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亳州的记忆

 

城市的发展,需要时间来成就,也需要时间来印证。...

那些关于亳州的记忆
1


和朋友约了一起吃饭,途中接到电话问我们到哪了,我向两边望望,回答说,我们到喷泉了。车后排座上的小豆豆立刻站了起来,四处张望之后,很疑惑的问:到喷泉了?哪里有喷泉啊?我咋没看到啊?

我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这个地方,我们习惯性的叫它喷泉,是因为以前是真的有喷泉的,只是现在没了。不仅有喷泉,以前这里是个街心花园,四季长青的绿植,掩映着不时开放凋零的花朵,以及天女散花、玉女吹笙等多尊优美的塑像。以前,这里算是亳州一景。来到喷泉,看到古井大酒店,就算是到了城中心。



其实,以前有,现在没有,但是我们仍然习惯性的沿用旧称的,除了喷泉,还有解放军像、凤凰来仪、芍花王,等等。



整条魏武大道,从北向南,那些地标性的建筑,道路交叉口的雕塑,现在都已不在原来的位置了。解放军像去了皖北烈士陵园,继续守护英魂忠烈。芍花王去了南湖公园,安然等待大人孩子前来嬉戏。

但是我们仍然会沿用这些旧称。

例如,要是问一个刚刚认识不久的人,说你家住哪儿呀?

他回答说:在河北,解放军像旁边。

问话的人一听就知道了,哦,原来他家在魏武大道与古泉路的交叉口附近,而绝对不会想到是在芦庙。

就像魏武大道,我用了几年的时间才习惯,这一条亳州城纵向的主干道,他的跨度到底有多长。在学生时代的印象中,凤凰向南,才是魏武大道。凤凰以北,就是谯陵路了。而在高中时期,我也是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也弄清楚,谯陵北路与谯陵南路的分界线。可是现在,魏武大道,简简单单四个字,就北至涡北还原小区,南至南部新城了。
2
周末的时候,从人民大桥沿着沿河路一直向西,途径灵津渡大桥、大地桥、一直走到郑店子的对面,眺望郑店子公园里隐隐约约的灯展造型,觉得既陌生又熟悉。

这个城市,三年求学,十二年工作,不算零零星星的来串亲戚、找朋友的小住,我也已经在这里常住十五年,占据我人生经历的一半了。

去戏院看电影的时候,我趟过漫过浮桥的河水。而现在,戏院、浮桥,都已经是亳州的曾经,留在了过去。

我去三中南侧的故堆上背过语文课文和英语单词。而现在,三中已经改成八中,故堆已经被围起来,成了亳州最小的一个旅游景点----曹腾墓。

我曾经翻过三国揽胜宫残破的围墙,在一人多高的荒草里妄图探寻八卦阵迷宫的秘密。而现在,那里是亳州博物馆,为市民群众提供一个了解人类历史沿革的绝佳场地。

我跟同学一起爬过合工大的小土山,在小湖里的水泥桩上练过水上漂,还模仿泰坦尼克号的经典场景拍过照。而现在,那里早已经更名为亳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培养特色人才的高校。

其实不光是这些,就连亳州这个名称,也是后来才有的,小时候,听爷爷说起这个城市,它的名字,叫亳县。

一个城市的发展,总是日新月异。

历史的沿革,名称的变迁,人物的兴替。一座城市,必须要有历史的沉淀,才有醇厚的底蕴,才能吸引八方游客。

我们有幸,作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见证了它的发展,它的变化,它的欣欣向荣,它的蒸蒸日上。
3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去神农谷看了灯盏回来,在魏武大道一路驰骋,看到两旁高楼林立,灯光与月光相互辉映,不禁感慨曰,这才有点儿大城市的感觉。

亳州,自从成为地级市以来,经济发展的步子迈得很大,南部新城的宽阔大道,鳞次栉比的楼盘,越来越有着一座新城的范儿。

只是人气还不够旺,宽广的马路上,没有如流水的车辆,也缺少摩肩擦踵的人群。城市的发展,需要时间来成就,也需要时间来印证。

一路向北,路越来越窄,车越来越多,老城区的堵也快赶上大城市了,又开始向往新城的快车道。

人心念旧,希望城市的特色得以保留。人心向前,希望城市的发展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

一个城市的历史,一个时代人们共同的回忆。

这就是亳州,它是我的家乡,我希望它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作为皖北城市群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高铭,虽年岁渐长,但童心依旧,于谯郡守望,于麦田祈祷。

我手写我心,生活中的一些小感悟与大家分享。

如果喜欢,请伸出手指,长戳下方二维码关注吧。


    关注 高铭之闲言碎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