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威急流勇退

 

正德年间,宦官刘谨当道,董威为人正直,上疏称病,请求离职,全身而退,回到故里威县,过了20多年优哉游哉的林下生活,君子称赞他急流勇退...

关注「洺水河」 谱写中国梦
董威急流勇退

☆ / 冰川

董威,字德隅,汉朝大儒董仲舒之苗裔(参考景县人邓文华文章〈董子先祖及董子后裔的迁播〉),威县人,明朝成化二十二年费宏榜进士,曾任南京布政司左参议(从三品官阶),右参政(从二品官阶)等官职,位极人臣。正德年间,宦官刘谨当道,董威为人正直,上疏称病,请求离职,全身而退,回到故里威县,过了20多年优哉游哉的林下生活,君子称赞他急流勇退。



明朝正德年初,天降灾异,连年不断。正德元年某日,大风雨打坏郊坛兽瓦;正德二年正月某日,日食。正德三年,江南、江北大旱;四年浙江饥荒,饿殍遍野。正德帝依照旧例下罪己诏,敕令群臣修身自省并上疏直言朝庭得失。

董威颇不以为然。所谓“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灾异应是自然力量使然,但是更是皇亲掠夺民田,宦官增遣过多,民不聊生,财匮力尽之故。尤其大宦官刘瑾得宠后,征重税,造行宫,构冤狱,致使忠良遭陷,国事倾颓。董威念及此,胸襟难平,拟成一份奏章,大意是:臣闻人道理则阴阳和,政事失则灾沴作。灾异系黎民自宫求进者一日多似一日,致使阴阳失调,应之于天之故。三才者,天地人。人在天地间,生男则为男,生女则为女。况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自宫者自我戕害,不但有悖孝道,而且必然动摇天地秩序,必然应之于地震、暴雨或者大旱等灾异。故请求皇上取消自宫者家庭的奖励措施,不再免除其徭役,并逐步减少宫中使用太监的人数。这样,皇宫的用度将会节约,中人乱政的故事也将不会重演。

刘谨画像
当时,宦官刘瑾擅权,有“立皇帝”之称,他与张永等其他七个太监得到皇上宠信,共同把持朝政,人称“八虎”,而刘瑾是“八虎”之首。满朝上下噤若寒蝉已经很久了,没人敢上疏言事,更不用说这种影射刘瑾的上疏了。所以,董威写这份奏章风险既大,而且也未必能送到皇帝案上,更可能召致廷杖之刑。刘瑾乱政时,动辄廷杖朝臣。廷杖分“用心打”和“着实打”,行刑人看监行官脸色行事。如果监刑太监脚尖张开,那么就是“用心打”,打致残废;而如果监刑太监脚尖闭合,那么就是“着实打”,必死无疑。刘瑾在午门杖死过二十三个大臣。刘瑾还首创“罚米例”,上下大小官员有半数被罚米输边,还有好多再罚、三罚者。刘瑾还矫召规定,军民纳银若干,即可得授都指挥佥事以下官职,把卖官鬻爵也制度化了。达官贵族大多纳贿结交刘瑾,只有董威平心应物,清慎自持,以剥民取宠为耻。以前,宦官在奉天门下每每向朝觐的大臣拱手问候,刘瑾乱政时情形相反,百官走过奉天门时却无人不敢不向大宦官刘瑾等打拱问候,然后才疾步走过。董威见世风日下,感慨良多,与刘瑾虚以委蛇时难免形之于色。

果然,奏章呈上不几天,刘瑾即召董威到奉天门,从中找出些所谓的错讹之处,把董威臭骂一顿,然后以慢上为名,矫诏杖董威三十,罚小米一千石,并责令交到居庸关军营中。刘瑾对不依附自己的董威耿耿于怀,又派出亲信太监日夜伺机查找董威的过失。不久,以遗失文件为罪名再罚董威小米一千石,并将董威罢免。至此,董威已经被罚得倾家荡产,但他心怀坦荡,了无怨色。

值得庆幸的是第二年,即正德五年,刘瑾被剪除,大宦官张永把持了朝政。凡依附刘瑾的文武官员均被逮入诏狱,即锦衣卫监狱,而被刘瑾冤枉排挤的则得到昭雪。董威也得以官复原职,被任命为贵州参政,从二品官阶。但这时董威已经隐居故里,以母亲病重,需在膝下奉养为名,婉言谢辞。大明朝臣没有人格尊严,没有生命财产保障。董威看破大明体制腐朽,不可逆转,选择急流勇退,隐居林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据《威县志》记载,董威因为弹劾刘瑾而被罢官,在回归故乡途中遭遇刘瑾追杀。刘谨惯于追杀。大学问家王守仁就是在流放途中,把衣服抛入水中,又写遗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造成投水自杀的假象骗过杀手追杀的。董威回归时令家眷先走,自己则藏匿在五虎庙中。追杀的人来到庙前,却见三门之上珠网尘封,芳草满阶,四无人迹,追者索然而返,董威因此得以逃过死难。

董威身后以忠孝入乡贤祠,县志记述其事迹甚繁,颇为感人。


太行山下 洺水河边

这是威县 这是河北
 献身教育 · 热爱文学 · 关注当下


    关注 洺水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