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适先生谈读帖与做人

 

《x26lt;兰亭序x26gt;的真伪驳议》局部在阅读高二适先生手批手批历代书法经典碑帖之际,想起了二适先生写过的一段文章。这是...

《的真伪驳议》局部
在阅读高二适先生手批历代书法经典碑帖之际,想起了二适先生写过的一段文章。这是1965年同郭沫若就兰亭真伪展开辩论时,二适先生所写《的真伪驳议》一文的结尾,原文如下:

愚不才中岁嗜书,坐卧王氏书帖。往于佳本《兰亭》,时有心神散朗,一似帖气显露“雄强”,使人凭生振发。故事:有赵文敏在元大德间,与同时鉴赏家霍清臣等十三人,集鲜于伯几池上。座有郭右之者,出羲之思想帖真迹(刻淳熙续帖中)侑客。观者无不咨嗟叹息,真见有“龙跳虎卧”之势。吾意此并非难遇也。玩书字故应如相马然,牝牡骊黄,妙尽神凝,却能涵茹性趣。又吾每一临习《吴炳不捐本》,思与古人“神交”,解衣盘礴,辄成“默契”。此吾之所得也。岂识包世臣能识华亭重开“澄清帖”残本,又顷“水雨以复为灾彼何似”两行十一字(据张溥百三名家集,顷水作须求,澄清今传四卷、吾查未见此帖,而戏鸿本未可定为佳摹也)。叹其如“虫网络壁,劲而复虚”,而又作诗识刺《定武兰亭》为未称梁武书平之势。文人见异思迁,是非无准。岂不痛哉!包李一时均服膺北碑,或于帖学偏见,兼有所未窥。此倘《世说》所称:“轻在角䚥中为人作议论者。”

这段文章的前半部分,二适先生谈到自己阅读和临习《兰亭》时的心情和体会,如“心散神朗”、“凭生振发”、“妙尽神凝”、“涵茹性趣”,甚而至于到了“思与古人‘神交’,解衣盘礴,辄成默契”的地步。所谓“解衣盘礴”者,就是气定神闲、不拘形迹的状态也。由此可见,二适先生从读帖临帖中获得了何等的乐趣,进入了何等的境界!二适先生还以赵孟頫等人欣赏《兰亭》的故事为例,提出“玩书字故应如相马然”。这个“玩”字,就是鉴赏和品味的意思,“玩书字”就是鉴赏评判碑帖的真假优劣应当像古人相马一样。《列子》上讲,伯乐晚年向秦王推荐九方皋为自己的接班人,九方皋为秦王找了三个月找来了一匹千里马,秦王问他什么模样,他说是黄色的母马,而实际是黑色的公马。秦王责备伯乐说:“你找了个什么接班人啊?”伯乐却惊叹道:“一至于此乎!”还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牵来一试,果然是一匹千里马。二适先生手批帖中有一本《游丞相藏百种之一》,宋人何处恬称跋语称古来对《兰亭》真伪:“有以形似求之者......有以漫漶求之者......有以刻画求之者......然皆可伪为不足凭。”提出“要见多则识明,唯求诸精神之表,即真赝判矣”。二适先生指出:“何跋以求诸精神定禊帖真赝,允为评书上乘法门。”这就告诉人们,品鉴碑帖的真假优劣,应当像九方皋相马一样,求诸精神是上乘法门。

二适先生这段文章的前半部分谈读帖,后半部分则是谈做人,他批评了包世臣对待《兰亭》前后矛盾的态度,批评包李等人“一时均服膺北碑,或于帖学偏见,兼有所未窥,此倘所称‘轻在角䚥中为人作议论者’”。

所谓“一时均服膺北碑”,正是一种跟风跑赶时髦的态度。清季嘉道以降,在阮元等提倡之下,一时北碑受到推崇,碑派成为流行书风,包世臣、李文田和康有为都是其中的风头人物,他们或于帖学有偏见,或兼有所未窥,以致所发议论片面而浮躁,正如《世说新语》中的这句话所讥讽的,是从墙角落中发出来,“角䚥”就是墙角落。二适先生对此现象十分感慨,“文人见异思迁,是非无准。岂不痛哉!”知识分子在学术上、在艺术上都要敢于坚持一种精神,也就是那种“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不可以见异思迁,更不可以看风使舵,望风希旨,对待经典碑帖也应持这种态度。
作者:尹树人

整理编辑:泰州高二适纪念馆


    关注 泰州市姜堰区高二适纪念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二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