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掌握节奏感:让工作更卓有成效

 

文∕余明,管理实践的思考者与践行者,《经营与管理》特约作者。 工作要想卓尔有效,关键在于保持对工作的节奏感。...



文∕余明,管理实践的思考者与践行者,《经营与管理》特约作者。

工作要想卓尔有效,关键在于保持对工作的节奏感。

所谓节奏感,就是任何工作不等领导过问,主动想在、做在领导前面,对工作始终保持一种向前推进的状态,并及时分析推进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信息、新情况,让这项工作的更新状态始终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如果留心,可以发现,工作顺利完成,往往是保持着一种快而稳的节奏;工作最后砸锅,则往往是拜“拖而散”的节奏所赐。工作节奏的快与慢、合与散,与该项工作的完成质量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那么,怎样对工作的推进拥有一种正向的节奏感呢?首先,在思维习惯上,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

领导在工作中经常提及和强调的东西,就是我们工作的关注点,就是工作的主要矛盾。比如年初公司各类大小会议上,领导多次提到要控制成本,提升工作饱和度,那“降本增效”极有可能便会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一个侧重点。这时便可从部门的业务架构出发,以岗位分析、流程研究为切入点,对存在交叉、冗余、不饱和的岗位或裁减或合并,对流程中比较拖沓的环节做改进,对采购业务中的品议环节做重点监控,把工作做在前面,才会有一个高效的前奏。其次,在策略上,应当聚焦目标,化整为零。

如果一开始就把问题想得大而难,那么对困难的恐惧,就会在潜意识里阻碍我们的思考,从而滞缓我们工作向前推进的速度。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在做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的时候,经营指标看起来很艰巨,但如果从纵向按季度、月度分解,并在季度、月度里进一步细分红线指标、卓越指标和对应的计划节点,然后从横向层层分解至部门,抓关键指标的考核,看起来就不再会那么“吓人”了。最后,在方法手段上,要勤跟进、重反馈、抓落实。

“跟进”,是在我们的各种日常汇报中已被用滥的一个词,它的模糊就在于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其对象的指向性,跟进的对象应是一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关键决策人,以时间节点为准绳,通过与关键决策人的对接把工作往前推,这是跟进。

A君近期为完成公司一项重要工作,需长期与股东单位对接,其中一份股东会决议本该上午送到签批,后因其他事耽搁直到中午才去,没想到对方领导出差,10分钟前才去的机场。最后的结果则是:看似推迟了半天的工作却推迟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这就是在时间节点和关键决策人上跟进疏忽所致,从而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整体节奏。

在跟进过程中,把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信息梳理提炼,然后汇报给领导,这是反馈。不要企图按着自己的想法闷着头往前走,即使你对自己的能力很有把握,也要重视事毕回复,如果领导不清楚你手上的工作进展,甚至已经忘记了部门还有你这个人存在的时候,也是你该离开的时候了。

跟进和反馈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一项工作最终完完全全地落地。但有时跟进和反馈做到位了,这项工作也只能算落实了“七分”,剩下的“三分”则是实现与“完成标准”的同一。当你的跟进已尽到全力,但发现与要求的“完成标准”相比还有差距的时候,就需要立即从脑海中抹去“不可能”的词汇,在思维上突破自我的束缚,调整甚至重构解决路径,再度调集所有的资源和力量,像“钉钉子”那样聚焦进攻一点,直到最后拿下阵地。

来源:《经营与管理》杂志微信平台




    关注 经营与管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