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状元们打死也不说的事儿

 

现在这个年代,人们更愿意说成功是来自天赋秉异,唾手可得,似乎如果这成功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就降低了某种逼格,至少降低了自己的智商水准。...



夏天就是考试季,中考高考催生出好多的状元。

北京一名状元和妈妈在一起接受媒体采访。妈妈主要说的一件事,不是孩子是怎样的学习方法和努力得到今天的结果,而是一直强调“我们不是书呆子,我们很少做题,我们10点就睡觉了从来不熬夜。”

记者问这个孩子,你有没有上课外班?

孩子迟疑了一下,说,......没有。

朋友圈瞬间就爆炸了。

网友们迅速拉出了机构的晒单,京城两大机构都登了喜报说“我们的学员***获得状元了”。更有家长扒出了这个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无间断在各大机构语数英至语数英物化全科课外培训的时间、班次。更有精力过剩的迅速算出了从小课外培训总费用。



北京之后,各地状元也纷纷出炉,这些洋溢青春笑脸志在必得的孩子,面对采访,似乎都在急于摆脱自己用功读书的形象,主要阐述的内容都是自己如何多才多艺一心多用,如何不做题目却无师自通。

现在这个年代,没有人像陈景润和聂卫平那样,愿意老老实实地被宣传成专业的巨匠生活的废人了。人们更愿意说成功是来自天赋秉异,唾手可得,似乎如果这成功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就降低了某种逼格,至少降低了自己的智商水准。



讲真,他们太不珍惜自己最珍贵的能力了。

努力,常常被归类为一种品质,其实,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甚至某种意义上,努力也是一种天赋。然而拥有它的人,却这样的轻视它。

如果说智商是一个大袋子,那努力,就是不断地向袋子里面扔东西的能力。不管你的袋子有多大,如果你不一路拾捡,袋子总是空空如也。

状元们喜欢炫耀自己的大袋子,却把自己一路辛勤收集,累积的动作藏匿起来。或许他们觉得,大大的袋子才是自己与众不同之处,上帝惠眷的神迹,丢丢捡捡拾拾掇掇只是个是人都会的辛苦活,上不得台面。却不知,努力,是多么难得的一种能力,上帝给每个人的口袋大小都差不多,而每个人努力的能力,却有天壤之别。



暑假,20岁的大外甥来到我家,号称这个假期每天要练10个小时的乐器,尝试一下极限挑战的滋味。然并卵,第一天6个小时,第二天五个小时,第三天开始四个小时并搭配中间无数个翻阅手机ipad的细小瞬间;小麦在暑假伊始,也立下了滔天志愿,要怒学数学一血自己从未上过课外班带来的最后一题之耻。又一个然并卵,每天谨慎地刷一点题,就奔放在网游的世界里。

看,努力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没有压力时难,有压力,还是不一定做得到。

人们常常诟病朗朗小的时候被非人待遇,破坏想象力创造力,违背神马成长规律。可是无数个琴童一样地被这样虐了,他们没有成为朗朗,除了所谓音乐天赋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努力的天赋,不是每一个琴童都能像朗朗那样努力,所以他们很多放弃了,很多减轻了强度。

努力的能力,和智商这种不同,除了上帝给予你,努力,是一个你自己可以赠予自己的东西。读书的时候,我不是个努力的人,但是步入职场之后,我曾经非常非常地努力。现在人到中年,随遇而安,浑身每个细胞都是倦怠的,别说努力,连说努力一下的勇气都没有。明明很认真地开了公号,还跟朋友说,写写玩的,不当真。

而眼前的这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想把自己的乐器演练到炉火纯青的外甥,一个是想做出考卷最后一道题的小麦,他们都敢于说出自己要努力,自己正在努力,这可能是少年才会有的勇气。



我告诉外甥和小麦,不要去想自己的演奏水平是否提高了,也不要去计较自己为什么还做不出难题,把这一切的过程,看作是自己在培养自己的努力的能力,通过练习演奏,通过学习数学,来锻炼自己努力的能力。

内心感觉到需要努力,就是一个小小的芽,用你的时间和毅力好好地培养它,当努力的能力长大了,你会发现那些技艺,那些技巧,已然在手了。

状元们只想让人们看到他们手里大码的购物袋,其实努力,才是他们藏在身后,练到浑然自如的绝世武功。

往期回溯
给孩子报作文班?还不如请孩子看电影

你看你看,小朋友偷偷地在改变....

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孩子还不会写作文?

妈妈是爸爸的画像师

每一个父亲,都曾经是儿子生命中的一道沟

妈妈的诗意,就是孩子的远方

别装了, 你就是个“百度”妈

端午节还会遇到谁?

午睡的味道

六一就是一坨屎

李白不用刷碗

做一个自己给自己发糖的人

你的期待,或许我永远不懂

为什么别人家的娃,时间总比你家多?

你以为是挖地雷,其实是无尽版的植物战僵尸

做泵容易做泉难

杨过不是好人选

声明:本文原创,图片来源网络,仅供配文使用。转载请注明。


    关注 麻麻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