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ne》和《Odd One Out》:两本有调调的马来西亚独立观察报告

 

以印刷品来说,杂志算是宽容性较高的载体,如其名,杂志能够收录各式各样的内容与主题。即便同样类别,不同杂志也凭...







以印刷品来说,杂志算是宽容性较高的载体,如其名,杂志能够收录各式各样的内容与主题。即便同样类别,不同杂志也凭著各编辑的选择,提供读者不一样的体验。或许这也是杂志令人百看不腻的地方:在你以为这次看到的生活风格杂志已经使人惊艳,下次又在转角发现另一种有趣的呈现。单单是看着各种杂志就充满乐趣。而 《Zine》与《Odd One Out》 的出现更是打破想像的疆界,如果杂志是门经过淬炼后的艺术,那么 Zine 便是不修边幅、直面生活的状态。不论是对于题材的创作或是对世界的想像,意义、规则,甚至是印刷门槛都不再是借口,这两本刊物让我们回归到自身最纯粹的感受。





因此今年 1 月《Zine》(One of my kind)发行的《A study of publishing in Malaysia》格外引人注意。不仅透过这期的内容,我们能够一窥马来西亚独立刊物制作过程,它也是与在地杂志《Odd One Out》的合作成果。目前马来西亚的独立刊物多半和政治活动、插画或漫画有关,而现在在马来西亚投入这一行的人,因为没有前例可循所以特别辛苦。再加上艺术在当地并不算活跃,许多人兼职创作、付出许多心力却往往没能有同等的回馈。



《Zine》与《Odd One Out》分别在 2013 年与 2014 年发行创刊号,两者看似关注的焦点不同,实则却又有些相同之处;而其中,《Zine》的创办人 Sabba Khan、Rose Noredin 及 Sofia Niazi 本身在创意产业工作。身为穆斯林的她们,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让女性,尤其是穆斯林女性,能够分享她们的创作和所思所想。每一期围绕著一个主题,即将发行第六期为 Food,前五期分别为Fabric、Print、Drawin、Internet 和 Collecting 。而点开《 Zine》的网站会发现,除了与女性及穆斯林议题相关的文章外,还会看到 关于 DIY Culture 的活动讯息。没错,出版刊物的同时,每年杂志的团队也会在伦敦东区举办展会,结合工坊、展览、音乐及电影等活动来推广《Zine》。



而《Odd One Out》的创办人 Hamizah Adenan 和 Mas Shaari 则是希望透过这份刊物,让当地人及外国人都更加了解马来西亚,重新认识这块土地及文化。拥有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让 Hamizah Adenan 对马来西亚人如何看待自己与表达身份认同非常感兴趣。因此不以主题设限,每一期《Odd One Out》收录的是那些尝试突破规范同时保有自我的故事。



不论是跨国、跨领域,或者只是跨团体的合作,都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毕竟过程中的化学效应,都可能激发预想之外的火花。而透过他国的第三只眼审视相同产业在自身土地的发展状况,不单是为了找到表象的差异,还需要梳理其脉络,开启彼此对话的可能。《Zine》和《Odd One Out》,看似不同走向的刊物,却有着一样的核心思想:将那些我们感兴趣、美好或重要的事物传递出去。







《Odd One Out》在发行第二期时,曾在网站分享了为何在柏林印刷的原因。一般人或许会认为在马来西亚当地印刷成本较低,但团队指出,在某些状况下,在欧洲国家印刷会比在马来西亚便宜。比方如果要找到再生纸印刷,马来西亚的成本会比在德国或西班牙印刷要贵上许多,有些印刷厂甚至没有提供相关服务。直到第二期,马来西亚当地的印务才完全符合团队的需求,《Odd One Out》自此成为名实相符的马来西亚刊物。或许这也算是另类的马来西亚刊物观察吧!

感谢今日内容作者
http://thepolysh.com
良品推荐















    关注 良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