一家跨国公司要进行全球化的时候,就要考虑自己的公司如何在新的国家实现本地化。要去适应新国家的制度、法律、人文等等因素。

而学习知识和技巧,一样是有一个本地化的过程

这个本地化的过程,就是要看,你如何把别人的方法用在你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比如课程中讲到有的公司,只要绩效是B或者以下都会被干掉,但是这种方法你不可能直接拿来用在自己的公司,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表象和结果,所以需要我们寻找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做,以及这么做为什么好的原因。通过对比自己实际情况来做决定。

用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那锻炼来说,有个很牛的人每天要跑十公里,对于他锻炼的方法,你可以借鉴,但是可定会自己再做出调整,不可能直接照着也是跑个十公里。



很多方法、技巧看着很好,但那些东西没有本地化之前,都是别人家的知识。

知识、技巧或者某种方法,不需要一个本地化的过程就能直接使用并且见效,这样的东西一定不能够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人生增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听讲座之后,都会感觉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听完想完之后还是一动不动。很多时候课程所带给你的知识,有一大半是来自课后你的总结和拆课行为的,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就如同流星一样,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时间战场



我们生活在一个4维的世界中,其中3维是空间,1维是时间。



时间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似乎和另3维空间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最关键的一点是,它似乎是有方向性的!

拿空间来说,各个方向没有什么区别,你可以朝左走,也可以向右走,但在时间上,你只能从“过去”向“未来”移动,而无法反过来!虽然有太多的科幻故事讲述人们如何回到过去,但在现实中,这从来也没有发生过,而且很可能永远不会发生!这样猜测的理由还是基于某种类似人择原理的东西:假如理论上可以回到过去,那么虽然我们不行,未来的人却可以,但从未见到他们“回到”我们这个时代。所以很有可能的是,未来任何时代的人们都无法做到让时钟反方向转动,它是理论上无法做到的!(这一段摘自曹天元的《量子物理学史话》)



商业的本质无非就是:save time(省时间)或者kill time (杀时间)。

帮用户节省了时间,然后再帮你把省下来的时间花掉。

也像罗胖在2016跨年演讲上讲的,未来所有行业的都是竞争对手,因为大家都是在争夺用户的时间。而每个用户的时间就是那么多。



所有以上说的,学习也好、独立思考也好,最终都是个人时间的积累。

用一句罗胖跨年演讲的话:

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

但是,太容易明白的道理,不是属于你的道理。

因为过去有太多的人跟你说过,而你依旧如此。

你想听成功者的话,本质上还是想知道,有没有成功的捷径而已。


    关注 T6584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