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探访贵阳最后的老手艺人:我这门手艺怕是要…

 

他们是一座城市最鲜活的记忆,也是一座城市中最不能缺少的“匠人精神”!...



大家是否还记得《百鸟朝凤》中
两代唢呐匠对信念的承袭与坚守令人唏嘘喟叹
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文化,就越是世界的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
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正在悄然的消失……
如今,林立的高楼大厦、绿草如茵的公园
让贵阳一步步朝着现代化宜居大都市发展
但在这些变化的背后
也有着这样一群倔强的身影
他们是一座城市最鲜活的记忆
也是一座城市中最不能缺少的“匠人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手工业逐渐被新兴行业所取代,手艺人也逐渐消逝……虽然这是城市发展的象征,但也让人稍感无奈和感慨,因为手艺人早已形成了一种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记忆和情感难以磨灭!
为了能让这些曾经美好的记忆
被更多的人记住
同时也能记录我们那些逝去的岁月
盟妹子和摄影师特地跑到贵阳街头
寻找到一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人……
原始的锻造工艺——打铁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农村。这种工艺,虽然原始,但很实用;虽然简单,但并不易学。

打铁确也属于男人的事业,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是不能打铁的,没有吃苦精神的人,也做不了打铁这一行!在老铁匠们的手中,他们做过相配套的有农具和部分生活用品……总之,一块坚硬的铁块,在老铁匠手中,可以变方、圆、长、扁、尖等形状!
转弯塘“防空洞”下的打铁人


“我这门手艺怕是要失传了”,贵阳铁匠张正祥常常如此叹息。

在贵阳转弯塘公交车站周边,有两三家打铁铺,路过那里的时候,会有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你耳边回荡!

其中一个不到 5 平米的“防空洞”状的铺子是张正祥和吴学祥二人合开的打铁铺,这个铺子应该是这里的几家里经营时间最长的。“以前是有很多家的,后来都逐渐改行了,看来打铁是要失传咯!”张正祥感慨地说到。
店铺虽小,五脏俱全,这间门宽不到两米的小铺子里面挂着摆着各种铁制品,早年间两位打铁师傅的打铁铺是在公园北路,由于各种原因搬迁至此,截止现在,张、吴二人已在这里打铁打了 20 余年。

戴帽子拿大锤的是张正祥,张正祥说,他和老吴都来自织金,自己的哥哥小时候帮人家打铁,自己也就跟着学,到十几岁的时候来到贵阳,开始以打铁为生,加起来,他们已经打了 30 多年铁了!长年累月手执铁锤,两位师傅的手已经结满厚厚的茧子。



传统民间工艺中有“一敲二补三吹四打”的说法,就是说,打铁原本是要四个人!但现在能有两个人的铁铺就算不错了。在张正祥的打铁铺子里,他扮演的是“上手”,吴学祥扮演的是“下手”。“上手”经验丰富,主要负责敲大锤,拿着几十斤重的大锤,挥出一个大圆,一次次敲在烧好的铁上。

在和两位师傅的交谈过程中,张正祥总爱提到的一句话便是:现在打铁行业不景气,自己这门手艺怕是要失传了……
或许现在贵阳还有那么几户打铁人家,但等他们这一代一过,打铁的这门手艺是否还能被人们所记得?我们不得而知……
 老式理发店 
理发师傅身穿白大褂,店里有老式理发椅、剃头推子、白色的热毛巾……这些东西是现在所有新开发廊里看不到的。

如今,在很多城市已经看不到这种“老店”的身影,它也逐渐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周总理夫妇提名的“三八理发店”


在永乐路路口,有一家理发店叫“三八理发店”,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创立至今,已经营 70 多年。这家理发店门前没有闪亮的招牌,室内也没有俊俏的年轻理发师,好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在里面已经工作了 20 多年的何师傅说:其实这家店在最初的时候叫“红梅”,在当时的理发店中很有名气。有一次总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来到贵阳,在“红梅”理发店理发,因为看见店里的员工都是女性,邓颖超就笑说,这里都是女性同胞,怎么不叫“三八理发店”?于是,店名就真的改成了“三八理发店”,并沿用至今。
后来,贵阳大街小巷出现了许多时尚个性的理发店,三八理发店的生意大受冲击,但是理发店老板魏清华说,传统手艺不能丢失,现在像“三八”这样的传统理发店已经很少了,这里有太多老贵阳人的回忆,咬牙也要坚持下去。

来店里理发的席先生说,30 年来,他一直都是来这里理发,就仅仅只看店里坚持用白毛巾这点,他就觉得这是一家有良心,值得信任的理发店!


▲各种老牌用品、传统毛巾高温消毒法、用了二十多年的吹风机
三八理发店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旧”。

人还是“旧人”,何师傅说里面的十多位理发师都是在这里干了二三十年的老师傅,来这里的顾客有百分之九十的都是老顾客;物还是“老物件”,店里大到装饰小到剃胡、理发用品都保留了几十年的风格。
我们不知道“三八理发店”还能坚持多久,但是我们会记得它留给人们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美好回忆,三八理发店就是一个浓缩的老贵阳,很多老顾客走进店里,轻易地就勾起了他这几十年来的回忆。
 纯手工竹器
制作一件竹器品,首先要砍竹、劈篾、抽篾,工具也有好多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民间手工竹制品已逐渐被机械制作的木制品和金属品所取代。如今,在贵阳,已找不到几家纯手工的竹器店。
花鸟市场内坚持纯手工的鸟笼店


在油榨街贵钢花鸟市场内,有一家经营了 30 多年的鸟笼店,店里店外挂近百种竹制鸟笼,制作精良,每天来这里买笼修笼的养鸟爱好者不在少数,过往的老熟人都说,买鸟笼就只认定这一家!

经营这家鸟笼店的老人叫张金原,今年有 73 岁了。老人家说他一辈子都在和竹器制作打交道,他们全家都曾是竹器手艺人,他几十年的记忆都与竹器手艺有关。
我们去到张金原老人的店铺时,他正在给顾客修鸟笼,张金良老人的儿媳妇儿说,为了能把鸟笼修到最好,光是一根竹签的损坏,都要修上半小时以上。

老人的制笼工具没有一样是电动的,就连木钻都是手摇的,老人说电动的伤竹器,手工是最好的!因为都是手工的,做完一个完整的鸟笼需要几天的时间,所以老人的竹笼是坚决不还价的。
▲工作台上全是手动辅助工具和模子


老人的儿媳告诉我们,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卖机器生产的鸟笼。价格便宜利润高,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也进了些铁笼来卖,但只要有顾客问上门,老人还是嘱咐买铁笼的客人:铁龙不能养画眉,铁笼没有竹笼有韧性,容易把鸟撞死。

当我们问老人有没有把这门手艺传授给儿女的时候,老人说,现在这个赚不了什么钱,子女都不愿学了,老人叹气道:这门手艺,恐怕是要失传了……
机器做得再精细,它和纯手工的永远没法比。或许纯手工的比机器的贵一些,但是手工做出来的东西耗费的不仅仅是精力和时间,更倾注了很多手艺人对这份东西的情感!就像张金原老人说的:勤劳的人,不容易因为岁月的洗刷而垮掉!
 苗绣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流传在贵州少数民族居住的各地,每个地方的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到了七八岁,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

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要数中国少数民族功夫绝技,苗绣以其古老、神奇以及文献特性著称。

苗家绣女龚远馨
在贵阳小十字蔡家街口的黑石咖啡厅里,有一位专门在那给学生上刺绣课的老师,她叫龚远馨,苗族,今年 54 岁,是凯里黄平人。

龚阿姨说,小时候的印象是,自己的奶奶、妈妈和姨妈这些大山的女人们,似乎生下来就会唱山歌、绣花鸟,农闲时也绣,枞槁灯下也绣……因此自己从小就被这些五彩丝线迷住了。在这样的环境下,龚远馨不到十岁就能独立完成一副苗绣作品。
龚阿姨说,苗绣的图案是有讲究的,以前的老人们不识字,没有文化,就把所有的情感表达都寄托在苗绣上。因此,苗绣图案不仅仅是简单的花鸟,还有高楼城墙……承载的是一个个时代的历史文化。

龚远馨二十几岁的时候和丈夫结了婚,便一起来到贵阳生活直到现在。在此期间,龚阿姨一直把苗绣当做生活中的一门爱好,有事没事就会拿出来绣绣。直到她退休以后觉得自己应该把这一大爱好好好坚持下来,并且要让喜欢苗绣但还不了解它的人们能接触到苗绣。
于是,在2016年中旬,龚远馨开始在黑石咖啡召集苗绣爱好者,将她从小到大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苗绣手艺和知识,传授给每一个热爱苗绣的人。

和我们说话的同时,龚阿姨拿出自己平时的绣品给我们看,有苗家女孩过节或者结婚时的盛装、有平时穿戴的素装、也有背孩子的背带……这些绣品中,就单单一条裙子,龚阿姨从印染到绣完,就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龚阿姨给我们展示年轻时绣好的一套成品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龚阿姨说她从事过几份职业,但最能牵动内心的就只有苗绣,正确的来说,这不是一份职业,而是爱好!虽然龚远馨只是一个普通的苗家绣女,但是她说,自己现在的想法就是,希望在自己还能锈的时候,教会更多人苗绣,让独具特色的苗绣文化不要被遗忘。
除了打铁、理发、做鸟笼以及刺绣以外
你还记得曾经出现在巷子里磨刀的“吆喝声”吗?
你还记得街边修皮鞋、修破伞的老手艺人吗?
你还记得隔壁家弹棉花的老头吗?
你还记得爆米花爆炸的那一声巨响吗?
……
摄〡心血来潮
以上这些,可能更多的已变成,50、60、70、80年代的共同回忆,90 后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手艺人的没落,可能源自生活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就像社会上其他工种的消失与产生一样。然而,无论消逝与否,他们并不是单纯的符号,他们是几代人的共同回忆,更是一份难得的坚守精神!
在你偶然看到、听到的时候这些老手艺人的时候
会不会突然勾起你怀旧的遐想?
仿佛自己回到了曾经的样子!
……
或许有一天,老手艺会消失
但相信这份精神会永存下去!!
在评论区留言排名第一的网友,将获得“黔飪”100 元代金券一张哦!
领取时间:2017 年 2 月 15 日 18:00 点前(周末及节假日除外)
领取地址:花果园国际金融街3号楼 3001(乘 1 号电梯上 30 楼即可)

注:不可重复领取!
贵-州-微-联-盟
贵州微联盟整理 转载注明出处
编辑:米to小姐  拍摄:卢勇  责编:周小喜
——————广告 ——————


    关注 贵阳那点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