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堂 立志決定了你的人生方向和高度

 

我們這一生不必要很出名,要崇高,要成聖成賢,這個是自己的事,自己能做到。...

我們這一生不必要很出名,要崇高,要成聖成賢,這個是自己的事,自己能做到。朱子的這篇《滄洲精舍諭學者》,是教我們立志,要學習聖賢的文化,這是第一步。
▲滄州精舍
原文
朱子《滄洲精舍諭學者》
宏謀按:學莫先于立志。固人盡知之。但世人所謂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祿耳。每子弟發蒙。即便以此相誘。故所誇材雋. 不過氾濫於記誦詞章。而不復知孝弟忠信為何事。朱子諭學者. 所雲志不立之病. 卻在貪利祿不貪道義。要作貴人不要作好人。教後生須將此路頭. 先與他指點明白。方得迤邐(yí lǐ)向聖賢一路上去。故是編既示以學之綱。即不可不正. 其志所向。否則志非其志。學亦非其學矣。

書不記. 熟讀可記。義不精. 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只如而今。貪利祿. 而不貪道義。要作貴人. 而不要作好人. 皆是志不立之病。直須反復思量。究見病痛起處. 勇猛奮躍。不伏作此等人。一躍躍出. 見得聖賢所說千言萬語. 都無一事不是實語。方始立得此志。就此積累工夫. 迤邐向上去. 大有事在。諸君勉旃(zhān)。不是小事。

講解
《養正遺規》選講  | 學貴立志——朱子滄洲精舍諭學者

作者:鐘茂森博士

時間:二OO九年六月于中國雲南晚晴軒
掃碼即可在手機收聽全集(先安裝喜馬拉雅fm)
以下爲摘選內容
朱子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是把中國傳統聖學的綱要為我們明示了出來,這一篇是教我們立志,要學習聖賢的文化,這是第一步。所以在這篇文章的前面,陳弘謀先生有一篇《按》,就是它的序言。他說:

【學莫先于立志。固人盡知之。但世人所謂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祿耳。】

大家都懂得,想要學必須先立志,沒有一個志向,當然學習不能成就。可是世間人,他們的立志是什麼?為了求得功名利祿。古代讀書人“十年寒窗,一舉成名”,這十年寒窗的努力,為了什麼?是為了自己成聖成賢,還是為了自己求得名聞利養?這個我們一開始進入學習的時候,就要把我們的志向端正。這裡陳弘謀先生說:

【每子弟發蒙。即便以此相誘。故所誇材雋。不過氾濫於記誦詞章。而不復知孝弟忠信為何事。】

培養自己的子弟讀書,我們也見到很多父母,用什麼來誘導自己的子女?是用自己所希望的功名利祿,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夠將來得到功名富貴。所以培養子弟求學,朝著這個方向。要考功名,確實要讀書,那麼子弟也有的很發奮,也有不少很優秀的,很有才華的。但是這些才華、這種優秀,世人以什麼做標準?不過是他能夠博文熟記,把這些辭章、文字能夠記熟;也能寫出好文章、好詩詞,可是沒有在德行上去探求。

所以學到最後,確實是一個很有文學造詣的文人,也很有知識,懂得很多,可是很悲哀的是“不復知孝弟忠信為何事”,“孝悌忠信”是八德其中的四條!也代表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聖人教導我們修這種德行能夠恢復我們的本性,成就聖賢之道。這是聖賢人真正希望我們所追求的,不是希望我們追求這種功名利祿,追求知名度。

所以朱夫子在此地教人,他在滄洲精舍對學生們開示,他講到:

【朱子諭學者。所以志不立之病。卻在貪利祿不貪道義。要作貴人不要作好人。教後生須將此路頭。先與他指點明白。方得迤邐向聖賢一路上去。】

所以朱夫子教導後學,立志要立得正。志如何叫不正?如果有貪利祿,追求名聞利養,追求五欲六塵的享受,有這種貪求心去學習,那就是沒有立得正志,這個志歪邪了。朱夫子要我們要貪只貪道義,不是貪利祿。在道義上跟別人相比、跟古人相比,而不是在自己的名聞利養,在享受上,去跟人攀比。立志要做貴人,那就錯了。要做好人,要做有德行的人。
孔子、顏回,孟子


有德者未必是得富貴。我們看到古來的聖賢,孔子、顏回,乃至孟子,他們生前都沒有富貴!包括朱夫子本人,他十八歲就考上進士了,可是他只做了九年的官,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治學,希聖希賢。所以朱夫子教後生要走上聖學之路,先要給他指點明白。這一開頭的因很重要,因地上真,果報才真,“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慎於始,一開始我們的志向要端正。

古人講的,讀書為的什麼?志在聖賢,不是志在名利。有了正確的志向,那我們“方得迤邐向聖賢一路上去”,“迤邐”是表示走在崎嶇的道路上,克服重重的困難,學聖學賢這條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挫折,總會有考驗。尤其是在現代的社會,現代社會污染重!什麼污染?名利的污染、五欲六塵享受的污染,比古代要嚴重得多。如果在這些方面不能夠好好把持住自己,學習聖賢道路很容易就學歪了。這一學歪會成什麼樣子?縱然你有很廣博的學識,但是你把這些廣博的學識全都用在自己的自私自利上來了。不僅是說成聖成賢沒有機會,而且這一生肯定會造作罪業!

在宋朝秦檜就是一個例子,他也是很有學識的,也是博學多聞,也是進士出身。可是自私自利沒放下,名聞利養沒放下,在這裡面起貪慕之心,把氣節、把德行都斷送掉了。最後賣國求榮,他跟皇帝一起勾結,給嶽飛,這位抗金兵的勇將,下了十二個金牌,將嶽飛調回來。本來岳飛能夠收復中原,這一路打仗非常順利,勢不可擋,金兵聽到嶽飛之名都是聞風喪膽。嶽飛要把被拘捕的老皇帝請回來,要收復舊山河,但是金兵賄賂秦檜,讓秦檜下這個毒手。在把嶽飛調回來之後,就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殺死了。所以秦檜遺臭萬年!我們在杭州到過岳王墓,瞻仰完嶽飛像之後,出來就會看到秦檜夫婦兩人的銅像跪在門外,旁邊放著木頭做的手板,是專門給遊客用來打他的。每個遊客先去瞻仰岳王,出來之後總要狠狠的打這個秦檜的銅像,把他臭駡一頓。
▲秦檜夫婦雕像


岳飛和秦檜這兩個人,兩個下場。兩個人都很有學問,可嶽飛用得正,他是志在報國,這是他母親對他的教導。他從小喪父,母親帶著他長大,後來嶽飛要出去為國家服務的時候,岳母在他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嶽飛是個孝子,一生謹記著母親的教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國家可以說是寧舍生命、絕不退縮,所以屢戰屢勝,這是英雄的氣概。雖然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九歲,但是名垂青史。所以志向立起來之後,這個人的人生就能夠崇高,就能夠真正為後世立一個榜樣。所以小孩從小就要學習這些英雄的模範,立起一個大志向,要做好人,要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正人君子,要做聖賢。那麼這一生自然就會前途光明。

所以陳弘謀先生說,朱夫子這篇文章在聖學綱要之後,為什麼編在這後面?就是要為後生說明志向多麼重要。

【即不可不正其志所向。否則志非其志。學亦非其學矣。】

如果志向不正,就不能稱為有志,那沒有志,這學也不能稱為真學,所學的並非是真實學問。秦檜這一生的學問都不是真實學問,為什麼?因為這個學問只幫他成就一個小人,成就一個賣國求榮、遺臭萬年的人。這就不是真學問。所以我們認真的來學習朱夫子的這一篇短文。文中這樣說到:

【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

這是講到讀書,那麼面對的問題,一個是記憶,你要背誦;一個是對義理的瞭解。如果記憶力不夠好的,這是各人的天分有所差別。不能夠很快的背誦的話,沒有關係,“熟讀可記”。你一篇文章讀的遍數多了,自然朗朗上口,所以背誦起來不必太過的牽強,先是熟讀,遍數讀得多,很容易就記下來了,這個需要我們鍥而不捨的努力。正如夫子講的:“人十能知,己百知。人能百知,己千知。”別人讀書,讀十遍就能背。我?如果不能背,讀一百遍總能背下來了。人家讀一百遍,義理統統都搞清楚了,那我搞不清楚,我讀一千遍,“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意思很自然就能明瞭,只要下苦功,所以下面講的“義不精,細思可精”。書裡面的義理我們不能夠通達明瞭的話,沒有關係,細細的去琢磨,一遍一遍的重複,總有一天你能夠滯塞通。所以記書和思維經義,只要下苦功,沒有說達不到的。

下麵講:“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如果不立志向,讀書真的就沒有著力處,用不上勁。為什麼?因為志向是讀書的原動力,我們為什麼能夠發奮讀書?因為我們有志向,志向愈崇高你的動力愈大。所以古人教我們,志在聖賢,立個高志向,我們這個動力就足。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挫折,我們都能夠鍥而不捨。如果沒有志向,那真的人就像一灘爛泥一樣,立不起來了。古人對這種人諷刺說,是行屍走肉一般。雖然這口氣還沒斷、還活著,可是跟死了的人又有什麼區別?所以人一定要有志氣,一定要求上進,要做好人、要做聖人。下麵朱夫子說:

【只如而今。貪利祿。而不貪道義。要作貴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

朱夫子當年是在南宋時期,他跟嶽飛算是同時代。當時就出現了這種狀況,現在更普遍了、更嚴重了。所以而今,人為什麼會讀書?“貪利祿,而不貪道義”。

你去大學裡去問一問這些大學生們,你為什麼要上大學?你可以做個民意調查,看看有幾個人會說,我上大學是為了做個聖人。我看這種人太少了!我估計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我上大學以後,出來有個好的工作,賺錢會多!”都是為了利祿!所以,大學裡面最吃香最熱門的專業都在商學院裡面。我過去就是在商學院裡面教書的,我在美國、在澳洲、在中國都教過大學,都在商學院裡面任過教。幾乎沒有例外的,所有的大學裡面,商學院的學生人數是最多的,是最熱門的學科。為什麼?大家都想經商,都能賺大錢。全是利祿之心志!再去看看傳統文化的這些學科,哲學的、中文的,可能問津的人就少了。所以這個是什麼?要做富貴人的志向,不是要做好人的志向,這是“志不立之病”,沒有立志。所以現前這個社會,整個青少年一代都是受到了這種名利的污染。氣節、德性真的就不如古人了。

這裡說做好人,什麼叫好人?好人必定是心好、心善良,沒有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想到天下百姓的福祉。心好的人,他的身體的造作當然都是做的好事,口裡的言語都是說的好話。所以我們求學,首先要立定個志向,要做個好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漸漸入聖賢的境界,這個人生才有意義,沒有白來一趟。

因此朱夫子下面教導我們:
【直須反復思量。究見病痛起處。勇猛奮躍。不伏作此等人。】

真正有志向的青年人,要反復思量,觀察、檢點自己求學的動機在哪裡?內心深處對名利的執著,能不能放下?這些東西是污染,要把它們從內心裡洗刷乾淨。有一個純淨的心態,才能真正接受聖賢的教誨。意地不清淨,想要接受聖賢教誨,聖賢的教導入不進去!為什麼?被這些污染給障礙住了。所以我們要“究見病痛起處”,“究”是探究,深挖自己的內心深處,見到病痛起處。這個病痛就是前面講的志不立之病,為什麼我們沒有真正發自內心,立起成聖成賢的志向,原因到底在哪裡?這是“病痛起處”!像醫生治病,得治根,治本。這個病痛的根本原因就是自私自利,對名聞利養的貪圖。發現了這病根之後,要把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把它切掉。那些東西不是我們本性裡面的東西,本性裡面是本善,是純淨純善,只有善的,沒有惡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的貪求這些是惡!不是本性的東西,我們要把它剔除。這樣本性、本善就能彰顯了,你就能成聖成賢了。

成聖成賢不難!因為什麼?你本來跟聖賢沒有兩樣。孟子講的“人皆可以成堯舜”,那我們為什麼不行?就是被這個自私自利、貪圖名利的心給障覆住了。現在認識病根,“勇猛奮躍”,“勇猛”是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最大的煩惱是貪!貪瞋癡慢,這都是毒素,而這個毒的根就是貪,把貪心勇猛的切斷。就好像毒蛇咬到手指,當機立斷把手指給砍掉,否則這毒順著血液攻心,人就要完了。為了保全生命,舍掉毒指,這是勇猛的精神。我們對自己的煩惱習氣也是這樣的,現在這個習氣黏在我們的內心當中,黏了很久,要撕下來肯定會很痛,但是不勇猛的撕下去,不行!它會害了我們一生,這就需要有勇猛的精神。“奮躍”是行動。有了勇猛的志向,馬上付諸行動,真幹!遠離名利,把自私自利徹底根除,這就是“不伏作此等人”。“此等人”就是那種貪利祿,不貪道義,要做貴人不要做好人的人,這種人我們不屑一顧!這等人可恥!那我們不要看別人是不是這等人,看自己是不是這等人,這個是關鍵。人家做不做是人家的事情,我們不能盯著別人,盯著別人,自己的德行就被敗壞掉了。

求學修行要從自己反躬內省,從內心深處去修行,跟別人不相干。所以知恥近乎勇,假如自己有這些習氣,現在學了聖賢之道,明白了,知道自己過去錯了,現在回頭,這是真正的勇士!他知恥,就是勇。然後奮躍就是力行,力行近乎仁。仁,是聖人的德行。你能夠勇猛精進,落實聖賢人的教誨,把自己煩惱習氣都格除乾淨,讓自己本性彰顯,那你就是真正的仁人君子,聖賢之人。所以:

【一躍躍出。見得聖賢所說千言萬語。都無一事不是實語。方始立得此志。就此積累工夫。迤邐向上去。大有事在。諸君勉旃。不是小事。】

這奮躍起來了,就是真幹。真幹是什麼?你的心真,你真想這麼做了,那不是搞虛假的,不是表面功夫。真正內心裡羡慕聖賢,要在這一生成聖成賢,那你就真去幹,真去落實。從哪落實?《大學》裡面講到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從這裡落實。格物是格除物欲,把那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享樂的心格除得乾乾淨淨,你才能夠恢復你本性當中的良知,這是致知。那你的意地就真誠了,你的心地就正了。然後你就“見得聖賢所說千言萬語”,這些聖賢的教誨,“無一事不是實語”,全都是真實語。“實語”講的是什麼?全都是本性當中流露出來的話語,這是真實語。本性是純善的,所以流露出來的話語全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那麼這時候你真正懂得了。為什麼?因為你有聖賢的存心。聖人是貪道義不貪利祿,這個貪是追求,一生追求道義,不追求利祿。跟凡人不同,凡人是貪利祿不貪道義。那你能夠跟聖人存心一致,你就能夠領會聖賢人的話語。所以學聖賢學問,存心是最重要的,沒有跟聖賢人相應的存心,聖賢學問你聽都聽不懂,只聽了些皮毛,入不進去!因此正心最重要。

所以心正了,“方始立得此志”,你的志向就真正立起來了。這個志向就是希聖希賢,然後一生不間斷的去追求,積累修學的功夫,在聖賢之道上努力的攀求。“迤邐向上去”就是好比在一個很難走的小道上曲折前行,真的,學聖賢的這個路子是曲折的,但是只要目標正確,你決定能夠走到終點。“大有事在”,這是你最後真能成聖成賢,這才是人生大事!我們這一生不必要很出名,出名就沒有用了,要什麼?要崇高,要成聖成賢,這個是自己的事,自己能做到。“所以諸君勉旃”,“旃”是屬於助詞,是之和焉的合讀,讀在一起就叫旃,就是諸君勉之焉。“諸君”是朱夫子對我們大家的稱呼,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包括在內,希望大家認真的落實,勉勵行之。這不是小事!立志是頭等大事!

《養正遺規譯註》獲取鏈接
我有三事奉勸四弟,
一曰“勤”,二曰“早起”,三曰“看《五種遺規》”
——曾文正公


◎ 淘寶免費請購鏈接: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22.X2QD9L&id=544185495671&ns=1&abbucket=9#detail

圖片文字均來源網絡,歡迎轉載。
至樂莫若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長按二維碼  一鍵加關注


    关注 全知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