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a小知识】斩断宣泄链条——踢猫效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踢猫效应源于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踢猫效应源于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一连串事情描绘的是坏情绪在人际间按地位或力量由高向低、由强至弱逐级宣泄的过程,最终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牺牲品。

宣泄链条中的人们无端被他人的愤怒情绪侵袭,正值难受憋屈,如果身边恰好有一个安全的对象来承载他的愤怒,可以把负能量转嫁出去而不会受到任何回击,真是一个再容易不过的选择了。所以这个链条很容易建立,却不容易斩断。

类似情形在家庭里时有发生,作为家庭中最弱小的角色,年幼的孩子常常沦为成人愤怒的最终接盘侠,使他们备受伤害。由于孩子对父母充满依恋与信任,同时又由于他们尚未摆脱全能自恋,本身就无法清楚分辨个体边界,所以对父母传递过来的愤怒和指责,孩子几乎是照单全收:“是我,都是我的错,居然让爸爸妈妈生气成这样。”这样的体验多了,孩子的内心慢慢结出两个恶果:

1:我要为父母(别人)的情绪负责,如果他们不开心,都是因为我不够好。

2:我真的糟糕透顶,一无是处。

这样的孩子,带着这两颗苦涩的果实,一生汲汲而求的,都是父母乃至世界对他的认同,偏偏他已经无法实现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所以一生内心失落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该向孩子发泄情绪,其实是大多数父母都知道的道理,可父母也是普通人,不是圣人啊,静静我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成长感悟,怎么才能做得到与情绪作伴。

(以下算是我的成长觉知记录吧,仅限分享。)

第一招“自我共情”(小圆框)

上司无端给你穿小鞋了,谁莫名其妙冲你发火了,你的心里怒火翻腾,一口恶气压不住的时候,在心里默默跟呼唤自己的名字,跟自己说说话:“亲爱的,我知道你生气了,你很冒火,很想骂人,很难受,你受了委屈,我知道,我都明白,如果你想哭,就哭吧,我会一直在这里,看着你,陪着你······”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会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怎样算是爱自己?爱不只是外在的消费和身体享受。爱是内心最深的理解与接纳。

故爱自己,就是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悲伤时,理解自己的悲伤,愤怒时,陪伴自己的愤怒。愤怒得到了理解和陪伴,往往即刻就会消散,生活中如果有那么一个人为我们这样做,效果会非常明显。所以,我们更应该为自己这么做,理解自己,陪伴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招“我信息” 的表达

人发火的时候,骂人摔东西,种种伤人伤己的行为,其实只是为了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我很愤怒,我受不了啦!”既然如此,直接说出来好了。

如果胸中怒火实在无法消散,不发不行,不妨直接对家人说:“我今天遇到了非常糟糕的事情,现在还是很生气,我觉得难受,心里好想一团火在烧,我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我好想摔东西,我······”

这个过程中,只是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不针对任何人,不指责和攻击任何人,也不要任何人来负责任。关键技术要领:只说“我”,不说“你”。

成熟的人,说:“我很难受”,不成熟的人就会搞点事情让你也很难受,来理解我此刻感受。

第三招“情绪觉知”

一提到负面情绪,都想逃离。之所以要去“踢猫”,就是想把愤怒甩开,因为生气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然而所谓“正负”,也是主观感受下的标签。

情绪来了,不要踢开,“踢猫”固然痛快,但除了会伤害弱者,还另有一项损失,即丧失了自我疗愈的机会。

如果能好生受一受这场愤怒,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么生气?”也许能从中发现自己原来没注意过的伤痛,比如自己对自己的厌弃、不满,介意;再比如原来我是这样讨厌我的无能,介意我的容貌,担心自己被人看轻……

风雨袭来,漏雨的必是屋顶薄弱的地方,重要的不是用盆子接雨水,重要的是把漏雨的地方瞧清楚了,把它补好。

至此,做称职父母的过程,也就是疗愈自我,回归自我的旅程。这一路是为儿女,亦是为了我们自己。

看完了,你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2017全面更新】Lucia超级爸妈父母课介绍

>>中国第一套亲子《幼儿情绪卡片》简介

>>《幼儿情绪卡片》及配套课程开始预售

>>黄金棍下,居然全是问题儿童!还打孩子吗?

>>为什么孩子会如此黏妈妈呢?孩子怎么了?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不听话?

>>救命啊!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爱哭?

>>谁再给我孩子穿开裆裤!我就跟他拼命!




    关注 LUCIA超级爸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