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百年‖舒洁:寓言

 

舒洁:源系黄金家族

南蒙赤峰人

先后毕业于解放军大连陆军学院

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

现为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院副院长 2010年获中国当代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

《原野》公众平台隆重推出“诗路百年”第一期




舒洁:寓言
诗路百年




舒洁(1958~ ),蒙古黄金家族成员,蒙名特尼贡,蒙东赤峰市元宝山人。先后就读于大连陆军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1986年参加第三次全国青创会。曾在沈阳军区服役。

历任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工作人员,《青年文学》编辑,《新世纪诗刊》主编。2010年获中国当代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现居北京,任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院副院长。
主要作品:诗歌集:《心灵的故园》(作家出版社)、《神赐的口信》(作家出版社)、《舒洁诗歌集》(六卷)(大众文艺出版社)、《舒洁诗选》(五卷、人民出版社),长诗集《帝国的情史》(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仓央嘉措》(人民出版社)、《红》,随笔集《大地的心》等。
目录:

寓言(10首)

《天地缘定》(随笔)

《原野》公众平台:山泉共鸣候鸟栖息

《山海关》

伸向海里的城,长城

挡不住,也围不住悲痛

一个叫孟姜的女子

曾经哭墙,彻底遗忘那时的天空

伟大的清朝,宛如从天上扑来

原来那是一个男婴,在此地降生

2016年11月25日正午

于京沈高速山海关服务区

《原野》办刊理念:淳朴自然包容存在

断章:《天地迥异》

你能看到的色彩,蔬菜都有

不仅在地上,也在天上

你能看到的马,拉车的,耕田的

供人玩赏的,都不属于高原

那是一些灵异

决定一个帝国的命运

它们卸下征鞍,汗就弃了王冠

你能看到的女子,身旁的,远方的

她们都不属于营盘

或者这样说,我所说的女子

她们不叫恋人,更不叫爱人

我们叫她们额吉,姐妹

十万里疆场沉寂,沉寂之后

就说如今吧,她们仍是花儿

开放在羊群后面

2016年11月25日夜,北京

《原野》:一本纯纸质民刊

断章:《恩赐的食物》

这一世你吃多少,天地知道

你不知道挥汗如雨的牛

也有一家老小

你不知道最古老的歌谣

来自狩猎者,他们箭射鹿,还有虎

后来有了庄稼,麦子金黄,玉米精妙

北方一季稻,南方两季稻

你不知道土地的疲惫,你活着

阳光一针一线,炊烟一飘一绕

2016年11月26日,于北京

网站:shiyanren.com

断章:《蒙古》

你是没有边缘的,你的身躯

在六月的雪线下,你的目光

也没有边缘。像一种久远的抚摸

你遍地的青草,牛羊与风

你的不朽的倾吐,乌兰巴托

夜晚的灯光与爱情;你在北方以北

你是没有边缘的,每天每天

我都仰视你很红很高的黎明

2016年11月27日,北京
沟通联系的桥梁
《某一天》

在我们适应的那部分

生活之路贯穿其中,这是时间

就如一套衣服上细密的针线

有时会刺痛记忆里的童年

总会有人永别这个空间

到另一个空间,那是忧伤的一天

肃穆,安宁。我们不知道是什么

正在莅临,但清楚是什么正在走远

2016年12月3日,北京







《就是这样》

捧住一片雪花

我就看见融化的翅膀

听长风歌唱

我就相信北方有故乡

就是这样

万涓入海,路在路上

2016年12月4日,北京
广结善缘的纽带
《关里关外》

不止一关

你可以想象

万重山外玫瑰花开,少女情怀

你只能想象

有多少人交错而过

关内白鸽,不知栖落谁家阳台

风雨层叠

密集的心不问未来

在与不在,关里关外,不落尘埃

2016年12月5日,北京
文学写作的园地
《看一眼往昔》

没有看见希望发现的发现

月正当头,没有看见那个身影

夜色那么远,覆盖深渊

没有看见举起酒杯的人

侧耳倾听,谁在默念

谁在酒后遗忘了酒中的语言

2016年12月15日夜

于南蒙古故地赤峰
发表作品的平台
《与谁说》

我对你们说的江山没有树木

那是玉一般的舒展

细腻,透着气息

随处都是边缘

我所热爱的江山没有鸟群

只有我,徜徉无尽

2016年12月16日

于南蒙古故地赤峰

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我在幻听某种声音

细微的,真切的,有些隐秘

在这尘世,我们甚至不知

一粒尘土会飘向哪里

或归隐哪里

我能听到的古老语言

在一棵树上是新枝

在大河中是一滴水

对充满感激与悲伤的心灵

是一滴泪

但是

我还是要致敬,不是对一切

是对奇迹般鲜活的生命

在严酷与戾气中开放的花朵

对淡淡的馨香

我致敬!然后

我就感念一生

2016年12月18日夜

于南蒙古故地赤峰



圣洁的裸露

心灵的故园

舒洁:《天地缘定》(随笔)

与著名画家刘兆平先生结识的时间,仿佛推迟了二十年。

为写作长诗集《帝国的情史》,我准备了二十年。这是一个一再阅读与寻找的过程。

马年春节前夕,我终于写就这部9600行长诗并交予凤凰传媒集团所属江苏文艺出版社。很快,我接到该社副总编辑于奎潮电话,他说,凤凰传媒集团董事长陈海燕决定将《帝国的情史》做成精装诗画本。奎潮的意思是,因为《帝国的情史》所依托的背景,最好由我在京请一位画家插图。

二十年前,在反复阅读《蒙古秘史》之后,我隐隐地感觉到遥远而亲近的召唤,那是异常真实的体味;我告诉自己,将来,我一定要写作一部淡化蒙古远征史实的诗篇,我会将心灵与目光双重的注视投向那片广袤的自然与情感之海,就如我倚靠阴山,用诚挚干净的语言描述草原。我知道,我的这部诗歌集,是写给母亲的。在我们活着的世间,母亲,是个大形象。

也许是巧合,二十年前,兆平就在内蒙。

他曾长时间在我的家乡工作,先后任内蒙古团委《这一代》总编辑、呼和浩特画院院长等职。最为关键的是,作为一位富有激情、热爱与想象力的杰出的画家,他的心与情感须臾未曾远离那片丰厚的大地。他的连环画《马头琴的故事》,从最深的最远的源头形象阐释了一种古老文化的由来。可以这样说,假如你想了解或贴近蒙古民族苍凉的心绪,那么,顺着马头琴声,你就能够发现开启之门。

这样的发现弥足珍贵。

在兆平地处京北的画室,我简单说明来意。我特别强调,《帝国的情史》不是图解征战史,而是以长诗的形式努力走向鏖战背后人的心灵史实。我的意思是,面对某一种心灵形态,在神奇的艺术想象中,肯定存在近似性。

令我感到惊异的是,在我给兆平《帝国的情史》诗稿之前,他已经开始思考自然和谐与水墨生态之间的永恒关联了。那一天,我在兆平充满激情的语境中寻找画面感。我确信,我看到了。由此,我笃信,为《帝国的情史》创作三十三幅插图,兆平是唯一人选。当然,那天,我没有对兆平说这些话。我只说,这样,您先看看诗歌吧。

仅仅时隔几天,通过微信,兆平就将六福插图草图发给了我。我必须承认,看完草图,我被深深震撼!兆平的水墨生态画,他对蒙古高原自然、历史与人的理解,他通过墨迹真实凸显而出的灵魂,与我在长诗里表达的东西如此契合!我对兆平说,我想看看原作。

再次来到兆平画室,他已经将草图挂在一面墙上。我想说,那是可以感觉的、仿佛在微微移动着的、依然活在光与色彩中的蒙古高原史。我在那些极富灵性,完全契合我写作长诗集《帝国的情史》连贯心境的画作前站立了很久。不错,我依稀听到了牧歌,我同时听到了心灵之寻的声音;透过色彩,我甚至看到了很多我所熟悉的身影——那是复活。

我对兆平说,好了,就是这样,您可以顺从心,大胆创作了。

后来,我是指距此三个月后,在兆平完美创作出三十三幅画作当天,他对我说,在《帝国的情史》中,他找到了久已萦怀于心的东西。作为大家,兆平是谦和的。我理解他的话,阅读长诗集《帝国的情史》,他获得了一个激励点,由此找到了让艺术产生本质蜕变的突破口,或宣泄口。在我面前,兆平竟然可以将我的一些诗歌片段背诵出来!这也是我,一个诗人的荣幸。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得知,在马年春节前后近三个月时间里,兆平几乎画疯了。为创作这批水墨生态画,他谢绝一切应酬和活动,其中包括放弃赴欧洲参加艺术交流。当他将三十三幅插图中最后一幅大画《蒙古时空图》画就时,他肆意泼墨的状态,当如在高原纵马。那一时刻,他静心望远稍作歇息,面对被自己刚刚复活的时空。

刘兆平是这样一个画家,相对于创作,他具有足以支撑起自己艺术体系的理论体系;他敬畏并热爱自然,他的理论与创作无不饱含对此的理解;他向往自由、自如的田园生活,他对水墨生态创作理念的一再阐释与实践,来源于这个理想——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艺术,当和谐相存;他拒绝刻意,他相信天地大道灵息一定深深依赖幽淡无华的自然,作为个体的人,则活在只有一次的奇迹中;他谦和,这来源于他的自信,我绝对相信他会投入后半生,让他的水墨生态理念变为可视的艺术,就像精美绝伦的建筑一样。

我是可以如此评价刘兆平的,我见证了他艺术的蜕变,我与他的合作,诗与画的自然融合,通过我的长诗集《帝国的情史》,让我找到了客观真实评价他的依据。他的三十三幅蕴藉丰富的画作,是对一个古老民族与仁慈高原的另一种解说,这就是价值。

这是诗歌,是刘兆平水墨生态画的价值,具有永恒性。

写作诗歌三十八年,因为诗歌,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一位杰出的画家。我突然发现,诗与画的结合,竟然如此奇妙!于是,在某一天,我对兆平说,我再写两部长诗集,您将这个水墨生态系列画到一百幅吧!我是认真的。兆平瞬间应允。他的神情告诉我,他同样是认真的。

最后,我想说,刘兆平理解蒙古民族及她的历史。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否则,我与他就会在苍茫人生中擦肩而过。

在我的长诗集《帝国的情史》付梓之际,我写此小文,以此表达我对诗歌,对艺术,对大画家刘兆平先生的致敬。

不要怀疑,活着,万物有灵,一定存在天地缘定。

生命如此,艺术亦如此。

2014年4月8日傍晚,改于北京北城


12



28









往期回顾:

原野沙龙‖对于写作您是否有话说

郭力家:一个陌生女人的微信

口语和八十年代‖李亚伟

峻刚行者:人世的苦难绝不是身外事

冷巉:读黄诏南诗集《绽放在心中的莲花》

张凤林‖谁能还老兵历史的真相

《原野》微信公众平台投稿及稿费福利须知



《原野》团队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事宜 请联系QQ:6459598

投稿后请添加主编微信:sylc0418(以便发稿时提醒)

原野文学QQ群:13330313(论坛投稿后请加入本群)

《原野》微刊319 本期责编:东之 制作:古叶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玩耍


    关注 原野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