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堂 最佳的教學是父母先做到

 

「童蒙須知」裡面所說的都是日用平常的小事,教導兒童如何舉動,如何處事、接物、待人,父母可以把「童蒙須知」裡面的每一條都表演出來給孩子們看。...

「童蒙須知」裡面所說的都是日用平常的小事,教導兒童如何舉動,如何處事、接物、待人,父母可以把「童蒙須知」裡面的每一條都表演出來給孩子們看。
▲百子圖
原文
朱子《童蒙須知》
(序)夫童蒙之學. 始於衣服冠履. 次及言語步趨. 次及灑掃涓潔. 次及讀書寫文字. 及有雜細事宜。皆所當知。今逐目條列. 名曰童蒙須知。若其修身. 治心. 事親. 接物. 與夫窮理盡性之要. 自有聖賢典訓. 昭然可考。當次第曉達. 茲不復詳著雲。

弘謀按前二篇. 為學者定其綱宗. 端所祈向。而蒙養從入之門. 則必自易知而易從者始。故朱子既嘗編次小學。尤擇其切於日用. 便於耳提面命者。著為童蒙須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則. 一事一宜. 雖至纖至悉。皆以閑其放心. 養其德性. 為異日進修上達之階. 即此而在矣。吾願為父兄者. 毋視為易知而教之不嚴。為子弟者. 更毋忽以為不足知而聽之藐藐也。
衣服冠履第一
大抵為人. 先要身體端整。自冠巾. 衣服.鞋襪. 皆須收拾愛護. 常令潔淨整齊。我先人常訓子弟雲. 男子有三緊。謂頭緊腰緊腳緊。頭. 謂頭巾。未冠者. 總髻。腰. 謂以條或帶. 束腰。腳. 謂鞋.襪. 此三者. 要緊束. 不可寬慢。寬慢. 則身體放肆. 不端嚴. 為人所輕賤矣。

凡著衣服. 必先提整衿領. 結兩衽. 紐帶.不可令有闕落。飲食. 照管.勿令汙壞。行路. 看顧.勿令泥漬。

凡脫衣服. 必齊整折疊箱篋中。勿散亂頓放. 則不為塵埃雜穢所汙。仍易於尋取. 不致散失。著衣既久. 則不免垢膩。須要勤勤洗浣。破綻. 則補綴之。盡補綴無害. 只要完潔。凡盥面. 必以巾帨遮護衣領. 卷束兩袖. 勿令有所濕。凡就勞役. 必去上籠衣服. 只著短便. 愛護.勿使損汙。凡日中所著衣服. 夜臥必更. 則不藏蚤虱. 不即敝壞。茍能如此. 則不但威儀可法. 又可不費衣服。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雖意在以儉化俗. 亦其愛惜有道也. 此最飭身之要。毋忽。
語言步趨第二
凡為人子弟. 須是常低聲下氣. 語言詳緩. 不可高言喧哄. 浮言戲笑。父兄長上有所教督. 但當低首聽受. 不可妄大議論。長上檢責. 或有過誤. 不可便自分解. 姑且隱默。久. 卻徐徐細意條陳雲. 此事恐是如此. 向者當是偶爾遺忘。或曰. 當是偶爾思省未至。若爾. 則無傷忤. 事理自明。至於朋友分上. 亦當如此。

凡聞人所為不善. 下至婢僕違過. 宜且包藏. 不應便爾聲言。當相告語. 使其知改。

凡行步趨蹌. 須是端正. 不可疾走跳躑。若父母長上有所喚召. 卻當疾走而前. 不可舒緩。
灑掃涓潔第三
凡為人子弟. 當灑掃居處之地. 拂拭幾案. 當令潔淨。文字筆硯. 凡百器用. 皆當嚴肅整齊. 頓放有常處。取用既畢。複置元所。父兄長上坐起處. 文字紙劄之屬. 或有散亂. 當加意整齊. 不可輒自取用. 凡借人文字. 皆置簿鈔錄主名. 及時取還。牕壁. 幾案.文字間. 不可書字。前輩雲. 壞筆.汙墨. 瘝子弟職。書幾書硯. 自黥其面。此為最不雅潔。切宜深戒。
讀書寫文字第四


凡讀書. 須整頓幾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 對書冊. 詳緩看字. 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嚮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 自然上口. 久遠不忘。古人雲。讀書千遍. 其義自見。謂熟讀. 則不待解說. 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 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 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 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豈不到乎。

凡書冊. 須要愛護. 不可損汙縐折。濟陽江祿. 書讀未完. 雖有急速. 必待掩束整齊. 然後起。此最為可法。

凡寫文字. 須高執墨錠. 端正研磨. 勿使墨汁汙手。高執筆。雙鉤. 端楷書字. 不得令手揩著豪。

凡寫字。未問寫得工拙如何. 且要一筆一畫. 嚴正分明. 不可潦草。

凡寫文字。須要子細看本。不可差訛。
雜細事宜第五


凡子弟。須要早起晏眠。

凡喧哄爭鬥之處. 不可近。無益之事. 不可為。謂如賭博. 籠養.打球. 踢球.放風禽等事。

凡飲食. 有則食之. 無則不可思索。但粥飯充饑. 不可闕。

向火. 勿迫近火旁。不惟舉止不佳. 且防焚爇衣服。

凡相揖. 必折腰。

凡對父母長上朋友. 必稱名。

凡稱呼長上。不可以字. 必雲某丈。如弟行者. 則雲某姓某丈。按釋名. 弟訓第。謂相次第也。某丈者. 如雲張丈李丈。某姓某丈者. 如雲張三丈李四丈。舊注雲。

凡出外. 及歸.必於長上前作揖。雖暫出. 亦然。

凡飲食於長上之前. 必輕嚼緩咽. 不可聞飲食之聲。

凡飲食之物. 勿爭較多少美惡。

凡侍長者之側. 必正立拱手。有所問. 則必誠實對。言不可忘。

凡開門揭簾. 須徐徐輕手. 不可令震驚聲響。

凡眾坐. 必斂身. 勿廣占坐席。

凡侍長上出行. 必居路之右。住. 必居左。

凡飲酒. 不可令至醉。

凡如廁. 必去外衣。下. 必盥手。

凡夜行. 必以燈燭。無燭. 則止。

凡待婢僕. 必端嚴. 勿得與之嬉笑。執器皿. 必端嚴. 惟恐有失。

凡危險. 不可近。

凡道路遇長者. 必正立拱手。疾趨而揖。

凡夜臥. 必用枕。勿以寢衣覆首。

凡飲食舉匙. 必置箸。舉箸. 必置匙。食已. 則置匙箸於案。

雜細事宜. 品目甚多。姑舉其略。然大概具矣。凡此五篇. 若能遵守不違. 自不失為謹願之士。必又能讀聖賢之書. 恢大此心。進德修業. 入于大賢君子之域. 無不可者。汝曹宜勉之。
講解
《養正遺規》選講  | 童蒙須知(上)節選

作者:鐘茂森博士

時間:二OO九年六月于中國雲南晚晴軒

備註:以下節選序言講解部分

「朱子童蒙須知」,陳弘謀先生在《養正遺規》當中有一段簡單的序文,序文當中是這麼說的,「蒙養從入之門,則必自易知而易從者始」。這是講到童蒙養正,蒙這是指童蒙,是小孩,要教養小孩從哪入門?必須要從他容易知道、容易做到的這些地方來開始。所以「童蒙須知」裡面所定的這些規矩都是日常生活中孩子所面對的,因此下面說,「故朱子既嘗編次小學,尤擇其切於日用、便於耳提面命者,著為『童蒙須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朱熹他編小學的教材,主要就是體現在「童蒙須知」裡面。我們接下來就會看到「童蒙須知」裡面所說的都是日用平常的小事,教導兒童如何舉動,如何處事、接物、待人,操作性非常強,給年輕的父母很容易教學。這耳提面命,是父母所要教的,對孩子進行督促,就是讓孩子把每一條規矩做到,所以「童蒙須知」就是講孩子要做到的這些事。父母教導孩子要循循善誘,最佳的教學是父母先做到,把「童蒙須知」裡面的每一條都表演出來給孩子們看,這孩子一看他就跟著學,上行而下效,這樣的教學效果是最好的。
底下說,「凡一物一則、一事一宜,雖至纖至悉,皆以閑其放心、養其德性,為異日進修上達之階,即此而在矣」。所以「童蒙須知」裡講得非常的細,在待人處事接物方面看起來都是很小很小的小事,至纖至悉,這是講的非常小的事情,但是非常的完備、周詳,務必是讓孩子從這些小事當中把他那個習氣斷掉。那我們會問,這孩子剛出生沒多久他能有什麼習氣?會有習氣。這人不僅是這一生養成的習氣,還有過去生中、多生多世都有習氣積累下來。習氣有善有惡,《三字經》裡面一開頭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人本來是善的,這個本來,不說人剛出生的時候那個叫本來,不是,剛出生的時候他已經有習氣了,且不說前世,就是他在娘胎裡面受到的胎教也會染上習氣,父母一舉一動都對胎兒有影響,所以他也有習氣。因此雖然他本性是本善,可是「性相近,習相遠」,大家的本性是一樣的,可是染上的習氣不同,這是後天環境給他造就的。這習相遠,從根本來說,這個習氣跟他本性相遠離了,本性是純淨純善的。這個本善沒有善惡對待的善,這叫本善,《大學》裡面講是明德,是至善。可是習氣這是受父母、環境的影響,它就有善有惡,就跟本性相遠離,而這習性當中也是有善惡不同,所以就有人的不一樣。在善的環境下成長的人,我們說他是好人,他有好的習氣;在不善的環境裡成長的人,他就會漸漸變成壞人,這也是習相遠。所以古聖先賢必定是用教育把人從習氣那里拉回來,所以「苟不教,性乃遷」,要讓他回歸本性本善,唯有靠教育。
這個習性,孟子所說的是「放心」,這個心本來是純淨純善的,本來是沒有動搖的,那放心是什麼?放出去的心,放出去的心不是真心,是妄心。這個妄心在外面攀著緣而走,隨著善緣就善,隨著惡緣就惡,可是善惡都不是真心。現在要把這個放出去的妄心把它收回來,這叫「閑其放心」。閑是講控制,控制住妄心,控制久了妄心不動了,真心就現前。這個就要靠聖賢教育了。所以「童蒙須知」裡面所講的都是小事,可是每一樁小事都是幫助我們收回妄心,這裡講閑其放心。「養其德性」,養我們的先天的本性本善,《大學》講的明德、至善。「為異日進修上達之階」,這個異日是將來,小學這個根基紮好之後就進入大學,大學目的在窮理,在真正恢復我們本性本善,圓滿的恢復,本性當中的智慧、德能、相好都要恢復,這是進修上達。小學是階梯,是基礎,所以非常的重要,沒有這個基礎,日後想要入大學、能夠上達聖賢境界,不可能!非得要從基礎紮根教育學起。
底下說,「吾願為父兄者,毋視為易知而教之不嚴;為子弟者,更毋忽以為不足知而聽之藐藐也」。這是陳弘謀先生苦心勸導我們,希望為人父兄者,做人父母的、做人兄長的、做人老師的,千萬不要把這個「童蒙須知」看淺了,以為這些都是小事,不足以花這麼大的精神,所以教之不嚴。小事雖然是一舉一動,可是如果把它忽略了,就是這些小事當中把這大德給損害了。其實真正的聖賢與凡夫所不同的,不是說他們在生活上有什麼不一樣,而是他聖賢在點滴生活小事當中都能存養本性本善,都是在這些小事上去下功夫,所以說慎於始。為人子弟的,做兒女的、做學生的,千萬也不要以為這些小事不用學了,反正長大了都會知道,把這些規矩忽略掉,這就很可惜。聖賢的基礎都是在從小奠定,大了就不好教。可是大了之後是不是就不能教?也不是,真正好學的,還是能夠把這基礎補上。我們自己這一代很遺憾,在小的時候出生在文化大革命當中,那時這些傳統文化教育基本上都銷聲匿跡,全給打倒了。幸虧家裡還有一點點家教,還算走上正路,可是要入聖賢之門,還得回過頭來在這些小學基礎上面下功夫。所以師父讓我習講這四書,我自己覺得先要在這小學上補課,雙管齊下。
「童蒙須知」裡面從這五個方面來說,第一是衣服冠履。「次及言語步趨」,這是第二個,教我們如何言語、進退、應對,說話、走路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禮儀。第三講的是「灑掃涓潔」,這是做家務,整潔衛生。再下來是「讀書寫文字」,怎麼樣讀書,怎麼樣寫字。前面的基礎做到了,這是力行,然後才有學文。《弟子規》上講的「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就是前面如果衣服冠履、言語步趨、灑掃涓潔都沒做好,直接想讀書寫文字,這種人必定會成為浮華之人。當然光是在衣服冠履、言語步趨、灑掃涓潔這些生活事情上去力行,但是不學文也不行,「但力行,不學文,任已見,昧理真」。所以小學是個基礎,但是不僅只停留在小學上,還要繼續的去深入學習,志在成聖成賢。最後第五方面是「雜細事宜」,這裡面列舉了很多生活上的事情。所以這從五大類給我們講做為一個孩子必須要學習的這些內容,皆所當知,都需要知道。
掃碼即可在手機收聽全集(先安裝喜馬拉雅fm)
以上文字爲節選內容

《養正遺規譯註》獲取鏈接
我有三事奉勸四弟,
一曰“勤”,二曰“早起”,三曰“看《五種遺規》”
——曾文正公


◎ 淘寶免費請購鏈接: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22.X2QD9L&id=544185495671&ns=1&abbucket=9#detail



點擊以下文章可看《養正遺規》往期內容:

兩百多年前的他,用業餘時間編輯的這部書一直影響至今

這是一篇四千五百年老祖宗對後代子孫教導的精華

立志決定了你的人生方向和高度
圖片文字均來源網絡,全知堂編輯,歡迎轉載。
至樂莫若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長按二維碼  一鍵加關注


    关注 全知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