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爽莫过于此!

 

最爽就是看着你们啃干货!...

世界上最爽的事
1.在一个有阳光的下午掏耳朵
2.夏天喝冷饮
3.憋了很久找到厕所一泻千里
4.捏泡泡包装纸
5.和追不到的人Make love
6.牙里塞了很久终于剔出来
7.在寒冬钻进一个温暖的被窝
8.在闹钟想的瞬间发现今天周六不上班
9.挤出黑头的一瞬间
10.你爱的人刚好也爱你
最近能让老湿最爽的一件事
就是给你们发大量的知识点
看着你们没日没夜复习
老湿别提有多爽
你们是不是也很爽啊
来让我们相互再爽一把
嘿嘿嘿!
小学第一章基础教育


第二节小学教育概述

1.小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1)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①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

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

③文字的出现,知识的积累

④国家机器的产生

(2)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普及率稳步上升

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办学体制走向多样化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

(1)基础性

(2)义务性

(3)全民性

(4)全面性

(5)启蒙性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a.主动学习

b.独立学习

c.元认知监控学习

探究学习

a.问题性

b.过程性

c.开放性

合作学习

a.互助性

b.互补性

c.自主性

d.互动性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

(3)我国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②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④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⑤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

(4)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

①激励性评价

a.目的——促进发展

b.内容——综合化

c.方式——多样化

d.主体——多元化

②发展性评价

(5)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③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④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新课改教育观念的变革

教学观

a.“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b.“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c.“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d.“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2.课程理论

(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①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

②基本观点

a.学科的分类为基础

b.学科教学为核心

c.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2)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①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②基本主张

a.学生尽可能参与社会

b.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3)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①代表人物——杜威

②基本观点

a.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

b.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第四节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①专业理想的建立

②专业知识的拓展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一般文化知识

③专业能力的发展

④专业自我的形成

(2)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终身学习

行动研究

教学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课题研究

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1)基本理念

学生为本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
中学
第四节教育的基本规律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体看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

(1)遗传

遗传对人的影响具体体现在: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性。②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教育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第五节教育制度
1.学制确立的依据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3)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

(4)人口发展状况

(5)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

(6)国内外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幼儿
第二节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面临一个危机。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反之,将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

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分别为:婴儿期(0~2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老年期(50岁之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

2.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论

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论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在“双生子爬梯实验”中,两个双胞胎(同卵),在不同时间开始训练爬楼梯,最后达到的成绩是一样的,说明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他认为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生物内在进度表,与一定年龄相对应。格塞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根据自己发明的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所做的经典实验提出强化理论。在斯金纳看来,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就能塑造出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的行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增强反应概率,负强化是通过终止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惩罚是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的下降。斯金纳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提倡强化的积极作用。

斯金纳还重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行为矫正和程序教学即是对该理论的应用。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所谓观察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学习者不必直接对刺激作出反应,也不必亲自体验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

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

1.幼儿观察力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儿童常常不能自觉地去观察,观察中常常受事物突出的外部特征以及个人兴趣、情绪的支配

(2)观察持续的时间:幼儿观察持续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显著提高,且观察持续的时间的长短,与儿童观察的目的性有关。

(3)观察的系统性:幼小儿童不会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观察,因此他们在观察中,往往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孤立的印象,也不能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

(4)观察的概括性:儿童观察时常常发现不了所观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这与他们观察的系统性差异有直接关系。

2.幼儿注意的特点

(1)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多变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有意注意的水平有限,即使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

(2)中班幼儿

中班儿童注意的范围更加扩大。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注意。中班儿童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无干扰的情况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分钟左右

(3)大班幼儿

大班儿童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注意更长的时间。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使之服从任务。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5分钟左右

3.幼儿想象的特点

1.幼儿的无意想象占优势,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幼儿想象的无意性表现在幼儿的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常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2.儿童想象的再造成分很大,创造性成分很小。

3.幼儿的想象常常脱离现实或与现实混淆

4.幼儿分类的发展

(1)不能分类。

(2)依感知特点分类。

(3)依生活情景分类。

(4)依功用分类。

(5)依概念分类。

5.幼儿判断能力的发展

(1)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

(2)判断的依据逐渐客观化

(3)判断的论据逐渐明确化

6.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

(1)抽象概括性差。学前儿童的推理往往建立在直接感知或经验所提供的前提上,其结论也往往与感知和经验的事物相联系。

(2)逻辑性差。不是以事物本身的逻辑去推理,而是以自己的逻辑去思考。

(3)自觉性差。推理有时不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思维过程常常离开推论的前提和内容。

最幸福莫过于
点击“阅读原文
能和老湿聊聊天
当然这也只能想想
最近有些朋友给我留言说
有些过于污了....
对于这件是嘛,有时候风格不一样
但是目的是一样的
那就是给大家推知识点


    关注 对啊教师资格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