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不爽,是你给自己的伤

 

我们往往不是对别人太狠,而是对自己太狠。...



圈妈导读: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感受,那些「负面」的情绪会折磨我们、点燃我们、甚至默默指使着我们去伤害他人。怎样看待和处理这些「可怕」的情绪呢?怎么做才能控制情绪?今天,我会分享我亲身的情绪体验,并谈谈我对情绪情绪的理解。或许,看完此文,会有些许启发。这是一篇长文,如果看不完,可先收藏或转发。

-约3000字,需阅读8分钟- 
-花8分钟,学会和自己相处-




有人问非暴力沟通的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你见过长期痛苦的人吗?

他回答:我没有见过长期痛苦的人,我只见过长期处在痛苦想法中的人。

对于这句话,很多人是不信的。

我问,你的情绪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糟糕的情绪是因为事情进展不顺利,是因为TA不配合,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得不到……

我们一边坚定地相信情绪的根源来自外界,一边又在迫切地寻找控制情绪的方法,这似乎就像解一把没有钥匙的锁——这条与他人纠缠、与自己纠缠的路,太难走。

那么,钥匙究竟在哪里呢?

当你过度关注控制,你学会了压抑。

当你强调改变他人,你便习惯于指责。

有没有发现,那些种种的不爽,实际上竟然与他人无关。

情绪来自内心未满足的需要,当你的郁闷来袭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是一位送信的天使,它在说:看看这封信吧,这很重要。

唯有关注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你才能够与自己和解,与情绪和解。
就在不久前,我便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和解。

这周三的晚上,我忙了一天非暴力沟通工作工作坊的事情,感觉很疲倦,好不容易歇下来,打开手机一看,瞬间想要崩溃——



群聊的、私信的……联络课程事宜的、咨询问题的、沟通项目进展的……不紧要的群聊我都已经设置了免打扰,也就是说,显示消息提醒的十有八九是重要群聊内容或是私信。

在那一刻,我的烦躁和焦虑冒了出来。我什么时候才能处理回复完这些消息?我什么时候才能轻松入睡?为什么总有做不完的事情?

一想到这些,我更郁闷了。

我强忍住不爽,硬着头皮把一条条消息扫过去,还看到了一些紧要的任务,内心的难受感越来越强烈。我也不知道该向谁抱怨,也不明白这算是谁的错,只好怪我自己:我怎么就不能干脆利落地高效完成这些琐事呢?或者索性统统不看、洒脱地直接去休息?

我感觉自己此刻的情绪简直要濒临失控,心里就像有一个随时要爆炸的炸弹,谁来点一下就会爆掉。

突然间,我意识到,白天不是刚在聊非暴力么,我这在对自己使用“暴力”啊——其实,我们往往不是对别人太狠,而是对自己太狠。



我尝试体会自己当下的感受:焦躁不安、自责、郁闷、委屈、无奈、不安、莫名的愤怒……

在这些感受背后,我的需要是什么?

我用头脑思考了下,这还不简单,我需要休息啊——我用身体感受了下,没感觉。

实际上,我们的心理需要,不是理性分析出来的,而我们的身体,才真正知道答案。

我继续体会,我需要自由、独立,最好这个时间段没有人找我,是这样吗?——好像也不是。

我需要支持,有人能帮我一把就好了——不是,对这份需要仍然没感觉。

我试着运用身体的感觉继续去探寻内心需要:理解……接纳……价值……包容……

当我体会到“我需要包容”时,突然心里咯噔颤抖了一下。强烈的委屈和郁闷涌上心头:是啊,原来我需要的是一份包容。我经手的每一件事情我都不想办砸,我担心会因为错过消息而未尽职责。伴着这份担忧,我还在火上浇油——不断地责怪自己做不好。别人的包容,我无法控制是否确定能获得;我对自己的包容,竟然都没有做到。

体会到这,我感觉好受一点了,全身都放松了些。

我问自己,现在,我能为包容自己做点什么呢?

我默默给自己一个明确的交代:专心处理未完成的消息十五分钟,然后关机休息。没处理完的,改天再集中完成。

当我找到了确切的方法后,心情明亮了很多,大松一口气。

当感受和需要被看见,之前困扰的问题竟然不再是问题。

原来,马歇尔博士真是一语道出了真谛。



当我们内心有了些许痛苦时,我们的超强大脑开始飞速运转,想法一个接一个地涌进来——事情的发展怎么就不顺我心呢?TA做出这个反应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不是因为上次那件事没有沟通好?我又发火了,我怎么就不能做到无条件接纳呢? TA为什么不站在我的角度想想呢?

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这些负面的想法上,它们就像毒药一样吞噬着我们的能量,而最需要被处理的情绪被藏匿在阴暗的角落里慢慢发酵。

我们学了很多的知识,却失去了感知自己、看见自己的能力。

我们不爽,我们分析;

继续不爽,继续分析。

于是,我们练就出了最强大脑,我们不仅给自己分析,还帮陷入情绪的他人作分析。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下情绪——所有的情绪都是带着翅膀的天使,它在告诉你:你想要什么、你喜欢什么、你讨厌什么以及你是谁。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甚至从来没想过去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马歇尔博士帮助一个大学生处理和他室友的冲突,他问年轻人:当室友这么做的时候,你有何感受?

年轻人回答:我感觉他这样做不对。

马歇尔:“这样做不对”是对他人的评论,不是感受。

年轻人很困惑:我不是说了“我感觉”吗?

马歇尔:嗯,没错,你的确用了一个动词“感觉”,但这不意味着后面的内容一定是感受。你产生了什么情绪?

年轻人想了一会说,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完全不考虑他人,这证明他有人格障碍。

马歇尔:等等,停下来,你还是在头脑里分析他的错误。进入自己的内心,告诉我,当他那样做时,你有什么感觉?

年轻人真的很努力体会了自己的情绪,无奈地说:我对那件事没任何感受。

马歇尔耸耸肩说:我希望那不是真的。

他问:为什么?

马歇尔说:那你就已经死了。

情绪是每一个人生来就有的,我们每时每刻都伴随有情绪。只不过是有些人善于体验和表达,而有些人从来没学习过怎么表达情绪。我们在小的时候更多地被强调去关注事情本身,关注对错,而非自己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

所以,在学习表达情绪、管理情绪之前,先看见情绪。

很多人都在问:究竟有什么妙招可以控制情绪、控制脾气呢?

其实,答案就在你自己身上。一个到处找眼镜的人,最后发现眼镜原来在自己的鼻梁上,问这个问题的人也正是同样的状态。

情绪是属于我们的一部分——注意,情绪不是你,它只属于你。

在你极度无助和绝望的时候,可能你会把这些情绪当做自己的全部,你无比悲痛伤心,伤痛感甚至要吞噬了整个人。但事实上,情绪只是你的一部分,你是情绪的载体。

那么,你是愿意让情绪控制你、驾驭你呢?还是愿意利用情绪来认识自己呢?

当我们拥有了不舒服的感受时,通常的反应是:是谁让我生气了?谁让我失望了?是让我痛苦了!然而,真相是,产生感受的原因一定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在于我们自己。

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抱持着不同的需要和渴望,于是产生不同的感受。

比如老公对老婆说:“老婆,我们去海南玩吧。”老婆会有什么感觉?

第一位老婆也许会说:才去海南真小气,人家某某前几天带老婆去了日本呢!

另一位老婆则可能说:太好了,一定很有意思,上一次去海南还是谈恋爱的时候,正好这次重温故地一定很有意义。

你看到因不同需要带来的感受差异了吗?第一位的老婆需要公平、重视、价值,希望在旅游地点的选择上能够满足她的这些需要。而第二位老婆看重情意相通、看重意义,所以去海南正对胃口。

所以,当我们拥有一种感受的时候,我们应该去问问它,这份感受在告诉我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呢?到底什么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坦诚地面对自己,不容易,但值得去试试。

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的情绪也温油一点。

照顾到情绪,也是照顾好你自己。PS:

此文写于刚刚参加完李迪娅锦老师的工作坊之后,感谢非暴力沟通(NVC),感谢在NVC践行路上遇见的这群可爱的人们。约翰·杜威说,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我想,我正过着无比丰盛的生活。往期阅读:

会爱,更要会说话

左先生 or 右先生,谁是对的人?

你憋屈,怪我咯?

倾听这个词,原来只是说说而已


    关注 圈妈讲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