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 浙江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元年回顾

 

点滴之变前方,浙江水利标准化管理的照影依稀可辨。...





浙江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推行已近一年,改革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先后出台了水库、山塘、海塘、堤防、水闸、泵站、灌区、农村供水工程、农村水电站和水文测站等11类工程12项管理规程,落实创建及管护经费14.8亿元1699个工程完成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单位考核评估。

实现了工程管理的
景观



制度化

专业化

信息化

水利部对浙江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浙江省水利厅《关于浙江省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专报》上陈雷部长批示:“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研究和推广。”

在2017年1月5日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强调,要坚持建管并重,大力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分类落实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主体、责任、经费,提高水利工程管护的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水平。

在新近公示的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名单中,浙江省2家水利水电施工企业、7家农村水电站榜上有名。
标准化

从根本上

巩固“五水共治”成果



一直以来,浙江的水利建设都保持强劲势头,尤其是在201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后,建设全面提速,一大批工程相继投入运行,为全省存下了“万贯家财”。

4000多座大小水库、2万余座万方以上山塘、4.8万座泵站、3万余处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数量庞大的各类水利工程守护着浙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助力。

辉煌建设成就面前,水利工程管理粗放、管护经费不到位、运行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成为水利发展的突出短板。长此以往,将制约浙江水利事业健康发展,更遑论跟上全省经济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通过标准化,将水利工程管理规范与责任意识渗透于管理者日常行为习惯中,潜移默化地在他们心中拉起令行禁止的准绳,从而实现水利工程制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保障已建水利工程发挥应有效能,同时也将倒逼水利工程建设从源头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标准化的具体实践,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将助推水利转型升级,进而建设与浙江整体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水利现代化,让广大老百姓共享现代化治水成果。

2016年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意见》。“标准化”从此为浙江水利翻开新篇章。
定标

上下求索

掀起全面变革



2016年1月25日,由厅长陈龙任组长的标准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随后公布,在顶层设计上做足了文章。

2月召开的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视频会上,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标准化领导小组副组长葛平安用三个“建立”概括了工作重点:

建立类别齐全的专业技术规程规范等管理标准体系

建立权责清晰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和规范性文件等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统一高效、方便易行的管理信息平台



变革第一步,先规而后行。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于一体,涉及水库、山塘、堤防等工程类型的12项工程管理规程陆续编制出炉,并分批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制定为省级标准。
与此同时,依托信息化手段,变革管理方式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和监督服务平台也同步启动搭建。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施俊跃介绍,这一平台致力于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目标、管理责任、安全评估、运行维护、监测检查、监督考核等全过程标准化控制和网络化管理。

省级层面大力推动之下,各地积极响应,在方案编制、资金落实等多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

余姚市  研究多元化管护资金筹措办法,从制度层面解决资金问题;

德清县  对已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落实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主体;舟山市  针对海岛水利工程小而散的特点创新管护模式,以市水务集团管辖的虹桥水库、黄金湾水库为基点,拓展管理范围到周边小型水利工程;

……
作为一项崭新举措,标准化管理并没有太多成熟经验可参考借鉴。因此,在紧抓进度的同时,完成质量是必须牢牢把握的生命线。

陈龙厅长认为:“标准化必须要注重创建质量,严格考核验收,没有达标的工程宁肯验收通不过,切忌走形式、走过场。”

为落实“进度服从质量”的工作要求,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厅各处室、“千人万项”的专家群先后多次开展调研,逐渐建构了覆盖全省的督导网络。督导与服务成为标准化探路过程中最可靠的倚仗,各地标准化进展、亮点以此能及时传递,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对标

“标准”理念

渗透管理点滴



眼前有了繁花,并不等于手中有了鲜蜜。创建标准化管理,关键是标准在一处处水利工程的实施落地。

走进诸暨市石壁水库,所及之处皆干净整洁,挂在墙上的责任人铭牌等各类指示牌一目了然。值班员工正沿着地面上的巡检路线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手持平板电脑逐项将数据输入管理平台。

作为浙江省最早建设的八大水库之一,建于1958年的石壁水库今年又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安设标识标牌、编制管理手册、建设运行管理平台,石壁水库成为全省首个通过标准化管理验收的大型水利工程。
在石壁水库管理局局长李智明心目中,标准化管理最重要的是“把规范变成习惯,让习惯符合规范”。

石壁水库两个月内四易其稿,逐渐摸索出一套事项清晰、职责分明的管理手册。同时,把纸质化手册逐步汇入新建的运行管理平台,固定操作流程,规范管理行为。

“刚开始会觉得繁琐,但习惯后发现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水库员工马辰是管理手册的起草者之一,他说,“如今标准化管理与职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相挂钩,大家都牢记管理手册内容并付诸实践,再加上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帮助,之前的粗放式管理一去不复返。”

与石壁水库类似,浙江如今有一批被列为标准化“样板”的水利工程。这些先进工程先行先试,摸索出了一批可供复制、借鉴、推广的成功经验。

相对于大中型水利工程,还有大量基础薄弱的小型水利工程遍布全省。仙居县横溪镇内日供水0.5万立方米的大爿地制水厂就是其中之一。缺人手、缺资金是这里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在困难条件制约下,大爿地水厂的标准化管理创建并没有落下,且由于积年饱受困扰,如今变革需求更加迫切。

“春节过后我们就开始准备管理手册,最后用了几个月时间完成。”据水厂厂长郑建伟介绍,尽管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措施暂时无法实施,但在仅有的几名员工努力之下,他们也编制出完整的管理手册,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等内容齐备。

谈到手册带来的变化,郑建伟举了个朴素而生动的例子:“过去沉淀池的排泥阀损坏之后,从检查、报修到维修人员来更换,时间不可控,往往需要好几天。如今员工牢记岗位职责,能够主动对接、高效率处理,决不让问题过夜。”

大爿地制水厂是众多小型水利工程如今的真实写照。通过推行标准化管理,标准的理念已经逐步扎根于浙江的村落乡里。


    关注 象山水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