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柳神的暗示

 

------柳神的暗示------

《聊斋志异》第五十三章

在明朝末年,沂县有一个陈县令,以前是个三品大员,后来发现了当朝宰相贪赃枉法,向皇上进谏,可是宰相却买通了陈县令身边的人,将证据毁掉,而且还收买了人证,所以最后被宰相反咬一口,状告陈县令诬陷,因此皇上将其贬成了沂县县令。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但是他依旧刚正不阿,为人正直,两袖清风,想百姓之所想,忧百姓之所忧,是个难得的好官。

可是不幸的是,前不久,青、兖二州竟然发生了蝗灾,并渐渐地蔓延到了沂县。沂县的县令为此十分担忧。每天到田里去查探灾情,冥思苦想却始终不能够消灭蝗虫。于是贴出告示,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想出一个好的办法,可以治理蝗虫。

眼看着庄稼一点一点地被破坏,可是好的办法却始终没有。这天,退堂后,县令在书房看书,由于最近一直费心蝗灾的事,都没有休息好,所以县令便用手支着头,假寐了一会儿。

县令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有一个秀才前来县衙。只见秀才头上戴着高冠,身上穿的是绿色的衣服,长的十分高挑。

县令便问:“你是何人?”

秀才答:“我姓柳,看大人为了蝗灾而忧虑,所以想替大人解忧,替百姓解难。”

“噢?你当真有好的办法可以治理蝗虫吗?”县令一听,欣喜若狂。

秀才点了点头,便说道:“明天午时在西南的路上,有一个妇人,骑着一头大肚子的母驴经过,你提前去那里等她。因为她就是蝗神,你苦苦哀求她,我想她会帮你免除灾难的。”

说罢,秀才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县令一下子醒来,想想刚才的梦,是真是假?他也不是十分确信,但是这种关乎百姓生计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虽然感觉这个梦很奇怪,但是县令还是命人准备了酒水食物,还有一些别的贡品,带着衙役们早早地来到这里等候。

等了很久,也不见人来。县令想可能仅仅就是个梦而已,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准备带人打道回府之时,一个衙役大声叫道:“大人,大人,你看,远处有一个人过来了。”

县令急忙转身往远处看去,朦朦胧胧中,好像有一个妇人骑着一头驴子。没一会儿,妇人便走进了,只见她梳着高高的发髻,衣着华丽,身上披了一个褐色的斗篷,独自一人骑着一头驴子慢悠悠地过来。

县令急忙点燃香,倒了一杯酒,迎了上去。带着众人拦住驴子,便跪了下来。

妇人停了下来,问道:“你拦住我的去路,想要做什么?”

县令便哀求道:“区区小县,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怜悯,望您大慈大悲,不要让蝗虫吃庄稼了吧。”

妇人听罢气急败坏地说了一句:“柳秀才真是多嘴,泄露我的秘密。立即让他身受蝗害,不再损害庄稼便是了。”于是便饮酒三杯,一眨眼便不见了。

随后,蝗虫全部从庄稼地里飞了出来,遮天蔽日,全部落到了柳树上,只要是蝗虫经过的地方,柳树的叶子全部被吃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

此时,县令才明白,梦中的柳秀才就是柳神啊,是柳神给了自己指点,百姓才得以免遭蝗灾。有人说:“这是县令忧民所感动的。”我想,确实如此。

后来,县令便准备了贡品来祭拜柳神,感谢他的舍身救民。此后每年的那一天,都会祭拜柳神,希望大家可以记住柳神的恩德。从此以后沂县再也没有遭受过蝗灾。

昨天晚上发上来之后就去睡觉了,今天才发现不对劲。发上去的时候明明是好的,可能昨晚网站有问题吧,上面也有显示是一千多字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有那一点点,今天星期天,都没有人上班,也没有办法问是怎么回事,所以再从新发一遍上来吧。互相理解吧

------墓地------

《聊斋志异》第五十四章

在山东掖县,有一个做宰相的毛公,原来家里十分贫穷,他的父亲常常给别人放牛来养活家人。当时,在县城里有一个世代为官的张姓人家,在东山的南面有一块新的坟地。

后来经常有人,从坟地旁边经过的时候,都可以听见墓中有人,十分生气地大骂道:“你们快离开这里,这里不是你们应该待的地方,不要玷污了贵人的宅地。”

姓张的后来听说了这件事,一直不太相信。可是,后来张某做了个梦,梦中有人警告他:“你家的新坟地,本来应该是毛公的墓地,你们家不可以占据在这里,否则家中会常有不吉利的事发生,快快离开。”

张某感觉很奇怪,但是却并没有打算迁坟。可是从此以后,张家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一些怪事。于是别人都劝他,还是把坟迁走为好。最后,张某无奈,只得把坟迁到了别的地方。

有一天,毛公的父亲又出去放牛了,刚好经过张家原来的那个坟地时,天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猛然间便下起了大雨,在这荒郊野外之地,他没有地方可以躲雨,本来想着这雨来得及,应该也会走的快。于是就跑到了那个废弃的墓穴里,暂时躲避一下。

后来,雨却根本没有要停的意思,越下越大,大量的雨水冲进了墓穴,没一会儿功夫,墓穴里便进了很多的水,瞬间墓穴旁边的土便坍塌了,将毛公的父亲淹没在了里面,最终窒息而死。

当时,毛公还是个小孩子。由于家里十分贫穷,连个埋葬父亲的墓地也没有。母亲被逼无奈,独自一人来到张家,跪在张家的门口,“张老爷,请求张家给一小块地方,可以安葬我的丈夫啊。”

张某听罢事情的来龙去脉,便询问了他们的姓氏,“你丈夫姓甚名谁?”

母亲便说:“夫家姓毛,叫毛某某。”

张某十分诧异,就亲自去毛公父亲溺死的地方去看,结果发现,毛公的父亲正好死在了该放棺材的地方。

张某大吃一惊,想想以前发生的怪事,还有自己做的那个梦,还真的应验了,于是就同意了让毛公的父亲葬在这个墓穴,正所谓送佛送到西,而且还为毛家准备了上好的棺木,将毛公的父亲风风光光地大藏了。

办完了毛公父亲的丧事,母亲便带着毛公前来张家致谢。张某看见了毛公,聪明伶俐,一表人才,像是个成才的料,于是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还给他请了先生教他读书。而且还提出以后要把大女儿张素花嫁给他做妻子。毛公的母亲因祸得福,喜出望外,能攀上这样的亲家,是她想也不敢想的。

可是张家毕竟是富贵人家,张家大小姐又从小娇生惯养,正所谓是夏天穿着绫罗绸缎,手中摇着金扇,冬天穿着皮袄,床上铺着鹅绒。珍稀美味吃不尽,每天丫鬟送到屋内。当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可是,没成想却偏偏找了放牛人的儿子,每每有人问起这件事,她都恼羞成怒,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不敢告诉别人毛公是个放牛娃。

眼看着两人到了成婚的年龄,张某便给二人定了婚期。到了迎亲的这天,花轿来到了张家门口,可是素花却蓬头垢面,不肯梳洗打扮,一直不停地哭泣。宁死也不嫁给这个穷光蛋。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却始终无济于事。

由于平时素花和妹妹素梅关系一直很要好,于是父亲便找来素梅前去劝说姐姐。可是无论妹妹怎么说,姐姐都不听,气愤地说道:“我的命真是不好,摊上了这么个放牛娃,我看他是烂木头成不了大器,生就的泥鳅成不了龙,纸糊的舟船下不得水,土柱子怎么能当梁?放牛娃要是能当官,那谁还种地受穷啊。”

妹妹素梅虽然平时都听姐姐的,姐妹关系很融洽,可是此时却十分不赞同姐姐的想法,不满地对姐姐说道:“毛哥哥哪一点配不上你啊,周围的邻居无不夸他,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况且,你怎么知道他就会穷一辈子呢,不能目光短浅。”

姐姐听了瞪了一眼妹妹,生气地说道:“小妮子,你真是多嘴多舌,说的这么好,为什么你不嫁给他啊。”

妹妹也气愤地说道:“爹爹当初没有把我许给毛郎,若是把我许给他,根本不需要姐姐劝说,我便会心甘情愿地上花轿,嫁给他。”

说完便起身离开了,父母无论再怎么劝说素花都无济于事,而且素花还赌气说,再勉强她就上吊自杀。父母吓的不敢说什么,可是迎亲的队伍就在门外,毛公和媒人苦苦地等候。可是还不是不见新娘子上轿,于是媒人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以免误了时辰。

张某如热锅上的蚂蚁,十分着急。想起刚才素梅的话,灵机一动,找到素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素梅啊,你那个不听话的姐姐,誓死不从,可是毛郎的花轿就停在外面,要我如何反悔?你能否替爹娘想想,代替你姐姐出嫁,你可愿意?”张某流着泪说道。

素梅一向孝顺,不忍心为难父母,便痛快地说道:“既然父亲叫我去,那么即使是逃荒要饭,我都不会推迟的。况且,我想毛郎不会就这么穷一辈子的,有朝一日,他一定会出人头地的。”

父母亲听罢十分开心,急忙用姐姐的嫁妆,给妹妹梳洗打扮起来,就急匆匆地上了花轿。

再说这素梅,容色秀丽,肌肤莹白细腻,知书达理,端庄大气,可是却美中不足的是,唯独头发稀少。

成婚后,素梅和毛公夫妻两人倒也恩爱和睦,相敬如宾,素梅也十分孝顺婆婆,是个难得的好儿媳,只是素梅的头发稀疏,唯有这点,令毛公稍微有些不悦。后来,毛公知道了素梅不嫌弃自己,替姐姐嫁给自己的事后,十分感动,更加疼惜敬重她。

不久之后,毛公中了秀才,随后要去参加乡试,路上要经过王舍人的店。

店主人在前一天,做梦梦见神仙对他说:“明天会有一个毛解元来住店,你应该好好款待他,因为日后在你危难的时候,他会令你转危为安。”

店主第二天起来后,就特别留心当天的客人。等见了毛公,询问知道就是梦中神人所说的那个毛解元后,十分高兴,便吩咐店小二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而且也不收钱,十分热情。

毛公十分不解地问道:“店家,这是何意?你我素未蒙面,你为何这样待我?”

店主人便诚实地说:“我昨晚梦见神仙指示,说毛解元今天会路过本店,要我好生款待,日后您会是我的贵人。”

毛公一听自己会高中,十分开心,可是后来又一想:如果自己真的得中第一名举人,那么自己妻子的头发稀疏,恐怕到时候会被人讥笑,这可如何是好。那么还是等富贵之后将她休掉,再娶一个娇妻才能配得上自己。

然而考试完,录取榜文公布之后,毛公却傻了眼,名落孙山。他十分伤心,步伐沉重,精神不振。毛公感觉十分羞愧,无脸再去见店主人,于是便绕道回家了。

三年之后,毛公再次去考试,路过那家店时,店主又像上次一样,依旧热情地招待他。毛公十分羞愧地说道:“上次你的话没有应验,我落榜了,十分愧对你的一番美意啊。”

店主人笑了笑安慰道:“恩公,此言差矣,并不是我的梦不灵验,而是因为恩公在心里想着,高中之后要换掉自己的糟糠之妻,所以才会被阴间除名,落了榜。”

毛公十分惊愕,当初只是自己心里的想法,店家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于是便问道:“你是如何得知我的想法?”

店主笑了笑便说:“是因为上次分别后,我又做了一个梦,神仙告诉我的。”

毛公听罢,十分吃惊,也很后悔,想想往日妻子的深情,自己有这样的想法,确实是天理不容,懊悔不已。

店主人劝解毛公道:“恩公应当自爱,此次一定会高中的。”毛公听了,心里也稍微宽慰了些。

果然,毛公考中了第一名举人。而且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此时妻子素梅的头发也长了起来,变得乌黑亮丽,本来就漂亮的她更是显得妩媚动人。

再说张家大小姐素花,最后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富户,非常的趾高气扬。可是,她的丈夫却是个懒惰的浪荡公子,家境渐渐地衰败,最后连家产也败光了,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了。

素花听说妹妹做了举人的夫人,感到十分惭愧。有时候在路上和妹妹素梅碰面,就赶紧躲开来。又过了不久,素花的丈夫也死了,只剩下素梅一个人。而此时,毛公又考中了进士。素花听说后,十分痛恨自己,后悔当初的决定,最后出家做了尼姑。

后来,毛公做了宰相回家之时,素花便打发一个女尼姑到毛府去拜问,盼望着能够得到点什么。女尼姑来到毛府,毛夫人素梅送给她很多的绫罗绸缎,还放了一百两银子,裹在了绸缎里面。

女尼姑并不知道,拿回去后交给了师傅素花,素花也并未打开,根本不知道里面有银子,看后大失所望,十分生气地说道:“给我点银子,还可以买点柴米,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

于是就又让女尼姑给送了回去。毛公和夫人素梅很疑惑,打开一看,银子还在里面,这才明白为什么会退回来。毛公拿出银子嘲笑道:“你师傅连一百两银子都承受不起,哪里会有福分嫁给我这个宰相啊。”

然后从中拿了其中的五十两银子给女尼,“带回去做你师傅的生活费吧。给的多了,怕她福分太薄,承受不起。”

女尼姑将银子回去后,如实地将毛公的话,汇报给了师傅。师傅素花听后面红耳赤,十分羞愧。想想自己的一生,常常正反颠倒,美的恶的,坏的好的,追求什么和逃避什么,哪里由得了自己呢。

后来,很多年后,毛公所住的那家店的主人,因为人命案子被捕入狱,最后托人找到毛公,毛公竭力解说,他才被免罪释放。正应了当初的那个梦。

备注:

故事是后人编的,但是主人公却真的存在。这里的毛公就是明正德五年(1510年)进士,官至首辅,被誉为“名重当朝,泽被后世”的一代名臣毛纪。

毛纪(1463~1545)字维元,掖县(今莱州市)城里人,历任明朝重臣侍学士、学士、户部侍郎,正德十年(1515)由吏部左侍郎升任礼部尚书,旋迁户部尚书,十二年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要务。为官清廉,颇有政绩。嘉靖三年为首辅时,因议“大礼”执奏,触怒皇威,有“要结朋奸,背君报私”的嫌疑而辞官还乡。

毛纪告老还乡后留下很多的民间传说,特别是吕剧《姊妹易嫁》更是成为传统保留剧目。但故事情节和原小说已有不同。说的是某公养了两个女儿,姐姐与某书生订了亲,因书生屡考不中,姐姐有不从之意。书生再去赶考,喜中黄榜,但他故意隐瞒事实真相,要求成亲,以考验姐姐是否真心相爱。谁知姐姐见书生穷酸,竟不顾旧日情义,拒绝完婚,死不相从。无奈妹妹代姐出嫁,上轿之时,始知毛已得中新科状元。真相大白,姐姐悔恨不已。

但考之史书,毛纪之父并非牧牛人,而是学识渊博、精通诗书经论、曾任杭州府学教授的毛敏,父子葬在同一墓地,如今,毛纪墓已成为莱州市的一处景观。毛纪之妻,与蒲松龄笔下的张氏姊妹并不相干,那只是作者根据民间趣闻而虚构的一个故事,但这则故事却是很耐人寻味的。
未完待续......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悬疑灵异小说 《聊斋志异》

连载状态:完结
小说总字数:31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7-02-05
----------
阅读全本请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去读小说“聊斋志异”后续完整章节!
微信关注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507 获取完整内容!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