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旧书店的那些人和事

 

古玩商家识别古玩真假的知识要领,都是经过各自多年买卖实践中,无数次赔钱上当学出来的。每个人的专业知识经验,都...



那时节,骑着脚踏车,穿行在弯弯曲曲的街巷,经过石子路面,总激起铃声悠扬;斑驳的民居,在夕阳的辉映下,静谧极了。附近几里之内,星散着多家书店:大众,新华,同云,企鹅。我常去这些书店转转,更多的时候,还是待在古旧书店里。
作家王稼句常来,背个大包,有时从别的书店过来,我总翻翻他淘的书,很快熟悉了。他似乎对苏州旧时人文风俗很关注,梳理点校着许多乡邦文献,《三生花草梦苏州》、《名人笔下的老苏州》等好几十种。他自己藏书注重实用,绵延添就,是个孜孜以求的人,如同国画院孙君良、刘懋善、马伯乐、谭以文诸先生一样,对古旧书店充满了感情。国画家马伯乐来得最勤,有一阵天天来,真比我们上班的人积极。1996年古旧书店三楼改造对外营业,马先生特意绘四尺四屏的《勘书图》祝贺,至今挂在一楼,是他精品中的精品。还有一组描写书籍发展历史的小品画,与其他老先生们的书画作品,一起陈列于三楼,让质朴的书境平添儒雅之气,常引起顾客关注询问。
书法家华人德先生,憨厚地笑着,一口浓重的无锡乡音,沉稳亲切,常陪各地朋友来买书,苏州有大型书法展览学术活动,受邀的书家学者们亦多由他陪同到古旧书店访书,这似乎本也就是他们来苏的计划之一。华老师独自也来得多,选书认真,那宽厚的背影有些感人。我到他苏大老图书馆办公室送过几次书,坐在他满是古籍的书桌边,聊得很投机,以后他常打电话给我找书。数载前隐居乡里,来得渐少。今年春节后一日,天色暗晚,没什么顾客,却不料他走上来,笑容依旧,同我握手寒暄,虽略有些白发,人却并不见老。
这些年,面对的读书人,真不知有多少。有些相谈得很痛快,却连姓名都不了解,要说这个小小的苏州,藏龙卧虎,我是有数的。
其中,有位三十多岁面目清秀的年轻人,言语不多,神采飞扬,有时独自,有时携友,每次总买很多书,大包大包的捆载而去,民国文人那般气息,留给人很深印象。
没有想到,多年之后,这位先生,成为了我书法文学的导师。他,就是王鉴伟老师。
去年五月,我陪鉴伟老师拜访华人德先生。天有些热,谈天的气氛却更热烈些,不知怎么,从汉碑刻工谈到了酒上,鉴伟师绘声说着绍兴手工原酒的妙处,刚才还在感叹久已不饮的华老师,眼睛顿时放出亮光,这刻的风采,两位的神情,难以言述。
后来,我带了鉴伟老师托我赠华先生的小坛原酒,特地送到他府上。华老师慎重地接过坛子,好好地放在书架后,一时相顾莞尔。
苏州的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镌刻着多少篇章;苏州的文人,举手投足间,留下怎样的动人故事!或许,你我,都应写下来,一起品味。

 买你买不到的书 
旧时风物旧时书 尽在孔夫子旧书网
kongfuzijiushuwang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 孔夫子旧书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