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魔性中分马,中国画也能那么可爱!丨画事

 

我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在古人身上一样不少。...

画事君说
我在北京画院看齐白石时,经常笑出声。

一是因为他的迷之幽默感门条,什么“君子有耻,卖画不论交情,请按润格付钱”,什么“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

另外一种情况是他的迷之萌宠,蠢蠢的鸳鸯,瞪眼睛的乌鸦,滑溜溜的蝌蚪,乖乖的小兔子,总能让你会心微笑。但也有让你放声大笑的,比如下面这张迷之搞笑的“中分马”。
齐白石《十二属图》之马


齐白石大概对笔下的动物都充满爱,所以才能画出这么多可爱的动物。

一般人的印象里,国画总是和高洁、淡泊等词儿联系起来,可爱这种形容词一般来说用不上。其实,除了齐白石,中国古画中凡遇到动物,有很多情况是非常萌的。

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国画里的萌宠们。

在古代汉语中,“萌”的本来意思是植物发芽,古代汉语中并没有今天“呆萌”、“蠢萌”等词汇。这些不过是近十年来新出现的词儿。实际上,要说“萌”这个字为何在今天有了新的意义,还要从日本动漫说起。

在日本动漫中,“萌”的本意是指读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时,产生的一种热血沸腾的精神状态,这种感觉和传统意义上的“可爱”有所区别。美少女“萌”的属性有多种,比如有萝莉萌、御姐萌、黑长直萌、黑马尾萌、螺旋卷萌等多种萌的“分类”(岛国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不过,日本的“萌”被中国人引入之后,就省去了很多复杂的意义和属性,就剩下“纯真、可爱、懵懂且略带呆傻气息”的意思了。

“萌”虽然在今天成为流行词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就没有“萌”的东西。我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在古人身上一样不少。如果按照今天在中国流行的“萌”的意义来看中国古代绘画,我们会发现古人也画出了很多萌物,不过,由于画法不同,理趣有异,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萌物”,也别有一种幽默和趣味。
怎样画出萌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多数的萌物,都有一个造型上的特征,那就是————画得像婴幼儿。

也许你会说,画得像婴儿有什么难的呢?其实在古代,画家们真正掌握婴幼儿的绘画技巧,并不是很早的事情。直到唐代,鼎鼎有名的大画家画的小孩子也不过只是缩小版的大人模样。比如唐代人物画大师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妇人所抱的小女孩,那模样就是个侏儒。
宋徽宗摹 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直到宋代,画家们才真正掌握了画婴儿的技巧和造型规律,北宋时期也出现了专门画婴儿题材的画家。
北宋 苏汉臣《秋庭婴戏图》局部


上图的作者苏汉臣生活于十二世纪,此时的西方尚处于黑暗的中世纪,还没有一个西方画家能把婴儿画得这么可爱这么萌,直到十四世纪,欧洲最有名的画家杜乔描绘婴儿的水准其实也还比不过两百年前的苏汉臣。

十四世纪早期 意大利 杜乔 《圣母子荣登圣座》
那么怎样才能画出萌物呢?一个比较直接的办法就是——可以将婴儿的特点转移到所画的对象上面。比如你想画一只萌狗,那就可以把狗脸尽量画圆,眼睛尽量画大,身体画肥,总之,把婴儿的特征转移到狗身上,大概就成功了八成。

南宋 佚名 《萱花乳犬图》局部
再比如,你想画一只萌萌的猴子,也可以把婴儿的特征转移到猴子身上——脑袋要大,眼睛要大,额头要大,耳朵最好也要大一号……
萌和不萌,比例不同


此处举个反例,北宋佚名画家所画的《猴图》,脸长爪长,表情忧郁,一脸中年危机压力山大的感觉,明显就没有萌的属性。
北宋 佚名 《猴》


从北宋伊始,直至近代,画猴的杰作不在少数。要想画出萌猴,除了在脸型五官的比例造型上下功夫之外,还可以从猴子的表情上着力。

下面这幅《猫猴图》传为北宋画猴名家易元吉的作品。图中的猴子抱着猫,表情贱萌,这样的猴子在美术史中的确罕见。
北宋 (传)易元吉 《猫猴图》
《猫猴图》局部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除了《猫猴图》中猴子贱萌贱萌的模样之外,还有法常、华岩、齐白石等人笔下情态各异的萌猴子。
南宋 法常 《松猿图》局部
南宋 佚名 《蛛网攫猴图》局部
清 华岩 《写生图册》
近代 齐白石《十二生肖图》局部
近代 溥儒 《蜂猴图》
神兽的萌点


前面说了萌猴,只不过是想举例说明中国古画以往不被关注的趣处。古画中的萌物,自然不止猴子,飞禽走兽不可胜举。齐白石在《十二属图》里,就把咱们中国人用来对应十二地支的生肖画得萌萌哒,一起来看一下
齐白石《十二属图》北京画院藏


这套《十二属图》并不是齐白石一口气画完的,起因是他的藏家关蔚山想让他画十二生肖,但齐老爷子说自己没见过龙,实在画不出来啊,于是就谢绝了对方。

尽管老爷子有原则,但架不住关蔚山擅长拉锯战啊,从1940年开始,他每年都锲而不舍地去画店,请画店代他买两三幅齐白石的生肖图,就这么软磨硬泡了四年,终于凑齐了十二生肖,而关蔚山此时也已经和齐白石熟稔起来,俩人成了好朋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齐白石最终还是为友人画出了现实中并不存在的龙,而这条龙也算是白石老人笔下萌物的代表。

画中黑云翻滚,只有一个龙头露了出来,这条龙嘴里虽然吐着白气儿,两只眼睛却是一派悠闲淡定的神情。典型的白石style。
齐白石《十二属图》之龙


草泥马是现代人的神兽,而在中国古代,龙算是神兽里最为人所熟知的了。

徐悲鸿也画过《十二生肖》,虽然在笔墨功夫上不及齐白石,但他笔下的龙,却也有徐氏一贯的造型特征,很符合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龙的形象认知,有点大众情人的感觉。
徐悲鸿 《十二生肖之龙》
徐悲鸿《十二生肖》


徐悲鸿的龙从造型上说中规中矩,和明清瓷器上的龙并没什么太大区别。古代文人画龙,形态并非都像是明清瓷器上一般千篇一律,让人视觉疲劳,比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所画的《姜夔诗意图册》中有三条小龙,翻腾跳跃,神态可爱至极,与传统造型完全不是一个路数,透着一股子古灵精怪的劲儿。
罗聘 《姜夔诗意图册之二》
 
局部
时间再往前推,明代杜堇《九歌图卷》中的龙也充满了幽默感。

明代 杜堇《九歌图卷》局部
咱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博大精深,里面的神兽种类繁多,自然不只有龙这一种。“刘海戏金蟾”中的金蟾也是很多画家喜欢的题材,“金蟾”其实就是一只三只脚的蛤蟆,不少古画中的金蟾也是萌得可爱。比如明代浙派画家张路的《杂画册》中就有这么一幅,看上去有一丝狡黠。
明代 张路 《杂画册》


日本有招财猫,咱们古代招财就靠金蝉。刘海本是财神,金蟾则是他的聚财灵物。张路笔下的金蟾身上有黄色的笔道,想来是为了突出“金”的特点。
局部


南宋佚名《摹星宿图》中有不少星宿神仙的坐骑,其中不少也是萌得出格。
南宋佚名《摹星宿图》局部
南宋佚名《摹星宿图》局部
南宋佚名《摹星宿图》局部


先秦典籍《韩非子》中有云:“画鬼神易,画犬马难。”犬马这一类动物,老百姓天天都能见到,画得像不像,一眼就看出来了。然而鬼神源自人们的想象力,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版本,那么画家就可以打开脑洞,自由发挥。

但其实要画好虚构的鬼神,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比如上面列举的这些神兽,虽然不可以用逼真与否来评定画家水平的高低好坏,但神采情态的有无,格调的高低,却也容易分辨。谢赫六法中说气韵第一,庸手大可以将高手的一招一式模仿得八九不离十,甚至开创自己的风格,但最后棋差这一着,就在气韵上了。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民国画事更多精彩内容

这画他花了三百万,我只卖三万,还净赚两万九千五

一本册页卖了两亿,齐白石吓醒后发了个朋友圈

荡气回肠!一篇文看完过云楼这一百五十年

齐白石为什么讨厌做官?

画家过年不无聊:张大千吃,丰子恺画,沈周发愁想生娃

为什么大牌时装在cun晚就失去了高级感?| 画事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


    关注 民国画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