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怕没文化,卖东西怕有文化

 

抄袭还是借鉴?这是个问题。此文系转载。...



上周,国家大剧院为节日季奉献了轻歌剧《风流寡妇》,让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一首耳熟能详的圆舞曲源于这个剧,它的匈牙利作曲家弗兰茨·雷哈尔鲜为人知。我看的是最后一场,依然座无虚席。这么一个偏冷的剧目仍供不应求,足见首都的文化水平还是很高,当然这也感谢大剧院几年来对歌剧市场的培养。

看完戏照例发了个微信,不是得瑟,而是微信是我的文化生活日记(一般我不记工作,按我司管理目标,那是项目经理做的事),岁数大了更要记些爱忘的事。

发出去后,马上有点赞的夜猫子,估计午夜还沒睡的也都是轰轰烈烈地搞各自业余文化生活的有文化的人。果然,一位朋友指出《风流寡妇》的海报是抄的,原作是一张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年)招贴画。他还放大比较了下,借鉴者真是很认真地自己画了一遍。





word朋友圈啊,真是太有文化了。我仔细看了下,果然,只是男主角手中的烟没了。这么一对比,海报中的姿势就显得有点假,像是在点赞吗,可能更像这两天被暴料的跟在川普太太后面的假手保镖。显然,鉴别真伪的一个好办法是看借鉴者有无明白每一个细节的秘密。

这么一看难道是大剧院low吗?我没好意思去问熟人,但更愿意推测是大剧院请来的外国团队low。

这些年大剧院的歌剧制作,几乎都是买外国团队,由外国导演全包舞美、服装、道具等,我想海报也应是那个团队设计的,所以大剧院是买家,我不能说买家没文化,而是要说还有文化水平上升的空间,才能鉴别买到的货的真伪,尤其是即使观众没文化,而观众的观众还有文化时。

受朋友启发,我百度而不是google了下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图像,要惊掉下巴的是看到电影广告那个Art Deco风格的装饰,竟如此相像于《风流寡妇》的镜框式舞台处理。这出戏的幕间没有用实幕帘,而是用纱帘投上多媒体图案,看戏时没留意出处,以为做得还是蛮有风格。对比了盖茨比后,才知道这风格的出处。





如果Art Deco是种普适的风格,那也不算抄袭,因为盖茨比的招贴也不是全然自己发明的。果然如此吗,这让我回忆看过的洛克菲勒、克莱斯勒这些典型Art Deco风中的图像,也都各有可识别的个性,而电影盖茨比团队所做的,更是在普适语言中一种一眼能认出来的个性,是对Art Deco有贡献的复兴。再做点网络调研,会发现盖茨比现在已成为了Art Deco的一个分枝风格,有教怎么画这种风格的。当然这些调研有赖于公信部打开的窗口了。

扩展阅读
当创新精神自绝于国家大剧院


对比于盖茨比有原创性,就更能看出《风流寡妇》有拼贴性。盖茨比的装饰风是纽约的,而戏里讲的是巴黎,有那么多art nouveau风可以借用,而且更曲线更风情,一个来自欧洲的团队难道很无知吗?而art nouveau几乎和歌剧的创作年代是同时的,舞美大凡有点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也不会选百年后的盖茨比风格,也不会在盖茨比纱帘下一层再用上莱特式的Art Deco,因为老莱特是美国土生土长的老帽。

当然还有另一选择,这戏首演是在维也纳,按我太太的建议 ,也可以用分离派装饰。这么挑剔的必要性在于买家买货时不能没文化,因为大剧院会把这个景用上十年,一旦盖茨比找上门来,还是会有官司或八卦。我在大都会看过一出《茶花女》,人家就很诚实地注明是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制作。



放假有时间再多写一段。这个戏视觉也非常好,因为有大量的歌舞,这方面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觉得被盖茨比了,因为跳了大量的纽约的大腿舞,本来可以用红磨坊的康康舞,这样和剧中的宫庭舞衔接更好些。我不是有种族偏见,高踢腿的大腿舞并不适合亚洲人,因为亚洲女性大腿不够丰满,半遮半露的康康可能更好些。这也是这个剧组没脑子的拿来主义错误之一。

再八卦段有脑子的吧。radio city跳大腿舞的剧团叫Rockettes, 其中每个演员都叫rockette,她们几乎是在一种军事化管理中保持动作的高度一致,应该是靓多人傻吧。这次川普登基,剧团去献礼,被几个rockette抵制,看来人家还是有独立的脑子,该演的演,不该演的不演。

回到大剧院,做为一个消费者,衷心感谢您为首都文化市场的培育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也友情提示卖家就怕买家有文化。
No. 6 9 5


    关注 潮人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