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昌】沃洲禪院話變遷

 

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诗人白居易应从侄白寂然请,撰《沃洲山禅院记》。...




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诗人白居易应从侄白寂然请,撰《沃洲山禅院记》。《记》中的“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乃新昌秀丽风光之最美写照。沃洲山禅院,曾是新昌县区域内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寺院。沃洲山上最早的僧人,《沃洲山禅院记》说:“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焉,次有高僧竺法潜、支道林居焉。”

白道猷,一说帛道猷(326—390),梁慧皎《高僧传》说:帛道猷“本姓冯,山阴人”,“与(竺)道壹经有讲筵之遇”。“孝武(373—395)时居若耶山”。他曾长居沃洲山,有《招道壹归隐沃洲》诗:“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始知百世下,犹有上皇民。开此无事迹,以待竦俗宾。长啸自林际,归此保天真。”从而,开创了中华山水诗的先河。

永和(345—365)间,高僧支遁在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养马放鹤,著铭戒堕,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和梁慧皎《高僧传》均有记述。初,东晋高僧竺法深在剡东 山创寺,研究佛学。支遁甚是羡慕,就向竺法深买山隐居。竺回答他:“你要来就来,没听说古代的贤达巢父、许由买山隐居的。”“买山而隐”的典故遂成为历代文人津津乐道的佳话。随后,支遁在沃洲小岭建立寺院,宣讲佛学,跟他学习的僧人有一百多人。支遁发现有不够努力的僧人,就专门撰写了一篇《座右铭》勉励他们。支遁在沃洲小岭寺创办中国最早的“佛学院”,供一百多个僧人读经研讨,那寺院的规模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唐代,白寂然重建沃洲山禅院,白居易在《记》中说得明明白白:“太和二年(828)春,头陀僧白寂然来游兹山,见道猷、支竺遗迹,泉石尽在,依依然如归故乡,恋不能去。时浙东廉使元相国闻之,始为卜筑;次廉使陆中丞知之,助其缮貌。三年而禅院成,五年而佛事立。正殿若干间,斋堂若干间。夏腊之僧,岁不在八九十。”元相国就是元稹,陆中丞就是陆完,他两人先后任浙东廉使,支持或资助白寂然重建沃洲山禅院。元稹更是白居易的好朋友,白任杭州刺史时,元任浙东廉使,两人过往甚密。可惜此后不久,遇到了会昌(841—846)废佛,沃洲禅院也在劫难逃。

宋代的沃洲禅院叫真封院,有吴居厚(1039—1114)撰有《游沃洲山真封院并序》。他在《序》中说:“一日,风甚寒,天姥盛雪,适会稽有移文,乘兴便往,值暝不及,遂宿于梅林僧舍。平明,过真封院。先至养马坡,陡鹅鼻峰,入门谒道猷影堂,访支遁庵基,观锡杖泉,眺放鹤峰,徘徊而还。”他在《诗》中又说:“靠昏投宿梅林村,侵卯便过真封院。新霜滑行李难,一步一拄一回眩。养马坡前秋草黄,骏骨已埋无复见。放鹤峰头树影孤,鹤不归来云漫漫。入门触物皆荒凉,尘几蠹经三五卷。饿鸦叫噪绕生台,野雀毰毸集寒殿。老杉千尺惟空腔,犹有枯藤半萦缠。”情景是何等的凄凉。吴居厚在仁宗嘉佑八年(1063)中进士。熙宁三年(1070),为武安(今湖南长沙)节度推官。而据明万历《新昌县志》载:“真觉禅寺,在二十三都。宋治平三年(1066)改真觉院,洪武十五年(1382)改禅寺。”由此推断,吴居厚是在嘉佑八年至熙宁三年之间,任职在新昌。而这首诗则在治平三年(1066)真封寺改称真觉院前写的。
沃洲禅院历经千年风霜,至20世纪60年代,尚有瓦房数间,晨钟暮鼓,颂经声声在沃洲、天姥间回荡。至70年代,长诏水库建成,支遁庵基没入浩淼水底。现今只能在长诏水果园的砌坎上,寻找真觉寺的残碑断碣,探索沃洲禅院的遗迹。

(唐佳文 撰文)
我們已經開通了留言功能,
希望各位關注我們公眾號的同仁們,
有什麼想說的可點擊下方留言與大家交流。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小編

唐詩之路

           一路風光一路詩!

詩路春風週刊

微信訂閱號:唐詩之路

詩路文化傳媒为您提供景點規劃、文化村民俗策劃、

風情旅遊線路安排、微電影製作及文化產品設計開發等服務。

诗路春风开设

民風民俗、唐詩宋詞、琴棋詩畫、儒釋道、唐裝漢服、品茗聽壺、

人在旅途、唯美古風、鄉土風情等欄目。

传播社會正能量,來感受不一样的傳統文化!

微信號:tangshizhilu9

爆料官網:www.tszlchina.com


    关注 唐诗之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