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一种文化意义的寻找

 

艺术的花朵和文化的甘果从来都是根植于大地,生长于民间。——这些都是济宁的故事、关乎着你我的故事,是我们血脉的元素、精神的钙质、灵魂的根系、生命的颜色。...

「加公众号wxqingping查阅往期精彩」

文学世界 | 摄影天地 | 教育之窗





文|刘利民
编辑|清平世界
百姓故事:一种文化意义的寻找
每座城市都会有自己的让人感动的百姓故事,济宁也是一样。

如果你用心采集,走街窜巷地溜达溜达,或者干脆提个马扎,到运河岸边的快活林里坐上一坐,这样的故事,便会从滚滚红尘中蹒跚走来,或轻或重地叩击你的心扉了。

无论你听来的故事滋味如何——是辛是酸?是苦是甜?只要进入你的心灵了,逼近你的灵魂了,让你深深震撼了——这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故事了。

这样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勿需固定,可以是历史的,亦可以是当今的;发生的地点勿需固定,可以是济宁的,也可以是外地的,只有作为叙述人与济宁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关联;故事的内容更勿需固定,是悲是欢,是喜是忧,是哭是笑,是嗔是怒,只要是健康的,向上的,感人的,难忘的,都可以进入我们的版面和栏目,让记者、编者、读者,让大家一同分享。



济宁何双胜榜书:慎独

她可以是昨天的一抹云烟,只要这抹云烟曾经为你捎过来一片湿润,或者为你遮挡过毒烈的日头,再或者曾经带给你过一段旖旎的遐思。

她可以是今天的一缕阳光,只要这缕阳光曾经温暖过你的眼睛,或者为你驱散过心灵的黑暗,再或者照耀你走出一片情感的沼泽。

她也可以是一段时光,一段经历,一个人,一件事,因为曾经让你的心弦为之颤动过,被你珍藏在岁月的深处,并随时被记忆的铧犁耕翻出新景。

她可以出自共和国的史册,出自济宁的史册,是一个重大的或较大的史实,但我们却更钟情通常意义上的“百姓故事”。

即便是从史册中走出来,也要有平民意识、平凡价值、平常意义,也要有故事性、趣味性、生动性、曲折性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性光辉。它不仅仅要具有人民性,而且更要具有人性。
如果留心,你会发现,这样的故事,记者曾经在以前《星期天刊》和目前的《文化周末》上认真地讲述过。

比如《一个罡罡的男人》《人间多亮眼,孩子皆明眸》《书香门第》《车为媒》《盛中国和“海蓝琴行”的故事》《蝈蝈李》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初步尝试,是我们抛出的“引玉”之“砖”,意在引出和觅到更加精彩漂亮的故事来。

我知道,这绝非奢望,更非幻想,而是可期可盼的现实、可施可行的步骤。

报纸从来都是需要读者的,需要读者的关爱、喜爱与热爱;当编辑与记者囿于时间、精力、能力及诸种可以理解的原因,尽可能为读者烹制出更加精美的“饭菜”之时,读者的参与、奉献,读者提供的新鲜“米面”和“菜蔬”,肯定会让报纸的版面色香俱佳起来。

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更美更引人入胜的故事,从街头巷尾走来,胡同深处走来,从田间地头走来,从车间班组走来,从心灵深处走来。



作为编辑,我们会谦恭地迎接这些应邀而至的“故事”和故事中的“朋友”,他们身上的泥土味、烟火味、汗酸味、风尘味,我们都会十分珍重地将其视作人情味、人性味、人生味——人味!满怀欣赏地将其看作美丽的艺术、真正的文化。

因为我们深知,艺术的花朵和文化的甘果从来都是根植于大地,生长于民间。——这些都是济宁的故事、关乎着你我的故事,是我们血脉的元素、精神的钙质、灵魂的根系、生命的颜色。

这样的故事,无论是痛苦的往事,还是幸福的记忆,我们都不能忘记,都不该忘记,并要时时忆起。

北大教授格非在其小说《褐色鸟群》中有一句话:“回忆就是力量!”,那么,我们目前的寻觅、讲述、奉献,就更是一种力量!

为了缅怀往昔、温暖当今、映照未来,让我们去寻找并讲述这样的故事。这种寻找和讲述,对于未来的济宁和济宁的未来,会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



刘 利 民

❖[b] 
记者,作家,济宁日报文教部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 
文学及新闻作品多次获国家及省级大奖。先后在全国省市报刊上,为数百家单位和个人成功进行形象宣传和深度报道。


[/b]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清平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