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不会变成那种曾经讨厌的人?

 

你曾经讨厌的那种人,或许就是那个“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自己。...



期待与你相遇几分钟,不多不少刚刚好。

2017.1.13
宜 踢翻小凳子
忌 学做坏女孩
“为自己负责,不添乱,之于社会本身就是一种贡献。”
| 维安 | 






图片作者:MONO
昨晚上失眠。前几天因为复习,连着几天凌晨两三点才睡,考完了反而一下适应不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把这学期几个月的生活回顾了一遍。

深夜的时候最容易莫名失落,忽然一腔酸楚涌出来,不知道从哪里抒发,摸到朋友送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小王子封面的本子,我打算拿它来记手写的日记。朋友说:“你的梦想是从小王子开始的,希望这个梦一直做下去,不要醒来,也不要长大,长大了就变笨了。”

“我们终将成为一个大人,接受这个世界的规则和评判标准,会有告别,会有妥协,别怕,只是冒着流眼泪的风险留住记忆,然后自我驯服。我们都耻于成为曾经自己讨厌的那些虚荣势力的人,却被现实的压力,别人给予的危机感逼迫到了悬崖。”这是一年多以前写的一段话,如今再读,整篇文章甚觉浅薄,却为当时的那种偏执而纯粹的情感而感动。

我忽然在想:“我们会不会正在变成那种我们曾经讨厌的人?”

初中高中都有写日记的习惯,那个时候不是为了记录,就是纯粹的抒发,自我排解,靠写一些别人可能都看不懂的,结构怪异的长句子自得其乐。上了大学之后类似的东西写得愈发少了,更多的文字是在作业上,在网络里,在各种各样的公众论坛上,多的是与其他同龄人的共鸣,虽说也是写自己的想法,终究不是一种与自己的纯粹对谈。

自己写东西并不是为了记录,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批评,一种自我的缠绕,然后在某个时刻,斩断,纠结之处就全解开了。

凌晨三点多的时候,月光清冷,洒在阳台上,让人格外的清醒。睡不着,打开手机听吴晓波老师的音频,都是很久之前的节目,打算重听。吴晓波老师是当下很著名的财经作家,复旦新闻系毕业,如今是自媒体人,拥有自己的出版公司,继续从事商业写作。

之前在看他的散文集《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很喜欢他的思路清晰,语言干净有力,修辞恰当,感性理性分配得当。在吴晓波老师身上我看到一个有梦青年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他所谓的“中产阶级”,从靠别人资助才得以启程的南疆考察,到如今可以自在地在西湖边喝一杯茶然后坐一个下午,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写什么写什么。心情好了可以预测一下国家经济趋势预测,也可以在机场里即兴给女儿写一封温情脉脉地信作为成人礼。

吴老师说他对职业方向的确定是从大学开始的,有一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每个人都要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那个在复旦图书馆里总是看书到深夜的戴着眼镜的男孩子说:“我在大学里就认定:我要成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我要写字,怎么办呢,找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很长时候我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我不太会被组织、被机构绑架,我只相信命运要掌握在我自己的裤腰上,让自己能够在思想上独立,首先,我要在经济上能够独立。”

二十几年后,我来到了他曾经的那个年岁,我看到了他二十出头的青年意志,心底的热情也仿佛被召唤了出来。我想我是自私的,我并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抱负,我也并不觉得自己可以对这个社会有多麽多麽大的贡献。

我觉得做好我自己,为我自己负责,不添乱。之于旁人,之于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种贡献。
上次看到一个话题:“你想过自己的25岁是什么样子的吗?”

我很认真地大胆地幻想了未来的几年,或许这份蓝图里并没有高楼广厦,也没有豪车和华服,我并不想拎着多贵的包去和多少富二代约会,也不想走马观花式地周游世界。我开始觉得他们都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而是这个“社会想要的”,或者说这个“社会觉得青年人会想要的”。

可是并不是说看不起功名利禄。相反,他们很重要,他们是一些类型梦想开始的基础,但是一个人拥有过多的物欲,或者说被社会视野里的价值观所捆绑,是很可怕的。

自由。我觉得我需要这个。

自由意味着我靠自己的努力,凭借我自己的努力拒绝了我讨厌的一切标签。我想有一份自由而体面的工作,我会有爱人,或者没有。能够在忙碌的时候挑灯夜战激昂地面对我的事业,让内在野心的一部分释放出来,碰撞出火花。也能够宅在自己的家里录录节目,弹弹吉他,唱几首自己写的巴萨诺瓦。

“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是来自电影《死亡诗社》里的一句忠告。

你曾经讨厌的那种人,或许就是那个“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自己。
很多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年轻人,从小就在家养尊处优,爸妈长辈宠着,基本没受过什么委屈。

可是现在离开了那个把你捧在手心的地方了,见过越多的人,去过越多的地方,就会发现我们其实是如此的渺小而普通。没有你,人们该笑会笑该哭会哭,太阳会依然升起。

但是可千万不要因为这份忽而无依的恐惧就随波逐流啊。在这个光怪陆离的陌生地方,我手无寸铁,踽踽独行,没有人把我作为中心,我只能自己宠着自己。

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还不能确定。

但是我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保证不会。

这颗心被我养得谨慎恣意,热烈又凛冽。我有时候带着岁月静好的不动声色,更多时候都是一种对于未来死拼到底的决绝。
最近很喜欢一个词叫做“青年意志”,那是来自于年轻生命的不竭渴望,是一种蓬勃的力量,锐不可当,它就是我,也是你。

可能你现在的状态,是你多年前曾嗤之以鼻的,可是一点一点的将就,一点一点的妥协慢慢地把那份锐利给磨平,留下沉闷一击,坠入深渊里。

以前我一直以为努力的意义在于“获得”,在于你可以不断地往自己口袋里放筹码,这样就可以稳定,有底气,让人感到心安。后来我发现“获得”本身其实意义不大,
不是拥有,而是一种可以拒绝的权利。




-End-
 
文字|维安
排版|徙南
图片|MONO
音乐|《Sea of Dreams》
往期文章传送门:
习惯了向上攀登,走一段平路都甚觉心虚
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你要输得起。
有自己的小确幸,很柔软,也很硬气。
工作、考研或者其他:这些都是小事,自己决定就好


    关注 维安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