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日本友人专程来沙溪镇寻访书圣遗迹

 

【秀美沙溪】2月15日,84岁的日本书道院副会长、樱美林大学名誉教授、绍兴文理学院客座教授高桥静豪专程来新昌沙溪镇王罕岭寻书圣王羲之晚年足迹。...





写得一手好字,以书圣王羲之为偶像,视绍兴为心中故乡……2月15日,84岁的日本书道院副会长、樱美林大学名誉教授、绍兴文理学院客座教授高桥静豪专程来新昌沙溪镇王罕岭寻书圣王羲之晚年足迹

这位八旬老人耳聪目明,举止高雅,语调轻柔,如一位抱朴含真的道家之人。他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绍兴则是他心中的故乡。



自1972年中日建交至今,高桥静豪180多次来华,其中80多次来到绍兴。在日本樱美林大学执教期间,他专门研究中国书法,特别对《兰亭序》的研究有独特的见解,可谓日本研究《兰亭序》第一人,王羲之是他最崇敬的书法家。

据记载,王羲之晚年足迹所到之处甚广,但其活动大本营当在新昌、嵊州一带。南朝宋陈永秩《右军祠堂碑文》记载:“右军隐剡东,创金庭道院于罕岭。”《剡录》说,罕岭是右军见山岭崇峻,以为罕见而谓之。王罕岭就在我县沙溪镇。清代学者俞函三著《沃州小记》云:“王右军隐居并创金庭道院于罕岭,嵊东金庭观系唐宋后移造。”



为考证书圣遗迹,我县一些有识之士多次到图书馆、档案馆与嵊州等地查阅资料,披荆斩棘、攀山越岭寻找遗迹和标志性地貌,走访近百位当地老人,收集民间传说,并找到不少王羲之隐居并创金庭道院于王罕岭的佐证。在王罕岭考察时,还发现书楼墨池和陶瓷器残片遗迹。

 作为王羲之晚年隐居地——沙溪镇王罕岭一直鲜为人知。

“对于王羲之的一切故事他都十分感兴趣,当听到‘王罕岭’的存在时,他表示一定要亲自前往。”翻译王君德是我们与高桥静豪沟通的桥梁。他与高桥静豪相识近30年,早已成为相知的老友。
王羲之晚年为什么要选择隐居沙溪镇王罕岭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桥静豪。一来到沙溪,和身边众多新昌地域文化研究者交谈后,他双手合十,连连点头。“佳山秀水,与其任性自然,流连山水,赏心于自然美的道家审美观相合,我终于明白王羲之选择在此隐居的意义了。”高桥静豪说。

当日下午2时,一路风尘仆仆,高桥静豪一行来到沙溪镇孙家田村里湾自然村,参观王罕岭右军旧宅保护区古金庭观遗址,听取了我县地域文化研究者对遗迹的介绍。
而到书楼墨池遗址则需要攀登约20分钟的路程,山路狭窄又陡峭,且树枝丛生,攀登起来极不容易。高桥静豪表示,再艰难也一定要登上。
听说高桥静豪要来,孙家田村里湾自然村村民早些天就提前去探了路,并将路边杂草清理干净。得知该情况后,高桥静豪握着两位村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两位村民在前带路,高桥静豪紧随其后。山路沙石掺杂,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一行人的速度随着登高慢慢减缓。爬越到山峰的三分之一处,高桥静豪止步休息。回过头看了看自己走过的山路,他说,“没想到我竟然能爬上这么高的山,我感觉王羲之在不断召唤我爬上去”。

在王罕岭龙潭岗,边上裸露处能明显看到整排的房屋墙基以及一些瓦片、陶瓷器残片等,中间有一个大坑还不停地渗着水。

据我县地域文化研究者袁伯初介绍,渗水的地方就是相传龙潭岗的龙潭,也就是王羲之的墨池,后改为丹池,旁有丹池殿和羲之殿。房屋墙基的遗迹就是丹池殿,对面有羲之殿,书楼也在不远处。
高桥静豪走到“书楼墨池遗址”碑旁,缓缓地坐了下来。他拉着袁伯初的手,迫不及待地想听王羲之在这里留下的故事。两人就地而坐,袁伯初手持资料,逐字逐句地用心解释着。


当晚,高桥静豪以字抒情,用笔墨表达了对大家的感谢,并表示回国后要用文字记录下这段故事,并予以发表。

人物名片
高桥静豪,男,原名高桥健三,日本人,1934年6月22日生,日本著名书法家,现任日本书道院副会长,担任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高桥静豪崇敬王羲之书法艺术,热爱绍兴,自1972年中日建交至今,他一直肩负“遣唐使”的交流使命,180次来华,其中80多次来到绍兴,成为当之无愧的中日友好大使。2016年10月,上虞区人民政府授予其中日友好大使证书。2017年1月被评为“绍兴市荣誉市民”。



高桥静豪长期致力于弘扬中国书法艺术,为促进绍兴与日本的文化往来,增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高桥静豪被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每年自费来学院八九次,免费向书法艺术学院的学生讲授日本书法史、中日书法比较、书法创作等课程。2005年到2009年,高桥静豪连续五次作为嘉宾受邀参加中国兰亭书法节。他在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和鲁迅纪念馆举办过个人书展,还把自己近200件作品无偿赠予绍兴。他还个人出资,资助绍兴学生到日本展出作品。


长按二维码关注A沙溪


    关注 A沙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