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做好一件事》:第二章我的父亲

 

------第二章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名叫李贵昌,是一个爱读书的人,1959年在呈贡县、晋宁县和昆阳县三县合并后的高小生考中学时,成为马金铺公社360多名高小生中惟一一个语文、数学、政治三科满分的考生。即使是这样的成绩,他的中学、大学梦还是破灭了。原因是,我们家的家庭成分是上中农,也叫富裕中农,距地主仅两步之遥,离富农仅一步之遥。后来我才知道,中农分为三个等级,即下中农、中中农和上中农。贫农和下中农是无产阶级的代表,家庭成分是最光荣的。地主、富农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是被斗争的对象。父亲是个有梦想的人,当时他的最大愿望是大学毕业后能当上一名工程师。但那时,家庭成分完全直接影响着一个家庭的生产生活。

在我十来岁的时候,经常听到村里的广播通知:“地主富农,晚上七点到茶铺门口搬煤炭;地主富农,晚饭后到大队门前扫大街;地主富农,明天早上八点到中大沟修水沟……”这种通知不分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都能够听得到,安排的事情往往是又脏、又累、又苦的重体力活,而且是不计工分的义务工。如果某人通知后不去参加劳动,即被视为劳动态度不端正,不愿接受劳动改造而成为下次批斗会的对象。时间一长,这些地主富农一个个成了惊弓之鸟,只要广播一响,神经就绷得很紧,特别是听到“通知”两个字时,会打断家人:“别说话”。竖起耳朵认真听,只要是安排事情给他们做,正在吃饭的也会立即放下碗筷往指定地点赶,惟恐时间来不及而迟到被点名批评,住在邻近的会顺便叫上一起走。他们的意志早已被摧垮,不敢有自己的主张,让做什么就马上动手做,做完了好早点回家,不能讲任何的理由和条件,否则视为劳动态度不端正,轻则遭村干部的斥责和谩骂,重则要被扣工分,甚至会被押到批判会上当典型,长时间跪着接受批斗。小时只听老师在课堂上讲:“以刘文彩为代表的地主富农阶级,都是剥削劳苦大众的大坏蛋。”也常听广播里说:“地富反坏右”之类的词汇,认为他们都是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到村里的地主富农们不怎么像坏人,看到他们处处小心,谨言慎行的样子和低人几等的自卑神情,心里反而产生了几分同情。今天想来,他们中的一些家庭的致富源于包括他们自己在内几代人的辛劳、智慧和努力。就像余华在《活着》中所写:“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

影响父亲没有上成中学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大哥,我的大伯李世昌是当时村子里仅有的12名初中生之一,当时算是村里的高级知识分子,除他外还有何尔忠、何尔昌、徐谨、李法等4名解放前毕业的老初中生,王之聪、徐仕福、倪信、张启、宋玉、徐仕坤、徐仕铎和他则是解放后的初中毕业生,一个近2000人的大营村,当时就没有一个高中生,这12个人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村里的知识分子、文化人。他们承担着为村里的乡亲们代笔写信,写春联之类的义务。有的在大队当文书,有的在小队当会计。我的大伯则于1955年毕业,1956年当兵,于3年后的1958年退伍回乡,被安排在村里教小学四年级的课,每天12分的工分,当时教书只能是混口饭吃,也没什么报酬。到了1960年时,公社里给小学教师发补贴,分做三个等级,他评的是一级,每月有6元钱的补贴。他的另一个叫于争的同事教的是六年级的课,被评为二级,每月拿5元钱补贴,比他少1元钱,当时的1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我大伯认为,于争教六年级比他教四年级付出更多,因为四、五年级的老师批作业的内容大多是生字、生词、名词解释、造句什么的,只要看通不通顺,大致意思对不对就可以了。而教六年级的于争则要批改作文,每个学生的作文不论长短都要通篇看,边看边做批改,耗时耗力,工作时间长,认为于争老师应该评为一级,并就此事两次与校长朱光灿发生了争执,校长最后生气地说:“这事不用你管,你要教就教,不教可以回家。”我大伯一气之下离开了他工作两年的教师岗位,后来确实因为教师紧缺,学校和村里都想请他回去教学,他都拒绝了。因此,父亲考取中学时,村支书徐正恩就以此为由跟朱校长说:“不要让李贵昌去读中学了,像他大哥一样,读出来让他教个学都不愿意。”我大伯不教学会对我父亲造成影响是他始料未及的,父亲的名额后来被安排给了一个叫李树青的贫农儿子。我父亲因为上不成中学而伤心了很长一段时间,白天不敢当着别人的面哭,晚上睡在床上偷偷流眼泪。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9890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三章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我父亲常用教育成年人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还在我上小学时,他就常对我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要用心读好书,将来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当时听不太明白,后来他反复说得多了,并加以解释和说明,我就慢慢地有了些感觉。上课时多数时间至少做到了专心听讲,回家后自觉完成作业,不懂的即向父亲或老师请教,学习上基本做到不让父母和老师操太多的心。

我的家乡马金铺是个半山区的农业乡,在学校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就有中小型水库、坝塘十多个。每年夏季,不管教育局和学校怎样强调安全问题,严禁学生到水库、坝塘里游泳,可一放学,学生们便三五成群地邀约着到水库里游泳消暑,每年都会因此出上几起事,淹死几个人。我父亲却不顾学校和我妈妈的反对,要求我们兄弟姊妹四个人不但要学会游泳,还要学会爬树,甚至学会攀岩等技能。他举例说:“万一以后你们长大了去当兵,这些技能打起仗来是很有用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旦撤退到了江河边上,会游泳的一个一个游过去了,不会游泳的要么在岸上等死,要么下水后被淹死;受到攻击的关键时候,大树可以隐蔽藏身,化险为夷;攀岩也是一项硬本事,侦察兵需要有这种本领的人。不过,学习游泳要先在浅水处学会基本动作和要领,能游一段距离后,再逐步过渡到深水区,能游多远要量力而行,慢慢试着来,不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那样容易发生危险。入水前要先把脚手沾湿,用手蘸水拍拍胸口先适应一下,以免急于着水后生病,身体要充分活动开后才能下水。在游泳过程中容易发生两种意外,一是体力不够游不回来,二是腿部肌肉痉挛。这两种情况发生时一定不能惊慌,第一种情况发生后,应急办法是把身体放平躺在水面上休息,身体自身有浮力,这个姿势只要轻微地动作就能保持身体不下沉,等休养一段时间,体力恢复一些后再游出来。肌肉发生痉挛俗称抽筋,十分疼痛,但必须强忍,刚有反应时要用力把腿伸直,脚尖用力钩起来,脚跟向前向下,一分钟左右就会过去。”他还把游泳的基本姿势和要领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教给我们。

父亲还要求我们,做人要正派,既要有正义感,还要有同情心。要求一生当中不准欺负任何人,也绝不要惧怕任何的恶人,要分得清是非。还把他以前惩治坏人,帮助弱者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他希望我们要做有志向,有骨气,有良知的人。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79890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物励志小说 《一生做好一件事》

作者:李勇
小说现有字数:11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08月04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一生做好一件事”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79890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