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笔记」亨利·穆恩:组织行为学

 

是否员工满意度提高,个人绩效就会高呢?...



11月27日,课程《组织行为学》,由亨利·穆恩带来分享。

亨利·穆恩,中欧商学院访问教授。

我有5个孩子,通常这个会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我的课程。

当你去管理这些孩子的时候,会发现,其实这很有难度,有些很好管理,但是有些就比较难。有时候就想管理公司一样。

前序



讲组织行为学,就要先讲一个词,“同理心”,大致就是大家所说的换位思考。

不过我今天要讲,这个同理心和大家往常理解的还是有不同:

  • 它是一种思考方式而不是感觉,如果说同情心,那是一种感觉;
  • 它是一种技能,而不是性格。
讲来一个故事

上个世纪20年代,某个公司买下了爱迪生的电灯泡专利。要知道那时候电灯还没有固定的市场,所以这家公司找了哈佛大学,让他们做一些研究,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证明灯光是很重要的,这样大家就会买电灯了。

于是设计了一个实验是在有灯光的路上放了很多垃圾,几天后路灯被取消了。试验者试图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没有灯光的路上事故会更高,但是现实是,没有灯光的时候事故率反而降低了。为什么呢?



有很多回答,不过这里要说的是,那个时候,大家其实没有见过路灯,当出现这个路灯的时候大家都被路灯所吸引,于是分散了注意力。

很多时候,我们想象的结果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案例分析



这里的案例,我给出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rxszwm0zJLnMhI7w9DEGEA

这个案例确实比较长,我阅读了大概25分钟,下面简短的进行一个复述,大意就是一家消费品公司中的CEO和自己手底下的高管之间发生了问题,到底该怎么办,而且,这个不服气的高管将CEO告到了集团总部。

这里给出了三种方案供大家选择:

  1. 炒掉;
  2. 进行辅导;
  3. 部门重组。
现场同学给出的答案统计是,选择1的有15%、选择2的有20%、选择3的有65%。

炒掉



大家讲了很多理由,来说要炒掉他,但如果你是人事部,那开除一个人要什么样的理由?你不能讲文化的问题,也不能讲人际关系不擅长什么的,你必须告诉我他怎么做得不好。比如说分销商大会没人来,比如说诉讼案的处理和坏账的处理不当。

但在这个案例中,其实炒掉来说损失是非常大的。

这一点在案例中有提示,换人会导致公司销售直接受损。



辅导



在这个案例中,大家可以看出,CEO和这位高管已经到了一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那么大家利用同理心来想,这位高管会接受CEO的辅导么?

还有,也不要试图去找一个外人来辅导,因为这样肯定没有效果,高管会对辅导人说,责任是CEO的。

重组



人员问题,一定不要想通过重组就来解决,因为重组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也有人说成立个商委会,如果这次因为这个事情成立了,那么下次呢,你总不能一遇到事情就成立商委会吧,我见过的组织,只有学校喜欢干这个事情,遇到问题就成立委员会,然后啥也没做出来。

也有说,进行一些放权,这样看起来高管被提升了,当然不会走了,但是这样你会发现,公司里被提拔的都是比较糟糕的人。

最后怎么办呢?只能接受损失炒掉了。

其实大家应该能从案例中发现,问题不在高管,而是在CEO,CEO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沟通不够,很多时候喜欢亲力亲为)。

原因分析



上述案例悲剧的原因,可以用“偏轨”来形容。

大多数浅资历高管在职业发展生涯中的某个时点会面临阻滞,原因在于个人技能与工作要求不相称。

偏轨最常见的理由:

  • 对他人漠不关心;
  • 未能建立起自己的团队;
  • 过度依赖某位导师或支持者。
对于预防偏轨来说



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就主要讲第一部分。



从满意度到公民行为同理心:认同他人的感受、思想和体会。

情感智能(情商):对周围环境感同身受并综合加以利用的能力。

这里给出我前面讲的同理心的定义,如果说情商的话,其实都是一回事。

很多时候,在各种讲座里,都会告诉大家,要善待下属,要提高下属的满意度,那么满意度是否真的那么重要吗?

这里有一个情感事件的模型



在前面的案例中,我们也会发现,CEO对高管的评价中,经常忽略高管的优点,而之谈缺点等等问题。



但在对满意度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满意度可以降低旷工率离职率,但是和个人绩效之间的关系微乎其微

但是在1988年,Organ提出,满意度无关个人绩效,但却影响公民行为,后者对组织成功的意义重大。

历史上组织学学者认为很重要并加以强调的是,要激励员工在其正式职责之外,付出额外努力,以保持组织的存续能力。





组织公民行为分为四个不同维度:

助人(人际型和提升型):自愿投入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来支持同事的工作。

运动员精神(人际型和保护型):减少或防止负面情感时间的发生。

负责(组织型和提升型):主动行动,采取创新行为,以改变/改进工作方法。

合规(组织型和保护型):支持既定的规章制度。

你会发现,这四种是你很难以命令或要求的方式能够让下属去做的。所以下面一个模型大家要好好理解。



工作满意度实际上是通过组织公民行为来间接的影响组织绩效。

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个人满意度和个人绩效是否有反向的关系,我们一直觉得个人满意度会影响个人绩效,但是有没有可能,因为个人绩效好,反而使得满意度提高了呢?



组织公平性

这里分为两点:

分配公平性:指对分配结果的公平感,结果良好性。

程序公平性:指产生结果之前的过程的公平性,透明的水平。

在1990年,有个学者做了一个程序公平性的实验。

对于报酬过低的不公平现象,员工是否会以偷窃来回应?

含有降薪内容的措施是否对偷窃行为有影响?

3个制造厂,对降薪原因有3种解释,分析各种偷窃率。

  1. 解释不充分;
  2. 充分、体贴的解释;
  3. 无降薪(对照组)。
实验结果:



当组织事件发生时,程序的公平性高,是很有裨益的:

  1. 总体满意度提高;
  2. 避免“情感事件”(极其负面的反应或雪上加霜);
  3. 在结果相同或不佳的情况下仍保持较高的满意度。
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领导者在下属之间造就内群体和外群体。具有内群体身份的下属明显人际关系更加正面,信任度和责任感更高。



这种模型就在于内群体与外群体的成员交换,使得组织保持绩效卓越。

对于这种模型,支持的观点:

  • 这是对现实情况的描绘,因而是一个描述性的模式而非规范性的模式;
  • 领导者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他们应该将精力集中在绩效最优者而非绩效最差者身上;
  • 该模式是有效的,因为外群体受到了激励
当然也有一些人会反对这个模型:

  • 尽管这是对现实情况的描绘,但应该予以禁止而非欣然接受;
  • 该理论与皮格马利翁效应相左;
  • 该模式要取的成功,必然以忠诚度确实为代价。

其实这里我在中国见到很多例子,比如说在一个团队,大家一起共事了15年,使得公司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时候发现了老部下无法达到新的要求了,要引进新人,这个问题非常难解决。

如果你要用这个模型,用新人将老部下从内群体替换出去,那么,给你的忠告就是,你要基于绩效,而不能是人情、政治斗争等等因素。



后面还有一节课程,不过和组织行为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教授讲了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各国增发的钞票流向,总结一下,如果你想抵御这次风险,可以储备黄金来应对,并且,你一定要真金白银的拿到实物,而不能是纸面的黄金。

还有最近比较热的比特币,大家很看好它的一点是,总量固定,但是这一点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技术的发展,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万一使得比特币能够增发,这样来看,它就和其它纸质货币没有差别了。

整体课程来说,我还是觉得讲的比较有趣。


    关注 T6584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