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时间的滋味

 

错过之后,伤心之后,时间会抚平伤口,会还原真相,会公布答案。...



我是个很懒的人,读小说时候喜欢提前翻到最后一章,忍不住一眼望穿故事的结局。生活中,也时常幻想越过求解过程得到一锤定音的答案。

或许这也是我的理科成绩总是不大出色的原因吧。解数学题需要耐心,一步一步地运算,由不得半点马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若想要越过其中的几个步骤就得出结果,只有“犯规”地翻看练习册后面的答案,或是等待考试结束后老师的讲解。即便熟稔这取巧的捷径,学生时代的我也不会选择在考试中作弊。作弊有什么意思呢?提前知道了答案,最后得到了一个满意的分数,可这个分数却不是靠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成就感为零。

旁观他者经验所提供的借鉴作用是有限的。太阳底下无新事,自己的人生总得自己过活。虽然我们都很平凡,多半会籍籍无名地过完这一生,但书写人生的机会,只有这一回。

在生活的试炼里,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等着人们去“犯规”查阅。我们独自接过考卷,审题,运算,作答,交卷,得到一个分数。也许有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有机会在答完题之后回看检查,发现之前因为粗心大意算错的步骤,修改用错的方程式和解题思路。

我也常会答错题,错误有时候如同中了魔咒一般接二连三地降临,因为一个想当然的理由,作了不明智的决定。或是因为一句脱口而出的话,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了他人。然后,期待着有机会可以更正自己的失误。而犯过的错,错过的人,我很少忘记。

在人情故事方面保持着持久的记忆力,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有人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也有人说: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时间会给人以最终的答案。

错过之后,伤心之后,时间会抚平伤口,会还原真相,会公布答案。我也渐渐懂得,不是时间给出了最终的答案,而是流淌在时间之下细碎的生活日常,让我们暂时转移了注意力,借此淡化了伤疤,推着我们往前走,能够从一个更高更远的地方回看往事,也就不必沉溺于同一个角度的风景了。

在时间尚未延展之前,我们都无法得到确凿的答案。当发生了种种纠葛,当我害怕两个人会渐行渐远时,所有的恐惧与揣测都注定是煎熬人心的徒劳。唯有认真对待我们共度的片刻与当下。现在进行时中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眼神和手势,才是正确的答案。当日常生活重新归于平静之后,那些曾经折磨我的不安与焦虑,全都不攻自破。而那个翘首以盼的答案,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

在共同经历过一次次的波折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历久弥坚还是日益疏离,早已埋在日常里的时时刻刻之中,不可攻破,我们终将接受这或感伤或欢喜的故事。

曾经与我分离的人啊,我想和你郑重地说声再见。也许命中注定了,我们在那一刻应该告别。

现在与我相遇并相爱的人啊,我想好好珍惜眼前的你。也许命运决定了,我们还会继续相伴一段时间。

珍惜
自行珍惜
无常留给我浪费力气
——《芳草地》,陈粒
2月即将结束,今天想推荐两本这个月读的书。
《宋美龄画传》
师永刚 林博文编著,作家出版社


有关民国四大家族的书在市场上数不胜数,认真地取舍显得相当有必要。用不同时期的影像串联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不算新奇的做法,却直观而真实,让后人不得不唏嘘于命运与世事的难以捉摸。时间在字里行间往前推移,而满满一册书中全是宋美龄一生中各个时期的记录,加之以史料背景的填充,她的形象生动丰满而跃然于纸上。

《伯希和传》
 [法] 菲利普·弗朗德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说起伯希和,难免要令中国人感到伤心,我们对于他的惯常印象,大多都是“敦煌瑰宝的盗贼”。我也如此,因为初中时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第一篇文章即是《道士塔》,道士糊里糊涂地就这样以低廉的价格拱手让出了这么多的经卷文物,当时读完觉得既懊恼又羞愤,也从此对伯希和这个人怀抱着极差的第一印象。

《伯希和传》的出版是件好事,能帮助中国读者以另外一个视角去审视这个不可忽视更不可全盘否定的历史人物。时间不会改变他做过的决定和铸成的结局,但是否要一举否定这位伟大而卓越的汉学家呢?该如何评价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深思。


    关注 文学爱好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